● 作者 | 林川 來源 | 品牌頭版
對于2025年的白酒行業(yè)來說,日子并不好過。
價格倒掛、渠道混亂、庫存高企、禁酒令重壓……連過去最堅挺的“硬通貨”飛天茅臺,也在不斷反復刷新著市場的心理底線。
今年上半年,53度飛天茅臺的批發(fā)價一度跌破1800元,讓那些靠倒酒為生的“茅粉”們腸子都悔青了。
就在市場一片沉寂之際,貴州茅臺突然扔出了一顆“深水炸彈”。
8月8日,一款全新的紀念版茅臺將正式發(fā)售,名為“貴州茅臺酒(五星商標上市70周年紀念)”,限量25568瓶,每瓶可能定價高達7000元。
是炒作噱頭,還是文化破局?是收藏臻品,還是擊鼓傳花?是品牌戰(zhàn)略,還是轉型焦慮的側寫?
一瓶茅臺的身上,再次壓上了整個行業(yè)的情緒。
新品茅臺7000元/瓶
這不是茅臺第一次玩限量紀念,但這一次它確實下足了功夫,從設計到定價,都透著極致稀缺的邏輯。
從表面上看,這款紀念酒最直接的賣點有三個:
限量25568瓶;每瓶都有一個“唯一編碼”,對應1954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間的25568個日夜,也就是五星商標走過的70年里的每一天;
△ 圖源:貴州茅臺
瓶身特意復刻1954年茅臺經(jīng)典“三節(jié)瓶”造型,這種因玻璃工藝限制而誕生的拼接設計,如今成了歷史符號的象征;
外盒采用魯班鎖機關木盒,既致敬50年代木質酒箱風格,又暗含“收藏者需動手開啟”的儀式感。
△ 圖源:貴州茅臺
復古情懷、時間稀缺性、官方認證......多BUFF疊加,這就是茅臺給出的價值支撐邏輯。
尤其是“每天一個編碼”的設定,不僅做到了“每瓶獨一無二”,更打通了生日酒、紀念日酒等高情感場景。
但真正讓人覺得“這酒不便宜”的,是這款紀念酒所呈現(xiàn)出的茅臺式“符號化”能力。
它不再是單純的一瓶白酒,而是被賦予了時間的價值、身份的象征,甚至還有了類似加密數(shù)字藏品那樣的收藏標簽。
△ 圖源:貴州茅臺
而7000元的高定價,在茅臺看來,不過是用來篩選用戶的一道門檻。
換句話說,茅臺賣的不只是酒,而是一種權力感、一種稀缺感,甚至是一種文化認同感。
但問題在于:2025年的茅臺,還能撐得起這種文化定價嗎?
要知道,飛天茅臺的價格已經(jīng)跌破“心理防線”,連部分生肖酒都已經(jīng)淪為黃牛不愿回收的邊角貨。
炒作紀念酒,真的能點燃收藏熱情嗎?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去年龍年生肖茅臺剛上市時,市場價一度沖到8000元,但不到十天就腰斬至4100元,割了一地韭菜。
而這次的紀念酒,起步就是7000元,真的有人會買嗎?
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有人買,但不是所有人都敢接盤。
53億回購的背后
說起茅臺,最近另一個大動作也格外惹眼——回購股份。
截至7月底,貴州茅臺已累計回購股份345.17萬股,耗資高達53.01億元,占總股本的0.2748%。這是茅臺2001年上市以來首次實施的大手筆注銷式回購。
簡單來說,就是用真金白銀買回自己的股票,然后直接銷毀,減少市場流通股,以此穩(wěn)定股價。
△ 圖源:貴州茅臺
從年初至今,貴州茅臺股價已累計下跌超6%,最低時探至1373元/股。要知道,這可是A股曾經(jīng)的“神話之股”,每年漲漲漲,幾乎沒讓人失望過。
茅臺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出手回購?
業(yè)內普遍認為有兩層原因。一方面是為了維穩(wěn)投資者信心,同時為紀念酒的高價提供合理性;另一方面是茅臺在基本面上所要面臨的增長壓力已經(jīng)越來越大。
數(shù)據(jù)不會說謊:2024年茅臺營收同比增長15.66%至1741.44億元,凈利潤增長15.24%至862.28億元;到2025年一季度,兩者增速已經(jīng)放緩至10%左右。
△ 圖源:微博@酒業(yè)時報
但即便如此,在整個行業(yè)里茅臺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算是"優(yōu)等生"了。酒鬼酒、金種子酒等企業(yè)上半年業(yè)績同比下滑超50%,有的甚至由盈轉虧。
對比之下,茅臺的穩(wěn)健顯得尤為難得。但是,從一路高歌猛進,到明顯放緩,茅臺的增長正在失去加速度。
而一旦高增長的神話破滅,茅臺的高估值形象就會有坍塌的可能性。
資本市場是很現(xiàn)實的。在過去,茅臺之所以值這么多錢,是因為大家相信它能年年漲價,瓶瓶翻倍。
但現(xiàn)在,連飛天都保不住2000元的底線,誰還敢給它20倍市盈率?
所以,無論是回購還是推紀念酒,背后都藏著茅臺的一句心聲:得想辦法穩(wěn)住局面了。
白酒的2025
放在整個白酒行業(yè)來看,茅臺的問題其實只是一個縮影。
2025年的白酒,正在經(jīng)歷一場不亞于地產的“結構性衰退”。
一邊是需求斷崖式下滑——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白酒產量同比下降近8%,五糧液、瀘州老窖增速更降至個位數(shù),超過60%的酒企凈利潤同比下滑,超2000家經(jīng)銷商退場。
另一邊是政策持續(xù)打壓——最嚴“禁酒令”正式實施,明確“工作餐不得飲酒”,直接切斷了白酒在政務、商務宴請場景中的剛需入口。
△ 圖源:微博@央視新聞
第三邊是庫存高企、渠道塌方——數(shù)據(jù)顯示,茅臺社會庫存高達1.2億瓶,整個行業(yè)的庫存總量逼近萬億。
也就是說,酒賣不動了、場景變少了、庫存堆高了、經(jīng)銷商退場了…...這不是寒冬,而是“冰河世紀”。
飛天茅臺跌到1840元、蛇茅跌穿2000元、茅臺1935一瓶只值700元......這些數(shù)據(jù)一字一淚,把整個白酒行業(yè)都打了個措手不及,酒商更是自嘲:跌得六親不認!
而這背后,更大的危機是消費者正在遠離白酒文化。
過去喝白酒,是為了關系、面子、場子......
△ 圖源:小紅書@JulieJiao
如今年輕人更喜歡威士忌、清酒、低度酒,不喝白酒的理由也有千千萬:不喜歡酒桌文化、太辣、太烈、沒情調……
當“茅臺”不再代表高端,而只是一瓶喝不下去的烈酒,它還能靠什么支撐起千億市值?這是茅臺今天最真實的焦慮。
與此同時,行業(yè)自救的路徑卻呈現(xiàn)出兩極分化:
一面是茅臺、五糧液等加碼千元光瓶酒,爭奪“質價比”市場;另一面是區(qū)域酒企扎堆30元低價帶,靠掃碼紅包和燒烤店補貼血拼。
最激進的轉型藏在“降度”里:五糧液推29度酒,瀘州老窖測試6度新品,洋河謀劃10度潮飲......這些曾被老酒客嗤之以鼻的“飲料”,如今正成為酒企的救命稻草。
高價紀念酒
是出路還是逃路
茅臺的7000元紀念酒,戰(zhàn)略意圖很明顯。
在主力產品價格承壓時,用限量紀念酒強化"時間貨幣化"的品牌敘事,將70年歷史封裝成可販賣的奢侈品,既能鞏固文化溢價,又能通過直銷渠道掌握定價主動權,避免經(jīng)銷商炒作。
雖然25568瓶的銷量對整體營收貢獻不多,但卻能試探出高端市場的承接力,為品牌護城河再添一塊磚。
白酒的本質是社交貨幣,經(jīng)濟活躍時消費自然增加?,F(xiàn)在行業(yè)正處在調整期,但消費者從"喝得多"轉向"喝得好"的需求沒有變。
2024年,高端白酒銷量占比僅12%,卻貢獻了45%的營收,這說明高端市場依然有韌性。
茅臺的這波操作,或許能在行業(yè)的寒冬里用歷史情懷和稀缺性筑起一道防線,等待下一個消費回暖的周期。
這是茅臺獻給自己的一場儀式,更是一場賭注,但賭局注定不會太輕松。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編排 | lan 審核 | free
本文首發(fā)于品牌頭版(ID:ceozhik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