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訴我,我兒子是不是在前線犧牲了?”
1950年,聽聞粟裕進京的李克農(nóng)馬上找了過去,就為了得到一個折磨自己多時的答案。“可憐天下父母心”,此時的李克農(nóng)并非叱咤風云的紅色特工,他只是一個牽掛兒子的父親。
李克農(nóng)為什么覺得兒子犧牲了,他兒子做了什么?
讓人牽掛的孩子
李克農(nóng)夫婦一共生育了五個孩子,他所說的這個兒子,是他和妻子最小的孩子,出生于1927年的李倫。李倫出生的時候,正是中國革命變化最大的時候。
那一年大革命失敗,李克農(nóng)不得不離家避禍,從此漂泊在外。此后家中老小,全系于妻子一身。
在李倫人生的前三年,是沒有父親的參與的。第一次見到父親的時候,他對這個陌生男人很警惕,害怕這個人是來家里抓人的。
因為父親的原因,他們家經(jīng)常受到騷擾,國民黨下面的勢力經(jīng)常會來他們家搜刮。家里原本挺富裕的,但在一次次搜刮中漸漸敗落了。
直到母親告訴他那是他的父親,李倫的警惕心才放了下來。雖然從來沒有見過父親,但小孩子對父親一直是孺慕的。
所以父子倆有了相處的機會之后,李倫就非常喜歡粘著父親。他是個聰慧而敏感的孩子,在和父親的相處中,發(fā)現(xiàn)了父親工作的不同尋常。
對于父親,他向來不在外多言。每次父親悄悄回來的時候,他總是很高興。但在外面的時候,他卻從來不將這種高興表現(xiàn)出來。
有人向他打聽李克農(nóng)的事情,他也從來不對外透露。他很崇拜父親,雖然每次和父親相聚的時間非常短暫,但他還是非常期待和父親相聚。
對于幼小的李倫來說,最高興的時候就是收到父親的來信。自從他上學認字之后,給父親的每一封回信都是他自己寫的。
每次收到幼子的來信,李克農(nóng)也非常高興。在他孤獨而艱難的歲月中,李倫的來信是支撐他向前的最重要的信念。
沒有父親陪在身邊的孩子,過得總是要比其他人艱難一點。每次給父親寫信的時候,李倫總是強調(diào)自己很乖,沒有讓媽媽和爺爺擔心。
他在信中寬慰父親,說自己已經(jīng)能幫家里干活了,說家里最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雖然年紀小,但李倫卻很早熟。
李克農(nóng)每次看到兒子來信的時候,都非常心疼。如果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那自己無論如何都要陪在家人身邊,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童年。
可自己不是,自己身上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在革命和家庭之間,他只能選擇革命、犧牲家庭。
繼承父親意志
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國共兩黨達成了合作,李克農(nóng)也將家人接到了上海團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倫才知道父親具體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想過父親工作為什么那么隱秘,但確實沒想到父親原來是做情報工作的。在我黨做情報工作,那時候真是非常危險。
而李克農(nóng)不僅是情報人員,更是情報人員中的佼佼者。他數(shù)次出入險地,最后都安然無恙地回來,是當之無愧的特工之王。
在父親身邊的日子,是李倫最開心的日子。在父親的教導下,他也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開始沿著父親的腳步前進。
在多年抗戰(zhàn)中,父親帶著一家人到處逃亡。他看到了化為焦土的村莊,也看到了失去孩子的父母,心中對日軍的仇恨越來越深。
來到桂林之后,父親為了鍛煉他,給他找了一份勤務兵的工作。那時他才12歲,是軍中少有的“娃娃兵”。
雖然他年紀小,但他干活兒卻非常利索。當時李克農(nóng)在我黨地位頗高,而他給兒子找的這個勤務兵,其實就是在辦公室打雜。
日常工作就是幫忙打掃打掃衛(wèi)生,客人來了端茶倒水,沒什么特別有技術(shù)含量的工作。李倫從來沒覺得這份工作不好,而是每日都非常用心。
他在辦公室的時候,經(jīng)常跟著里面的人學習。他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毛主席的思想和語錄。他這種求知若渴的勁頭,也讓李克農(nóng)很高興。
在李克農(nóng)的庇護下,李倫可以一直過這樣安穩(wěn)和平的生活。而在當時的亂世,這樣安穩(wěn)和平的生活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夢。
但李倫并沒有沉溺在和平中,他選擇離開舒適圈,和父親走上了同樣的道路。他找上父親,說出了自己想要上前線的想法。
乍然聽到這個消息,李克農(nóng)內(nèi)心先是欣慰,之后就是一陣不舍。作為軍人,他很清楚參軍的危險性,但他不會阻止自己的孩子。
了無音訊
于是李倫被送入了抗大,在抗大接受軍事教育。等他從抗大畢業(yè)之后,就是他真正上戰(zhàn)場的時候。
1945年,18歲的李倫從抗大畢業(yè)之后,來到晉綏野戰(zhàn)軍司令部擔任參謀。為了不讓大家產(chǎn)生偏見,所以他隱瞞了自己的身份。
他在軍中快速成長,讓李克農(nóng)非常驚訝。
但他不想一直待在后方,他在延安炮兵學院畢業(yè),前線才是他真正能發(fā)揮的地方。所以在后方歷練了之后,他主動申請調(diào)到了前線。
而他所在的部隊,就是華野的特種縱隊。特種縱隊的選拔非常嚴格,他能成功進入特種縱隊,足以說明他的優(yōu)秀。
加入特種縱隊后不久,他就參加了濟南戰(zhàn)役和淮海戰(zhàn)役。在渡江戰(zhàn)役中,他跟隨炮兵營在對岸壓制敵人的炮兵火力,為渡江部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在后來解放舟山群島的戰(zhàn)役中,原本塔中總隊是不需要參戰(zhàn)的。但國民黨為了不讓舟山群島被我軍解放,開始向著舟山增兵。
為了保證此次戰(zhàn)役的勝利,粟裕決定增加參戰(zhàn)部隊,并且讓特種縱隊的炮兵一部參戰(zhàn)。李倫所在的部隊,恰好就在參戰(zhàn)名單中。
在解放舟山的戰(zhàn)斗中,他這次還立了一個一等功,讓縱隊司令陳銳霆都聽說了他的名字。陳銳霆在給粟裕匯報工作的時候,還專門夸了這個年輕人。
他說李倫敢打敢拼,在訓練中吃苦耐勞,是個很好的干部苗子。在陳銳霆的推薦下,粟裕對這個年輕的干部也有了較好的第一印象。
只不過在部隊里的時候,李倫對自己的家庭情況隱藏得特別好,沒有人知道他是李克農(nóng)的兒子。而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參軍三年來沒給家里寫一封信。
這讓李克農(nóng)十分著急,身為一名軍人,李克農(nóng)是知道戰(zhàn)場上有多么危險的。兒子一直不給家里寫信,他不由得懷疑是不是兒子犧牲了。
戰(zhàn)場上犧牲是正常的,有時候部隊為了家屬著想,會隱瞞戰(zhàn)士犧牲的消息。李克農(nóng)想著,是不是兒子已經(jīng)犧牲了,部隊不敢通知他呢?
兒子一直不給家里來信,他心中的感覺就越來越不好。等到粟裕進京的時候,他再也忍不住,向粟裕詢問兒子的消息。
粟裕很詫異,因為他沒記得李克農(nóng)的兒子在自己的部隊里啊!他問李克農(nóng),他的哪個兒子在自己的部隊里,叫什么名字?
李克農(nóng)說是小兒子,叫李倫。一聽這個名字,粟裕就想起來了。前幾天陳銳霆給他打電話匯報工作的時候,就和他提到過這個李倫啊!
這個年輕的炮兵干部,不久前還立了一等功呢!怎么在李克農(nóng)嘴里,自己的小兒子就犧牲了呢?
粟裕連忙給陳銳霆打電話,終于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因。原來李倫害怕家里為自己擔心,所以選擇不給家里寫信,結(jié)果讓家里人更擔心了。
因為李倫一直沒有提起過自己的家人,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是李克農(nóng)的兒子。鬧了半天,原來是一場烏龍。
粟裕對李倫的這種行為進行了批評,李倫也意識到了自己辦事有些不妥。他趕緊給家里寫信,將自己這三年來的情況事無巨細地寫了下來。
收到兒子的信后,李克農(nóng)一家終于放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