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底南京中院二審判決一公司為前員工補繳2007—2014年社保。
此案緣起已離職9年的阿珍2023年投訴公司未為其參保多年。社保中心稽核后要求公司補繳本金及滯納金共18.
7萬元遭公司以“已過時效”抗辯。三級機關和兩級法院一致認定社保征收不適用行政處罰兩年查處時效。
為何社保追繳“無時效”?性質(zhì)不同是關鍵:征收是行政行為而非處罰。《社會保險法》未對社保費補繳附加期限,保障基金安全是首要目的。
若允許時效抗辯,用人單位或借長期不繳“合法脫責”沖擊基金池。從北京三中院到廣東高院,多地司法實踐已確認社?;藷o時效限制。勞動者想“翻舊賬”,舉證勞動關系是成敗關鍵一步。
書面合同、工資流水、工牌等都能當證據(jù),企業(yè)注銷需追蹤承繼關系。社保追繳別找勞動仲裁,應先向社保經(jīng)辦機構或稅務部門投訴。
像南京案中滯納金占補繳總額43%,這費用企業(yè)擔且不能讓員工分擔。
2024年全國社保補繳投訴量同比升27%,制造業(yè)建筑業(yè)問題較突出。
不少中小企業(yè)主坦言當年省成本沒參保,如今滯納金比本金還高。金稅四期上線后,稅務社保數(shù)據(jù)共享,企業(yè)“賬外工資”空間壓縮。社?!盁o時效”疊加稅收“無限追征”,正倒逼企業(yè)走向合規(guī)用工。
這起12年舊案提醒:社保是國家強制義務,不是企業(yè)員工“可選項”。對勞動者而言,追的是遲到的保障;對企業(yè)來說,繳的是遲早的賬單。當“無時效”成鐵律,企業(yè)唯一選擇是從現(xiàn)在起依法為員工參保。
勞動者若遇類似情況,先收集證據(jù)證明勞動關系,再走行政投訴路徑。對處理結果有異議別慌,還能提行政復議或訴訟,必要時找律師幫忙。社保權益不容忽視,及時維權才能讓保障不落空,合法合規(guī)才是長久之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