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開國中將”這樣的身份都應(yīng)該是深受大眾尊敬的存在,不說風光無兩,但至少也應(yīng)該是威風凜凜的形象啊。
怎么會有這樣一位開國中將,竟然會神秘失蹤5年之久,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還瘋瘋癲癲的呢?
他是誰,又經(jīng)歷了什么?這一切還得從一場會議說起。
1972年,新中國正是百廢待興艱難前行的時刻。周總理和毛主席為了國家的發(fā)展大計,頻繁地組織召開各種會議。這一年的某天,周總理依照慣例舉辦了一場重要的會談,參會者眾多,開國英雄們大多都按時抵達了會場。
就在會議即將開始的時候,周總理不經(jīng)意間掃視全場,很快就敏銳地察覺到一絲異樣。在開國中將的席位上,一百多位開國中將幾乎都已經(jīng)已就座,獨獨有一個人缺席,對方正是吳克華。
吳克華身為海南軍區(qū)司令員,同時還是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委員,周總理對他十分了解。他知道,吳克華做事向來條理清晰、計劃周詳,哪怕是有事情無法參加會議,也一定會提前告知,再怎么樣都不會這樣直接曠會。
但這次,周總理發(fā)出會議邀請后,卻始終未收到吳克華的任何回復。原本以為他會按時參會,可直到會議即將開始,吳克華的身影依舊不見。
周總理心中涌起一絲不安,他向眾人詢問吳克華的去向,得到的卻是一片茫然的回應(yīng),大家都表示不清楚。有人猜測,也許是因為近期事務(wù)繁雜,再加上吳克華已年過五旬,可能就是因為工作太忙忘了這次開會吧。
但周總理心里明白,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出于對吳克華的關(guān)切,他又進一步追問。這一問,更是讓人心驚不已。有干部說,已經(jīng)很久都沒有吳克華的消息了,也很長時間都沒有見過對方在公開場合露面了。作為身負許多重要工作、常常需要外出洽談事務(wù)的高級將領(lǐng),這種情況絕對不正常。
會議結(jié)束后,周總理立刻找來相關(guān)人員,安排他們調(diào)查吳克華的下落。但是調(diào)查結(jié)果卻令人瞠目結(jié)舌。吳克華的家中早就已經(jīng)人去樓空,種種跡象表明,他已經(jīng)離開家很久了。
結(jié)合之前的種種情況,周總理心中不禁產(chǎn)生一個可怕的推測:吳克華失蹤了!
開國中將的失蹤絕非小事,周總理立即找到政治部的同志,嚴肅且堅定地表示:“必須全力尋找吳克華同志!無論結(jié)果如何,務(wù)必活要見人,死要見尸?!?/strong>
向來溫和親切的周總理,在吳克華這件事上罕見地動了怒。政治部的同志意識到事情有多嚴重,迅速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搜尋行動。
令人費解的是,哪怕政治部投入了大量人力,可調(diào)查吳克華的行蹤卻還是耗費了很長時間。好在最終有了結(jié)果,但這個結(jié)果卻再次讓周總理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原來,吳克華并不是失蹤,而是被秘密關(guān)押進了地牢。
他被無端扣上莫須有的罪名,在暗無天日的地牢中飽受折磨。為了逼吳克華承認那些編造出來的罪名,地牢中的看守隔三岔五便對他進行審問。日復一日,吳克華身形慢慢消瘦下來,精神也逐漸恍惚。
更令人痛心的是,堂堂一位將軍,被關(guān)押的地方竟然十分陰暗潮濕,地面爬滿了令人作嘔的老鼠,每日的伙食也都是些剩飯。審問過程中,吳克華稍有不從,就會遭受新一輪的非人虐待。
難以想象,年近60的吳克華,竟然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熬過了好幾年。
周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后,罕見地大發(fā)雷霆,隨即下令:“立刻解救吳克華同志!”
但是周總理沒有料到,整個解救過程竟然會如此艱難。事實上,從發(fā)現(xiàn)吳克華失蹤開始,這件事就疑點重重。在周總理在會議上確認吳克華缺席之前,吳克華早已被關(guān)進地牢長達5年之久。
吳克華身為開國中將,又擔任政治部高級委員,他的失蹤應(yīng)該很快就引起關(guān)注,但為什么整整5年都無人察覺呢?
這背后,顯然少不了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刻意隱瞞。此外,對吳克華的搜尋過程也非常蹊蹺。尋找一個大活人,正常情況下可用不了多久,可在周總理的命令下,相關(guān)人員卻耗費了很長時間才查到一些線索。
最大的疑點在于,即便周總理下達了解救命令,相關(guān)人員卻無法立刻將吳克華救出。原來,在長期的審問和打壓下,吳克華精神恍惚,被迫承認了自己有罪。盡管周總理堅信吳克華是清白的,但在眾目睽睽之下,要解救一個“有罪”的人又怎么容易?
為了救出吳克華,眾人紛紛出謀劃策。有人提議偷偷潛入地牢,強行將吳克華帶出。但周總理認為,這種做法不可取,法律規(guī)則必須遵守,若帶頭私自救人,將給日后處理真正的罪犯帶來不良影響。
也有人建議,拿著周總理的命令和吳克華無罪的資料,光明正大地去地牢提人。但周總理指出,這個辦法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吳克華是因為被誣陷有罪才被關(guān)起來的,現(xiàn)在帶著證據(jù)去救人,一旦吳克華被證實無罪,地牢的負責人為逃避責任,極有可能拒絕放人,甚至還會采取更惡劣的手段。
之前的調(diào)查一直受阻,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此。想要成功解救吳克華,必須在不引起對方警覺的前提下,確保解救行動的合法性。
經(jīng)過深思熟慮,周總理最終決定將這項艱巨的任務(wù)交給總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當時,周總理也曾擔心李德生難以完成任務(wù),但李德生接到任務(wù)后,短短幾天內(nèi),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解救辦法:“提審”吳克華。
提審通常是針對犯人的一種審問手段,可吳克華明明無罪,李德生為何要如此做呢?原來,這正是李德生計劃的關(guān)鍵所在。接到周總理的任務(wù)后,他很快就查明吳克華被關(guān)押在炮兵司令部招待所的地下室。
隨后,李德生試圖會見吳克華,但是關(guān)押吳克華的人實在太警惕了,生怕他被救走,在層層隱瞞下,李德生根本無法見到吳克華。但“提審”就截然不同了,“提審”就意味著李德生也認定吳克華有罪。
這樣一來,招待所方面以為雙方都是一樣的,就不會再隱瞞吳克華的下落。當李德生的“提審”批條下達后,招待所迅速做出了回應(yīng)。
幾天后,李德生終于見到了老將軍吳克華。但眼前的景象,讓李德生的心情瞬間就沉重到了極點。只見吳克華身形佝僂,頭發(fā)花白凌亂,面容憔悴不堪,眼神中滿是恐懼與迷茫。曾經(jīng)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將軍,早就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吳克華看到有人前來,只是不斷重復著:“我無罪,我無罪……”見對方如此,李德生不禁悲從中來,他走上前,輕聲說道:“老吳,我是李德生,周總理派我來接你出去。”
聽到“周總理”三個字,吳克華這才恢復一些理智。他的身體微微一震,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光芒。
李德生將吳克華帶出地牢后,立刻安排他接受治療和調(diào)養(yǎng)。在周總理的關(guān)心和指示下,相關(guān)部門迅速為吳克華洗清冤屈。
隨著吳克華身體和精神狀況慢慢恢復,他這才有機會向眾人講述了自己這幾年在地牢中的悲慘遭遇。
1967年的某天,吳克華像往常一樣在司令部指揮訓練,突然,一群人闖入,強行將他帶走,給他冠上莫須有的罪名就關(guān)進了這間暗無天日的地牢。
起初,吳克華堅決不承認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罪名。但等他的卻是日復一日的嚴刑逼供。地牢中的看守使用各種殘忍的刑具,對他進行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在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吳克華的意志逐漸被摧毀,最終只能被屈打成招,只求片刻安寧。
那幾年,吳克華每天都生活在恐懼和絕望之中。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被關(guān)押,也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重見天日的一天。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就是相信黨和國家終有一天會還他清白。
1974年,在周總理等人的努力下,吳克華終于徹底洗清冤屈。中央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原本打算安排他休養(yǎng),安享晚年。但吳克華堅決表示,自己還想繼續(xù)為國家和人民效力,為新中國的建設(shè)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次年,他就被任命為鐵道兵司令員,1979年又調(diào)任烏魯木齊軍區(qū)司令員,此后也一直都在為新中國的建設(shè)奮斗。
1987年,吳克華將軍在廣州逝世,享年74歲。按照他的遺愿,吳克華的骨灰被灑在塔山,與當年犧牲的烈士們一起長眠于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