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角點亮??發(fā)大財!
來源丨贊嚎(ID:zanhao668)
歐洲氣得吐血!特朗普截胡俄烏矛盾,家門口的事讓美國說了算。
8月15日,一幕堪稱“地緣政治大片”的戲碼在阿拉斯加上演——特朗普與普京面對面會晤,而整個歐洲被徹底晾在一邊。沒有澤連斯基,沒有歐盟領導人,甚至沒有北約的身影。
這場突如其來的“美俄單挑”,把歐洲推到了局外人的位置,讓它們在本該屬于自己“家門口的戰(zhàn)爭”中,被迫坐在看臺上當觀眾。
歐洲媒體用詞相當直白:焦慮、憤怒、被邊緣化。德國《慕尼黑信使報》更是一針見血:“普京仍寄望于軍事勝利,而特朗普成了克里姆林宮主人的額外彈藥。”
一句話,點破了歐洲的心病——美國不是在幫歐洲穩(wěn)住局勢,而是在用歐洲的戰(zhàn)爭紅利來做生意。
特朗普的“商人邏輯”:繞開歐洲,直奔交易
其實,早有先兆。今年2月,澤連斯基在白宮碰了一鼻子灰。那場被評價為“災難性”的會晤之后,特朗普徹底對歐洲那一套“集體表態(tài)—多方磋商—共同立場”的繁瑣流程失去了耐心。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戰(zhàn)爭也是生意,多方談判效率太低,干脆直接找關鍵一方交易,效果來得更快。于是,他先和烏克蘭繞過歐盟簽下所謂“礦產(chǎn)協(xié)議”,提前鎖定“戰(zhàn)爭紅利”;接著,又直接找上普京,試圖通過“領土交換”來結(jié)束這場已經(jīng)拖了三年的消耗戰(zhàn)。
這種做法在歐洲眼里無異于“背叛”。畢竟,歐盟國家自詡是烏克蘭的最大靠山,卻眼睜睜看著美國總統(tǒng)把自己晾到一邊,把戰(zhàn)后分贓和未來安全安排的主動權牢牢攥在手里。歐洲人只能干瞪眼,敢怒卻不敢真言。
歐洲的“五點立場”:自欺欺人的政治宣言
面對特朗普與普京的“單挑”,歐洲當然不甘心坐視不理。于是8月13日,德國總理默茨拉頭,召集意大利、法國、英國、波蘭、芬蘭等國領導人,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北約秘書長呂特,開了一個跨大西洋視頻會議。
會后,歐洲提出了“五點立場”:
烏克蘭必須參與后續(xù)會談;
必須先?;?,再談和平;
談判以當前戰(zhàn)線為基準,堅守“不以武力改變邊界”原則;
烏克蘭必須獲得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所有談判應基于共同的跨大西洋戰(zhàn)略。
聽起來慷慨激昂,實則底氣不足。歐洲領導人很清楚,特朗普未必會把這些要求當回事。果不其然,16日與澤連斯基及歐洲領導人的通話,完全印證了他們的擔憂。Axios直言:通話氣氛“并不輕松,對烏克蘭極為不利”。
《紐約時報》更是爆料:特朗普傾向于“割讓頓巴斯地區(qū)”,包括俄軍尚未完全占領的部分,以換取和平。這簡直就是“把歐洲的安全與烏克蘭的未來直接放在談判桌上當籌碼”。難怪歐洲氣得直跺腳,卻又束手無策。
歐洲的憤怒:美國玩的是“自己的劇本”
對于特朗普的“劇本”,歐洲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德國《萊比錫人民報》早就不客氣地評論:“特朗普,這位世界上最有權力的談判對手,對普京毫無辦法。他的所有聲明都已落空?!?br/>
在歐洲輿論看來,特朗普骨子里還是個房地產(chǎn)商,熱衷于“個人秀”和“快速交易”,對復雜的地緣政治缺乏戰(zhàn)略定力。
可偏偏就是這種“單兵突進”的風格,讓普京如魚得水。普京完全懂得如何利用特朗普的虛榮心與“交易式思維”,把戰(zhàn)爭塑造成一場可議價的買賣。而歐洲,哪怕再憤怒,也只能在邊上喊喊口號,發(fā)表一份份聲明。
歐盟網(wǎng)站上公布的聯(lián)合聲明,雖然依舊強調(diào)“烏克蘭必須獲得堅不可摧的安全保障”“領土問題應由烏方自主決定”,但實際效果呢?在特朗普主導的談判桌上,歐洲的聲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匈牙利的“異音”:不是所有歐洲國家都反對
當然,歐洲內(nèi)部并非鐵板一塊。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就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只要美俄保持最高層對話,世界就會更安全。”這句話,幾乎就是在歐洲主流立場上唱反調(diào)。
匈牙利的態(tài)度耐人尋味。布達佩斯與莫斯科一直保持某種程度的能源合作關系,而在歐盟內(nèi)部,匈牙利也是“最不愿意得罪俄羅斯”的國家。換句話說,特朗普的做法雖然讓大部分歐洲國家暴跳如雷,但對某些國家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捷徑”。
這也揭示了一個更殘酷的現(xiàn)實:歐洲在俄烏問題上并非真正團結(jié)一致。表面上高喊“團結(jié)”,實際上暗流涌動,各國利益難以調(diào)和。特朗普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肆無忌憚地撕裂歐洲的外交團結(jié)。
五歐洲的兩難困境:既依賴美國,又被美國擺布
為什么歐洲只能氣到吐血,卻無法真正挑戰(zhàn)美國?答案很簡單:安全依賴。
在軍事層面,歐洲對美國的北約安全傘有著深度依賴。俄羅斯的核武庫與地緣位置,讓歐洲不可能真正獨立應對威脅。與此同時,歐洲自身在防務上的投資不足、軍力分散,也讓它們離不開美國的戰(zhàn)略支撐。
在經(jīng)濟層面,歐洲對俄能源依賴嚴重,而制裁俄羅斯反噬的,首先就是自己。從天然氣短缺到電價飆升,從企業(yè)外遷到產(chǎn)業(yè)鏈受損,歐洲正在為這場戰(zhàn)爭付出高昂代價。換句話說,歐洲夾在美俄之間,左右為難。
而特朗普的登場,更像是無情地揭開了歐洲的痛點:它們既沒有能力主導局勢,也沒有勇氣獨立于美國。所謂“跨大西洋戰(zhàn)略共同體”,在阿拉斯加的會晤面前,被特朗普輕描淡寫地拋在腦后。
歐洲的地緣政治“幻覺”正在破滅
這場“美俄峰會”,本質(zhì)上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歐洲的尷尬與無力。三年來,歐洲一直自認為是烏克蘭的守護者,是這場戰(zhàn)爭的核心參與方。但現(xiàn)實無情提醒:在真正的權力博弈中,美國和俄羅斯才是“玩家”,歐洲只是一個被動接受安排的“配角”。
特朗普的算盤從來不是“保歐洲”,而是“用歐洲”。他要的不是跨大西洋團結(jié),而是通過單邊交易最大化美國利益。至于歐洲是否安心、烏克蘭是否滿意,那根本排不上號。
對歐洲來說,真正的問題是:還要不要繼續(xù)沉溺于“美國會永遠為歐洲安全買單”的幻想?還是該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逐步找回自主防務與戰(zhàn)略話語權?
如果歐洲繼續(xù)一味依賴美國,等待的只會是更多次被邊緣化、被擺布的屈辱時刻。阿拉斯加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或許還有更多“歐洲在場卻無聲”的劇本。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的過程與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為提高可讀性,部分細節(jié)已潤色,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本文旨在傳遞社會正能量,無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導。若涉及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迅速刪除相關內(nèi)容。對于事件存疑部分,一經(jīng)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對話作者請?zhí)砑游⑿牛?/strong>Vjiluju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