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廣都博物館,都會被誤認為:“你去西安啦?”“你去河南啦?”這次,真的去了“安陽”,但不是在河南,而是在雙流——廣都博物館“殷墟瑰寶:禮器中的秩序與信仰”特展。100余件文物,均來自安陽博物館,包括青銅器、玉器、甲骨等。
殷墟位于安陽殷都區(qū)小屯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被考古發(fā)現(xiàn)的商代都城遺址,商代在這里經(jīng)歷了255年?;趾氲膶m殿基址、數(shù)以千計的青銅器和甲骨卜辭,展現(xiàn)出一個“有冊有典”的殷商王朝?!对娊?jīng)·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意為殷商是廣土無邊的強盛之國。
展廳入口處,有一組三星堆/金沙文物與殷墟文物的對比??梢钥闯觯邥r代大體相當(dāng)(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且都精美絕倫,但三星堆/金沙文物更神秘,殷墟文物更寫實。這正體現(xiàn)了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的不同特點,彰顯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
展覽以“器以藏禮”“兵戈王權(quán)”“天人之際”三章,展現(xiàn)商代的禮樂文明、軍事制度和宗教信仰。青銅器是維系宗法、厘定綱維之重器。展廳中央,是最重磅的展品——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約1噸,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代表了中國青銅時代發(fā)展的巔峰。
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據(jù)說當(dāng)時日軍得知了消息,村民擔(dān)心國寶落入日寇之手,又將其埋入地下,1946年才重新挖出。眼前這尊鼎,雖是復(fù)制品,依然氣勢不凡。圍著它拍了又拍,看了又看,踮起腳尖,甚至能看到鼎內(nèi)“司母戊”三個字。
音樂、舞蹈在商代既是日常娛樂,也是祭祀儀式的重要內(nèi)容。商代晚期已能夠組合不同音高的樂器演奏復(fù)雜旋律。本次展出的商代樂器有鼓、磬、鐃、塤等,并配有說文解字。比如磬,在甲骨文中就是“人手持槌敲擊懸掛的石磬”。
在商王朝統(tǒng)治體系中,祭祀與征戰(zhàn),如同車之兩輪,從武力與精神兩個層面共同維護著商王朝的禮制秩序。展覽展出了玉戈、青銅矛、青銅鏃、青銅車飾等兵器。
頗為有趣的是甲骨卜辭。商代的一切大事,都需要問卜。展品中,有一塊“牛胛骨卜辭”,殘存180余字,內(nèi)容是商王武丁占卜是否有災(zāi)禍的記錄。另一塊“壬申有鹿龜腹甲卜辭”,意在卜問壬申這一天是否會捕獲鹿。透過放大鏡,還能清晰地看見朱紅色的辭卜,仿佛穿越回殷商時代。
展期:2025年8月-11月
地址:廣都博物館東側(cè)一樓特展廳
票價:免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