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他都將車價降到12萬元的地步了,可還是阻擋不了各地的奔馳4s店倒閉潮。
比如今年上半年,奔馳汽車銷量同比下滑8.6%,凈利潤暴跌了55.8%,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明白了,奔馳EQ系列到現(xiàn)在還采用了油改電的平臺,不管是續(xù)航,智能駕駛還是車機體驗方面,和國產新勢力相比都差太多了。
而今年7月份,有54%的市場份額都被新能源汽車給占據(jù)。如果奔馳汽車只在油車方面有優(yōu)勢的話,就意味著放棄了一大半的市場份額,不出現(xiàn)問題就怪了。
但是中國品牌呢?現(xiàn)在出來的這些造車新勢力一個比一個會宣傳,或者說一個比一個能吹,這直接導致,他們占據(jù)了網絡上的絕大多數(shù)流量,想怎么宣傳就可怎么宣傳,而消費者又偏偏買賬。
原因很簡單,這些造車新勢力能吹是能吹了點,可是水平也是實打實的。他們和傳統(tǒng)車企不一樣,他們制造車輛的方式是,先思考老百姓需要什么樣的車,然后他們再弄什么樣的車。
但像奔馳這樣的傳統(tǒng)車企,一直以來都秉承著這樣的造車方式:我先把這輛車造出來,并且我認為這輛車就是市場所需要的,然后讓市場慢慢適應它。
這樣的造車思維,明顯是已經落后的思維。如果這種思維不改變,不光是奔馳,包括所有的傳統(tǒng)燃油車制造企業(yè)都會出現(xiàn)問題。
更要命的是,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對豪華品牌已經祛魅了。現(xiàn)在買一輛豪華品牌根本就不是面不面子的問題,大家都清楚,買豪華車不過是買個車標而已,里面的配置和同價位的造車新勢力產品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盡管這些年以來,奔馳汽車也通過降價試圖來提振銷量,但降價本來就是個雙刃劍,尤其是豪華品牌降價更是需要嚴謹對待。
一旦降價太狠了,就會導致豪華品牌的光環(huán)受到損失,最終影響了整個品牌形象而得不償失。
如果降價太少,又沒辦法和國產新勢力相競爭,可以說幾乎就是左右為難。
也難怪奔馳CEO康林松才說,國產車搞的是達爾文式的競爭,這對所有的車企都沒有任何好處。
嗯,我想這種競爭不一定對國內車企有壞處,但對于國外車企一定有壞處。
奔馳的困境,實際上就是傳統(tǒng)車企思想滯后的縮影。如果他們再不抓緊時間轉變思想,還抱著以前的造車思路,恐怕僅僅靠吃老本是難以擺脫諾基亞的命運的。
未來的豪華車市場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看誰的內飾好,誰的發(fā)動機動力強,而是誰能提供極致的科技體驗,很明顯,奔馳目前做不到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