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新疆昌吉番茄田紅果壓枝時,一場“光合紅番茄 幸福中國味”品鑒會熱熱鬧鬧開場。這是“2025新疆舌尖上的絲綢之路美食節(jié)”核心活動,200多號人擠進展館,共商番茄產業(yè)大事。
電子屏先亮了萬畝番茄豐收景,《番茄之歌》一唱,現場氣氛跟著熱騰起來。昌吉州工信局說,要借這會優(yōu)化環(huán)境,幫番茄產業(yè)“升級換代”。
協會會長強調,產業(yè)鏈得“手拉手”,單打獨斗難成氣候。
政策發(fā)布環(huán)節(jié)有驚喜,全國首批傳統(tǒng)優(yōu)勢食品產區(qū)名單里,新疆番茄占了個“座兒”。中糧研究院還發(fā)了白皮書,把番茄產業(yè)現狀、趨勢翻了個“底朝天”。
北大、南大、農大專家也沒閑著,番茄紅素作用、數字賦能這些“新招”全倒了出來。最炸場的是簽約儀式,5組企業(yè)上臺按電子屏,2.
88億訂單把昌吉番茄連向國內外。
簽約完逛展館,番茄集市擠得轉不開身,試吃的、問價的、玩科普問答的,笑聲比番茄還甜。室外美食街飄著番茄香,抓飯、拌面、湯里都泡著紅果果,吃的人直咂嘴。下午分兩路考察,一撥看車間:番茄從清洗到成醬,機器轉得比人還利索;一撥下地頭,節(jié)水灌溉管子像毛細血管,把水精準喂給番茄苗。
“2.88億不是終點,是品牌、高端、國際路上的‘發(fā)令槍’?!眳f會會長這話,讓好多企業(yè)眼睛亮了。
說新疆番茄,繞不開昌吉。
全球三大加工番茄“黃金窩”,昌吉占一個,5個科研平臺、14家龍頭企業(yè)扎在這兒。
日處理2.8萬噸原料,年產40萬噸番茄制品,全疆35%的量從這兒出,80多國的貨架擺著昌吉番茄。
全產業(yè)鏈25億產值,國際市場都認這兒的“品質標”,這底氣不是吹的。但熱鬧背后也得琢磨:訂單簽了,后續(xù)供貨穩(wěn)不穩(wěn)?
國際市場口味變了,咋跟著調?未來幾天,美食節(jié)還有葡萄酒、小麥、乳制品主題活動,2000萬消費券撒向餐飲、零售,說不定還能“帶火”番茄周邊。有人問,這會能讓新疆番茄“更上一層樓”不?
要看簽約項目落地快不快,科研成果轉化順不順,市場渠道拓得廣不廣。想知道后續(xù)咋樣?盯著昌吉番茄動態(tài),未來幾天準有新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