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rmyrecognition網站2025年8月19日報道,2025年8月18日,塔斯社宣布1144.2M型巡洋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正式離開北德文斯克結束長期現代化改造后啟動海試。俄羅斯造船業(yè)消息人士證實,測試第一階段將在白海進行,隨后于巴倫支海繼續(xù)試驗持續(xù)數月。從1997年等待改裝開始算,該艦改造時間長達28年,從1999年正式改造算,一共持續(xù)26年。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是四艘1144型基洛夫/海雕核動力巡洋艦中的第三艘,也是蘇聯/俄羅斯二戰(zhàn)后建造的除航母外的最大水面戰(zhàn)艦,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與次艦"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已退役拆解,四號艦"彼得大帝"號是當前唯一現役軍艦。該艦長250至252米,寬28.5米,吃水深度10.3米。其滿載排水量根據不同數據來源在26000至28000噸之間。該艦由兩個額定功率各為150兆瓦的KN-3核反應堆提供,連接到2臺蒸汽輪機以及額外的2臺輔助鍋爐,共同產生大約140000軸馬力。推進系統還包含四臺18兆瓦電站、四臺3兆瓦蒸汽渦輪發(fā)電機及四臺1.5兆瓦燃氣渦輪發(fā)電機,該艦能夠達到31至32節(jié)的速度,核動力下航程幾乎無限,海上自持力可達60天。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船員編制約為710至744人,包括101名軍官,130名士官,513名水手和18名飛行人員。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武器裝備包括裝載20枚P-700巡航導彈的花崗巖反艦導彈系統、裝載96枚48N6導彈的S-300堡壘-M防空導彈系統、40枚9M33導彈的奧薩-MA-2防空導彈系統、兩門AK-130 130毫米艦炮、六門3M87科蒂克30毫米防空炮、兩座PTA-53魚雷發(fā)射器、10座RBU-12000和12座RBU-1000反潛系統,具備搭載一個由三架卡-27、卡-29或卡-31直升機組成的航空小隊的能力。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最初于1983年5月17日在列寧格勒波羅的海造船廠以"加里寧"號名稱鋪設龍骨,1986年4月25日下水,1988年12月30日加入蘇聯北方艦隊服役。1992年4月22日為紀念帕維爾·納希莫夫海軍上將更名。該艦實際服役期很短,1997年7月駛抵北德文斯克等待改裝。1999年8月14日正式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啟動現代化維修工程,但此后多年進展很小,2008年才卸除乏核燃料,2012年才完成1144.2M型現代化改造技術方案。2013年6月13日,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與俄羅斯國防部簽署價值500億盧布的維修現代化合同,預計2018年完成改造。2014年10月該艦移入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船塢,標志現代化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1144.2M型"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現代化改造工程規(guī)模浩大,重點在徹底更新其作戰(zhàn)系統。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換用130毫米AK-192M新型艦炮,配備擁有80個發(fā)射單元的3S14通用垂發(fā)系統,能夠發(fā)射“口徑”巡航導彈、“縞瑪瑙”反艦導彈和3M22“鋯石”高超音速多用途戰(zhàn)術導彈。3S14系統還可以裝載91RT2反潛導彈,目標指示由卡-27反潛直升機或艦艇的聲吶提供。該艦的近程防空系統將由4-6套“鎧甲-M”海軍防空導彈/彈炮結合系統(SAM-PKK)組成,具有16-24個目標通道,配備的高速增程型57E6M防空導彈和高機動性的19Ya6防空導彈,用于攔截無人機和抵御反艦導彈攻擊。遠程防空采用“魯道特”海軍防空導彈系統,裝載32-48枚9M96DM艦空導彈,射程130公里,可攔截機動過載超25G的彈道導彈目標。該艦還安裝了“包裹-NK”反潛和反魚雷系統,采用了不同數量組合的CM-588通用發(fā)射器用燃氣發(fā)射MTT反潛魚雷與M-15反魚雷魚雷。雷達系統更換了MR750和MR650型三坐標雷達、92N6火控雷達和5P20K超視距雷達等。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大修歷經歷了長期延誤與成本超支,根據2013年合同,最初該艦預計于2018年重返艦隊,結果期限被反復修訂為2020年、2021年、2024年,并最終定為2026年。據非官方評估,其現代化改造的成本已從合同規(guī)定的500億盧布增長到約2000億盧布,成為俄海軍史上最昂貴的戰(zhàn)艦現代化工程之一。2020年8月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從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塢池被移至舾裝碼頭,2021年重新連接電力和電纜系統,2024年12月重啟一個反應堆,2025年2月重啟第二個反應堆以恢復動力,使得該艦能夠為消磁和其他碼頭測試做好準備,然后進行海試。俄海軍上校弗拉基米爾·馬爾采夫在2025年8月12日聲明導彈巡洋艦將于本月出海,2025年7月,VTB銀行行長兼聯合造船集團(USC)董事會主席安德烈·科斯京向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統匯報該艦維修工作完成,且已做好試航準備。直到社交媒體流傳的照片顯示該艦現身白海航道。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已經進入試航測試,海雕級第四艘“彼得大帝”號仍在服役,但也有報道可能會退役,使得該級艦前途渺茫。“海雕”級巡洋艦因其尺寸和武器容量而被蘇聯和俄羅斯視為海軍力量的象征,但在維護方面成本高昂,是蘇聯解體初期的俄羅斯政權無法承受的,因此4艘艦也都命途多舛,已經有2艘退役。一旦試驗完成,“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將重新加入位于北莫爾斯克的北方艦隊成為艦隊核心,直接增強俄羅斯海軍的遠程對空對海對陸打擊能力,鋯石導彈的存在使其具備對美國航母艦隊突防的威懾力,一定程度上緩解俄羅斯海軍大型水面作戰(zhàn)平臺不足的困境,增強俄羅斯在北極地區(qū)的軍事存在,也提升俄羅斯海軍的威懾能力。
但話說回來,如果是筆者去選擇,筆者寧可多造幾艘22350、11356護衛(wèi)艦,也不愿意改這老船,畢竟蘇聯老設計想要現代化改裝耗時相當長,連東大改現代都耗時良久,更別說傷筋動骨的俄羅斯了。再加上在水里泡了26年,艦體壽命剩多少真不好說。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大型水面艦艇設計建造能力極大損失,與烏克蘭交惡更是雪上加霜,連發(fā)動機都能被卡脖子,因此只能大量生產4000噸級甚至更少排水量的20380、暴徒級護衛(wèi)艦撐門面,改造這個吞金巨獸的50億美元能買多少新護衛(wèi)艦呢?11356R護衛(wèi)艦單價近200億盧布,22350護衛(wèi)艦的造價約400億盧布,兩千億盧布意味著可以買10艘11356R或5艘22350,哪個更劃算就見仁見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