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眼中的導師,手握科研項目,指揮研究生給自己倒騰實驗數據,在研究生的論文上掛上自己名字,甚至安排導師給自己接送輔導孩子,克扣一下研究生的經費,簡直不要太快活!
現實中導師生存狀態(tài)如何?
8月21日,某高校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的馬博士發(fā)了一篇文章,道出了導師的心酸!
頭一天,馬博士接到學院通知,要求其今年秋季學期無論如何也要帶研究生,馬博士回絕,院方說,你賬戶上還有幾十萬科研經費,如果不帶研究生,就收回經費。馬博士怒了:愛咋咋地,收回也不帶研究生!
馬博士吐槽:曾經在研究生身上投入太多,打了水漂不說,學生還不領情,自己更是壓力倍增。有些研究生擱身邊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哪天就爆,還是給自己留條活路吧!
看來馬博士是有傷心往事!
沒有想到,馬博士的短文出來后,引來1000多點贊,1700多評論,評論區(qū)成了導師們的集體吐槽區(qū)。
難道我們誤解導師了?
高校導師,堪稱學術圈的“斜杠青年”——白天是實驗室里發(fā)際線后移的“科研民工”,晚上秒變論文修改界的心軟神,既要當學生的學術領路人,又要兼職人生導師,偶爾還得客串心理按摩師。發(fā)論文、找課題、改論文到頭禿不說,還得防著學生突然“整活”炸實驗室,堪稱“知識付費界的端水大師”。導師的痛,誰懂啊?
隨著研究生大規(guī)模擴招,研究生整體的素養(yǎng)大幅下降。部分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沒有探索未知的勇氣,更沒有認真從事科研的責任,但卻有畢業(yè)、發(fā)文章、拿學位的硬性需求。因此,很多導師就陷入困境。
研究生其實對導師的課題沒有什么幫助,但導師還是要傾盡所有來幫助推進試驗進度,甚至畢業(yè)論文都寫得七零八落、慘不忍睹,很多學生會把寫得稀爛的論文、做得錯誤百出的試驗結果拍在導師面前,然后盼望著導師妙筆生花給其變廢為寶,真的會讓導師們絕望。
導師們真的苦口婆心在帶著他們做實驗、分析數據甚至親自下場幫他們寫文章了,可輪到他們自己做的時候,部分研究生一點都不愿意思考。就這樣反復橫跳,真的很折磨導師們的身心。
要是遇到楊景媛這樣的女研究生,導師算是倒了血霉。自己在外面惹事生非,導師還要被迫承擔學生學術不端風險;遇上個別女研究生畢業(yè)不了,抑郁了,甚至給男導師來封性騷擾舉報信,導師更是陷入自證清白的風險。更荒誕的是,導師名義上享有“碩導/博導”頭銜,實際待遇卻如“牛馬”(網友評論),甚至被公眾誤解為“享用待遇不干事”。
導師們情愿帶善良、努力、笨一點的孩子,最怕基礎不扎實,心高氣傲、還心眼子多多,動不動就舉報導師的研究生。
所以,即將跨入校園的新同學,當你揣著錄取通知書踏入實驗室,別只盯著導師頭上的“光環(huán)”。馬博士們的吐槽,其實是給你遞來一份求生地圖:想在學術叢林活下來,先看懂導師的恐懼清單。
導師們怕什么?怕你基礎不扎實卻不努力,怕你心高氣傲沉不住氣,怕你躺平什么都指望導師,怕你心眼多算計導師。
認真讀文獻,墊高你二本的理論基礎,厚積才能薄發(fā);踏實做實驗, 實驗記錄本每天簽字確認原始數據;慎重寫論文, 交稿前至少掃一遍語法,知網查重自檢一下,別讓基礎錯誤消耗導師本可用來指導真問題的耐心。
雙向奔赴才能雙贏。主動約導師明確每周溝通時間(哪怕只有15分鐘);收到修改意見24小時內反饋行動計劃;課題組雜務輪流承擔不推諉。這些小事累積的信任感,能讓你在遇到真困難時,換來導師那句“別急,我們一起想辦法”。
擴招稀釋了研究生光環(huán),卻放大了生存技能的價值。馬博士們的憤怒與疲憊,恰是你避開雷區(qū)的探照燈。畢竟,導師活好了,你才更有可能順利畢業(yè)——這從來不是零和游戲,而是共生關系。
如果你是導師,愿意帶怎樣的學生?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侵聯(lián)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