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的深圳,咸濕的海風(fēng)裹挾著改革的熱浪撲面而來。7日清晨,漁民村的早市剛剛開張,賣海產(chǎn)的吆喝聲與漁船發(fā)動機的轟鳴交織成特區(qū)特有的晨曲。
誰都不曾想到,這個因改革開放率先富起來的“萬元戶村”,即將迎來一位改變中國歷史的女性——時年80歲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xié)主席鄧穎超同志。
當(dāng)時任廣東省政協(xié)主席梁威林的小轎車緩緩?fù)?吭诖蹇陂艠湎聲r,樹梢上幾只白鷺驚飛而起。這個細節(jié)被隨行的記者敏銳地捕捉到。
后來這位年輕的記者在筆記中寫道:“就像封閉多年的中國,突然向世界張開了翅膀。”
時任深圳市副市長甄錫培快步上前,為身著藏青色呢子大衣的鄧大姐拉開車門,老人家腳上的圓口布鞋剛沾地,就被聞訊趕來的村民圍得水泄不通。
鄧穎超在深圳
漁民村的吳伯森村長穿過人群時,褲腳還沾著魚塘的新泥。這位在海上漂泊半生的老漁民,雙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才敢握住鄧穎超的手。
當(dāng)老人家用地道廣州話問出“你幾多歲啊”時,現(xiàn)場空氣仿佛凝固了三秒,眾多村民誰也沒想到這位北方口音的領(lǐng)導(dǎo)人,竟藏著如此地道的嶺南鄉(xiāng)音!
吳伯森答:“我六十多歲了?!?/p>
鄧穎超仍用純熟的廣東話答:“哦,咁你系我細佬羅(那么你是我弟弟羅)!我呢,80歲了,老了,百一婆(老太婆)羅!”
大家都知道,鄧穎超祖籍是河南光山,生于廣西南寧,父親鄧廷忠是清朝的高級武官,擔(dān)任過南寧總兵。
鄧穎超在深圳視察
后來鄧穎超又在天津南開中學(xué)念書,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北方度過,按道理說,她應(yīng)該是一口北方腔,但沒想到她的廣東話也說得很地道!
在吳家客廳,陽光透過新裝的鋁合金窗灑在鄧穎超銀白的鬢角上。她輕撫著村長孫子的小手,突然用指尖點了點孩子虎頭鞋上的繡紋:“我年輕時在廣州,見過一模一樣的針腳?!?/p>
這個細節(jié)讓在場的市、村干部恍然大悟:原來1925-1927年周恩來夫婦在廣州領(lǐng)導(dǎo)革命時,鄧穎超早已將嶺南文化刻進了記憶深處。距今60年了,她的廣東方言仍講得如此流利!
參觀村辦養(yǎng)鰻場時,鄧穎超在增氧機濺起的水花前駐足良久。當(dāng)聽說這套日本進口設(shè)備能讓魚苗存活率提升60%,她轉(zhuǎn)身對梁威林說:“看來打開國門這條路,我們走對了?!?/p>
在村民鄧阿婆家,彩電里正播放著香港電視劇。鄧穎超看著屏幕上閃爍的霓虹,忽然用粵語哼了半句“落花滿天蔽月光”,這是她六十年前在廣州常聽的粵劇《帝女花》選段。
工作中的鄧穎超
滿屋的年輕人還沒反應(yīng)過來,幾位“百一婆”已經(jīng)拍著大腿接上了下句,剎那間,歲月的鴻溝被熟悉的旋律填平。
在聽了吳村長關(guān)于特區(qū)建設(shè)帶來漁民村巨變的匯報后,鄧穎超同志欣慰地鼓掌肯定說:“今天親眼所見,證明中央的政策完全正確!”
她隨即又關(guān)切地詢問了村中生產(chǎn)、村民生活及黨組織建設(shè)等具體情況。
隨后,她起身環(huán)顧四周,用親切的廣州話問道:“老吳,你的百一婆呢?”得知對方養(yǎng)魚去了,她笑著叮囑村長:“等她回來,代我問聲好!”
此時,還有許多聞訊而來的村民和孩子們在屋外等候。鄧穎超同志緩步走出,熱情地向人群招手,用廣州話招呼道:“過來啊,你哋都過來?。 ?/p>
晚年鄧穎超在西花廳留影
幾位抱著孩子的“百一婆”興奮地迎上前。她高興地拉住她們的手,用廣東鄉(xiāng)音與大家拉起家?!,F(xiàn)場歡聲笑語不斷,“百一婆”們笑得合不攏嘴,爭相回應(yīng)。
離村前,鄧穎超同志順訪了一戶村民家。在門口,她遇到許多帶著長槍短炮的記者們,圍著前來訪問的一行人不停地拍攝。
鄧穎超走到一位年輕記者的面前,得知身份后,她主動伸出手與對方相握,語重心長地說:“哦!記者同志,記者工作很有意義!但你們不要總把鏡頭對著我?!?/p>
隨后,她指向嶄新的村舍和熱情的村民,“要多拍群眾,多拍這些新房子。過去外國人總說我們窮,如今我們漁民的生活大大改善,開始富起來了。請你們多宣傳他們,多記錄他們的新生活!”
她提醒記者們,記得單獨拍攝一些村民們的笑臉,這些場景后來成為改革開放初期最經(jīng)典的影像之一——畫面前景是漁民們靦腆而自豪的神情,背景處隱約可見鄧穎超深藍色衣角的殘影。
晚年鄧穎超
臨別前,老人家突然從手提包里取出個鐵皮盒子,里面竟然是一盒傳統(tǒng)的廣式雞仔餅,這種點心外脆內(nèi)軟,咸甜交織,帶有南乳和五香粉的風(fēng)味。
當(dāng)酥脆的餅屑落在孩子們掌心時,她輕聲說:“記得以前在廣州的時候,老百姓也常送給我們雞仔餅?!币凰查g,改革開放好像有了具象的溫度。
車隊離開時,不知哪個村民率先唱起了《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聲追著車輪傳出好遠。隨行的工作人員們回憶:鄧穎超在返程車上一直望著漁民村的燈火,直到最后一盞燈消失在夜色中。
而歷史會記得,在這個平凡的冬日,一位已經(jīng)為了新中國奮斗了六十多年的八旬老人用她特有的方式告訴祖國:改革的春風(fēng),終將吹暖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