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時,心里是不是泛起一陣酸楚?那些被時光掩埋的物件,就像一把把鑰匙,悄悄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如果你認識其中一半以上,說明那些泛黃的歲月,早已在你生命里刻下深深的印記。
一、頂針
奶奶的頂針總是藏在針線盒最底層,黃銅打造的圓環(huán)上布滿細密的凹點。夜深人靜時,就著煤油燈的光,頂針頂著針鼻穿過厚厚的鞋底,發(fā)出噗嗤噗嗤的聲響?,F(xiàn)在想來,那聲音里縫進了多少深夜的嘆息。
二、襪撐子
木頭削成的腳掌形狀,用來修補破襪子。磨出毛邊的襪子套在襪撐上,母親就能一針一線地把破洞補得平整。記得每次補完襪子,襪筒上總會留下淡淡的棉線味道。
三、火熨斗
鑄鐵打造的實心熨斗,要在灶膛里燒熱才能用。使用時得墊著厚厚的布片,稍不留神就會燙壞衣裳。那沉甸甸的重量,現(xiàn)在還記得清楚。
四、票夾
牛皮紙做的月票夾,用鐵皮扣子固定。上班族把它別在胸前,擠公交車時亮一下就能上車。票夾邊緣總是被磨得發(fā)白,里面藏著當月的生活費。
五、電影膠片盒
鐵皮圓盒裝著8毫米電影膠片,盒蓋上貼著片名標簽。周末晚上把白墻當幕布,手動放映機咔嗒咔嗒地轉,黑白影像在墻上跳動,那是全家最期待的時光。
六、收音機電子管
老式收音機里的玻璃管,工作時會發(fā)出橘黃色的光。夜深人靜時,盯著那溫暖的光暈,聽著遙遠的電臺節(jié)目,仿佛能觸摸到電波那頭的世界。
七、打字機色帶
黑色棉布帶上浸滿油墨,裝在鐵盒里出售。換色帶時總會弄滿手黑,打字機上跳動的字母一個個印在紙上,那機械的敲擊聲至今還在耳邊回響。
八、玻璃針管
醫(yī)院里反復消毒使用的針管,針頭要在磨石上打磨復用。打針前護士總會對著燈光推一下,那道細小的水柱曾是多少人的童年噩夢。
九、蠟紙刻板
鐵筆在蠟紙上刻字的觸感,至今還記得清楚。油印機一轉,墨香彌漫整個教室,那些印著淡淡字跡的試卷,承載了多少求知的渴望。
十、電影票打孔鉗
售票員手里的鐵鉗子,咔嚓一聲在票上打個孔。那聲脆響意味著一場視聽盛宴的開始,現(xiàn)在還能想起電影院門口排隊等退票的長龍。
十一、煤油爐
藍色火焰在爐芯上跳動,鋁制水壺冒著熱氣。冬天教室里圍著煤油爐取暖,空氣中總是飄著淡淡的煤油味,那是童年冬天最溫暖的味道。
十二、復寫紙
藍色薄紙夾在單據(jù)中間,用力寫字就能留下副本。手指總會不小心蹭到復寫紙,留下洗不掉的藍色印記,像是時光蓋下的郵戳。
十三、鐵皮文具盒
盒蓋上印著乘法口訣表,里面裝著香橡皮、鐵皮卷筆刀。上課時偷偷按動盒蓋的搭扣,那聲輕響總會引來老師的目光。
十四、雞毛撣子
細竹竿頂端扎著彩色羽毛,靜靜地立在門后角落。母親每天清晨都會拿起它,輕輕拂去家具上的灰塵。雞毛掠過玻璃燈罩時發(fā)出細微的沙沙聲,陽光照進屋子,能看見無數(shù)塵埃在光束里翩翩起舞。
十五、搪瓷痰盂
醫(yī)院走廊里擺著的白色器皿,邊緣帶著藍色滾邊。雖然不太雅觀,卻是那個年代公共場所的標配,現(xiàn)在早已消失不見。
十六、鐵皮哨子
體育老師胸前的哨子,鍍鉻表面總是擦得锃亮。哨聲一響,整個操場都會安靜下來,那尖銳的聲音曾是多少人的青春號令。
十七、蠟果
水果攤上的樣品,用蠟精心仿制。蘋果紅得誘人,香蕉黃得可人,卻不能吃,只能看。那是物質匱乏年代特有的智慧。
十八、算盤珠
木框里的算珠被磨得光滑,財務人員打得噼里啪啦響。如今計算器早已普及,但那清脆的撞擊聲,卻是那個時代最動聽的辦公音樂。
十九、電影放映機碳棒
放映機里的發(fā)光元件,工作時會冒出淡淡的青煙。放映員換碳棒時,銀幕上會出現(xiàn)短暫的黑場,那是露天電影最令人期待的中場休息。
二十、玻璃制品
這件東西是在老家翻出來的,想破頭了,都不知道干啥用的?
這些物件靜靜地退出了生活舞臺,就像老朋友們一個個不告而別。認出它們的人,心里都藏著一本厚厚的相冊,每一頁都記錄著再也回不去的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