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聚德發(fā)布了半年報,數(shù)據(jù)讓人唏噓,凈利潤僅1100萬到1400萬元,同比腰斬52%-62%。
要知道,三年前的全聚德,還能年賺3個多億,如今一季度利潤只剩421萬,暴跌72%。
身為百年老店的全聚德,曾經(jīng)門庭若市,如今卻靠賣預(yù)制菜、鴨貨零食和醬香白酒“續(xù)命”,甚至緊急關(guān)閉多家虧損門店。
從”金字招牌”到”燙手山芋”,全聚德的轉(zhuǎn)型之路,為什么走得如此艱難?
01
全聚德最輝煌的時候,靠的是旅游紅利,到北京不吃烤鴨,就像沒來過一樣。
前門、和平門、王府井的門店,幾乎是旅行團(tuán)的必到之處。
但這幾年情況變了,游客減少,消費(fèi)升級轉(zhuǎn)向,年輕人對“打卡式”老字號興趣下降。
本地人則嫌它太貴、不好吃,一只158元的烤鴨,對月薪七八千的打工族來說并不算剛需。
于是,全聚德77%的營收依舊壓在餐飲主業(yè)上,卻守著一群不再回頭的老客。
02
當(dāng)然,面對市場的變化,全聚德不是沒努力過。
為了討好年輕人,它搞過“萌寶鴨”IP,開過直播帶貨,甚至和東方甄選合作賣切片烤鴨。
除此外,全聚德還在王府井店搞AR科技餐廳,在和平門店推出“空中四合院”,試圖打造出吸引人的新鮮感。
跨界也沒少嘗試,全聚德醬香白酒,一瓶賣到千元,鴨貨零食、預(yù)制菜都擺上貨架。
但財報卻無情打臉?biāo)麄兊呐Α?/strong>
2025年,全聚德上半年毛利率只有15.97%,營收3.32億元還同比下跌7%。
這些跨界動作沒能帶來真正的增長,反而讓全聚德的品牌形象更加模糊,到底是賣烤鴨的?是賣白酒的?還是在做零食?
03
全聚德的問題,其實(shí)是老字號的通病,品牌歷史長,但對新一代消費(fèi)者缺乏吸引力。
在北京,年輕人寧可去網(wǎng)紅小館子排隊兩小時,也很少會帶朋友去全聚德。
因?yàn)樵谒麄冄劾?,全聚德就是旅游團(tuán)的餐廳,雖然高端卻有些老舊,不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如今,消費(fèi)場景變了,餐飲業(yè)競爭激烈,海底撈、西貝、外婆家這些品牌在體驗(yàn)、性價比、營銷上都比它靈活得多。
老字號有歷史包袱,想要改良太激進(jìn),如果改不好,就擔(dān)心丟掉了百年傳統(tǒng),但若是不改,又留不住年輕人。
這種兩難的境遇,讓全聚德陷入守著名氣和失去客源的尷尬境地。
04
全聚德的困境背后,折射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老字號到底該怎么活?
僅僅依靠情懷,注定走不遠(yuǎn),年輕人不是不愛傳統(tǒng),而是不愿意為“過時的傳統(tǒng)”買單。
如果一只烤鴨能和現(xiàn)代生活方式結(jié)合,既好吃又便利,價格也合理,年輕人未必不買賬。
比如一些新派烤鴨品牌,賣的就是小份化、外賣化、平價化。
對于全聚德來說,真正的機(jī)會或許在于守住味道和改變形式。
烤鴨依舊是核心,但場景、營銷、服務(wù)都要與時俱進(jìn)。否則,再響亮的金字招牌,也會在一代代年輕人的冷漠中褪色。
全聚德不是沒有故事,也不是沒有輝煌,它的問題在于,面對變化,它更像是遲疑的守舊者,而不是勇敢的革新者。
一只158元的烤鴨,或許還能賣出去,但能否撐起一個百年品牌的未來?
答案正在越來越清晰,情懷不是護(hù)城河,市場才是。
百年老店,能否找到與年輕人共鳴的新方式,將決定它是繼續(xù)在餐桌上傳香,還是最終成為博物館里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