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我國東北邊境線上,黑龍江省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以一條寬闊的黑龍江為界,構成了“一江之隔、雞犬相聞”的獨特邊境圖景。布拉戈維申斯克作為俄羅斯阿穆爾州的首府,也是遠東地區(qū)第三大城市,當?shù)厝撕陀慰透晳T簡稱它為“布市”。
由于兩座城市“一衣帶水”的地理優(yōu)勢,直線距離不足百米,往來極為便捷:從黑河的口岸出發(fā),搭乘渡輪或浮橋,短短十幾分鐘就能抵達對岸的布市。這種“抬腳即出國”的便利,讓許多前往黑河旅游的中國游客,都會順道規(guī)劃一場“布市一日游”,將跨境旅游體驗也納入黑河旅程的一部分。
不過,若以中國游客熟悉的城市標準來看,布拉戈維申斯克更像一座“精致小城”。即便頂著“遠東第三大城市”和“州首府”的頭銜,它的城市規(guī)模與人口數(shù)量,都遠不及國內(nèi)同級別的城市——全市人口僅約20萬,街道沒有國內(nèi)大城市的繁華擁擠,建筑密度也相對較低。加之它并非俄羅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熱門旅游目的地,知名景點屈指可數(shù),除了阿穆爾州地方志博物館、勝利廣場、圣母升天大教堂等少數(shù)地標,沒有太多“必打卡”的旅游項目。對大多數(shù)中國游客而言,來這里的核心目的,更多是為了親身體驗一番“家門口的異域風情”:看一眼俄式風格的建筑,感受街頭俄羅斯人的生活節(jié)奏,或是在當?shù)厣痰晏暨x幾樣巧克力、蜂蜜等特色商品。
但這場看似輕松的“一日游”,往往還藏著一層更深的情感聯(lián)結——許多中國游客踏上布市的土地時,心中都會泛起復雜的滋味,只因這座城市曾經(jīng)有著一段與中國緊密相關的歷史:要知道,一百多年前,這里曾是中國領土,中文地名為“海蘭泡”。1858年,腐朽的清政府在沙俄的逼迫下,簽訂了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將包括海蘭泡在內(nèi)的大片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這片土地的命運也從此改寫。
正是這段歷史,讓不少中國游客帶著“探尋過往”的好奇來到這里:一百多年過去,曾經(jīng)的“海蘭泡”如今變成了什么模樣?它與記憶中的歷史、與想象中的樣子,又有多少差別?只是當中國游客真正行走在布市的街頭,才發(fā)現(xiàn)時間早已抹去了太多過往的痕跡——整座城市幾乎找不到中國元素:街道兩旁是清一色的俄式建筑,有古樸的巴洛克風格老樓,也有簡潔的現(xiàn)代公寓;路上行人多是藍眼睛、高鼻梁的俄羅斯人,偶爾能遇到會說幾句中文的當?shù)厣特?,卻難尋中文招牌或中文路牌。這種“全然陌生”的景象,與“曾經(jīng)是中國領土”的歷史記憶形成強烈對比,讓人在“滄海桑田”的感慨中,生出幾分不勝唏噓的悵然。
或許,正是這種“近在咫尺卻又跨越百年”的復雜感,讓布市的一日游變得格外特別——對于中國游客而言,它不只是一次簡單的跨境觀光,更像是一場隔著時空的“對話”。
那么,你是否去過黑龍江黑河旅游?在黑河旅游時,有沒有體驗過這場“一江之隔”的俄羅斯布市一日游?走在布拉戈維申斯克的街頭,你是被俄式風情吸引,還是對那段曾經(jīng)的歷史生出別樣的感觸?如果將來有機會,你還會想再去一次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走走看看嗎?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經(jīng)歷與想法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