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頭那口老井,青石沿兒磨得溜光水滑,井水清得能照見人影兒??商筋^一瞧,幾條紅尾巴鯉魚在井里慢悠悠地晃蕩,心里也犯嘀咕了:這魚不能吃不能撈,天天泡在喝水的井里,圖啥呢?
曾經(jīng)廣西一個山村的老頭就見過稀罕事兒:干涸多年的老井,一場大雨后咕嘟嘟冒水,沒過多久竟游出幾條小魚苗!村里人議論紛紛,有老人說這是"井龍王送魚",年輕人則琢磨著這里有啥科學(xué)道理。這"井里生魚"的講究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實“井中生魚”沒啥稀奇的,跟山上挖坑蓄水生魚的原理類似,是能用科學(xué)解釋的,魚卵是可以休眠的,井底淤泥里藏的魚卵,就像"生物保險箱"。
鯽魚、鯉魚的卵外面包著膠質(zhì),旱季井底干得裂口子,它們能貓著等上大半年。雨水一泡,不到兩天就能破殼,看著就跟"井里憑空變魚"似的。
貴州曾經(jīng)有口老井,干了好幾年突然冒出一群銀魚。專家下去一查,原來是井底下連著暗河,雨季水位漲,魚群順著石頭縫就溜達(dá)過來了。南方的攀鱸魚能頂著雨水用鰓蓋爬行,活像水里的"爬山虎"。
云南高山上的水池子,沒暗河沒人放魚,年年都能見著小魚。科學(xué)家架相機(jī)蹲守,發(fā)現(xiàn)原來是白鷺在河邊逮魚,魚卵粘在腳上,飛到山頂水池洗澡時"送貨上門"!翠鳥叼魚漏卵、野鴨糞便帶魚苗,連暴雨都能把附近池塘的水連魚帶卵沖過來。
可專門往井里放魚,可不光是自然現(xiàn)象,也可能是傳統(tǒng),江浙一帶的老井,井臺上??讨庺~花紋,老輩人說沒這紅尾巴魚在水里晃悠,喝水都不踏實!井里的魚也可能是人自己放的,為啥在井里養(yǎng)魚呢?
跟井里生蟲有關(guān),井水里蚊子幼蟲亂竄?魚專治這個,擺著尾巴游一圈,蟲卵幼蟲全進(jìn)肚,比撒藥還管用。古人不懂微生物,可知道"井里有魚,水不壞"的道理。
老縣志里記載著一個事兒,某村井里的鯉魚突然翻白肚,村民喝水后上吐下瀉。官府一查,有人投毒!鯉魚對砷、汞這些毒物特別敏感,水質(zhì)稍不對勁,先浮頭喘氣再翻肚,簡直就是天然的檢測儀。安徽老師傅修老井,總要偷偷撒把魚苗,為的就是圖個吉利,更要圖個平安。
現(xiàn)在不少自來水廠的取水口,還養(yǎng)著幾尾鯉魚。原水先流過魚缸,魚要是有個好歹,立馬就能發(fā)現(xiàn)水質(zhì)問題,這土法子到現(xiàn)在都管用。
以前,彭水一帶的老鹽商甚至把“井中魚”當(dāng)"井神"供著,清代鹽稅賬本上記著,這口井每年要交二十七兩銀子稅銀,井里的魚倒成了"鎮(zhèn)井之寶",看來從古時候,有的地方就在井中養(yǎng)魚了。
如今農(nóng)村通了自來水,老井用得少了??少F州侗族的"泥人節(jié)"上,鄉(xiāng)親們還是會把稻田鯉魚放進(jìn)水塘,熱熱鬧鬧地?fù)岕~討彩頭。非遺館里,孩子們唱著老輩人傳下來的童謠:紅魚擺尾水清清,老法子保太平。
這回知道水井里的魚是咋來的了吧?有人在井里養(yǎng)魚是為啥了吧?咱老輩人的智慧,有時候不得不夸,是真厲害。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聯(lián)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