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朗普輪番羞辱,歐洲政客終于明白了,為何中方從不直接介入沖突,歐洲七大政客主動趕往美國為澤連斯基撐腰,結果卻被特朗普無情打臉羞辱,而他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中國從來不讓自己置身于別國沖突中。
置身事外,做“旁觀者”,才能在重重迷霧的國際社會中看清正確的方向。
這邊與普京會晤剛結束,那邊歐盟眾多成員國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便主動前往美國齊聚一堂,結果卻是被特朗普“擺了一道”。
特朗普直接喊話澤連斯基“輪到你做決定了”,這話一說出口,似乎是把主動權交到了澤連斯基手中,實際上,卻是將“燙手山芋”甩給了烏克蘭,真正當家做主的還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
兩國元首會晤時,澤連斯基連個“門卡”都沒混上,談判桌上根本就沒有澤連斯基的“座位”,甚至連落腳的地方都沒給他留。
俄烏沖突爆發(fā)的時候,美國對烏克蘭出手十分“闊綽”,活脫脫就是烏克蘭的“金主”,可戰(zhàn)爭打到現(xiàn)在,美國顯然沒有達到原本的目的。
美國還想要從烏克蘭手中“奪”礦產,當初想要讓澤連斯基簽訂礦產協(xié)議,結果沒能得償所愿,如今美國已經不準備再“下場”了,卻還掛著一個“和事佬”的名頭和身份。
相較于特朗普的“不靠譜”行為,歐盟這個西方國家組成的“小圈子”開始對烏克蘭大肆“支援”,甚至在美俄兩國元首會晤結束之后,直接去給澤連斯基“找場子”去了。
歐盟之前就想著給烏克蘭留一條“后路”,俄烏沖突雖然沒有結束,但結局似乎是“注定”了的,烏克蘭會輸,只是不能輸?shù)奶y看。
俄羅斯不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因此歐盟給烏克蘭開了個“特例”,27個國家中有26個國家都同意烏克蘭加入歐盟,成為歐盟當中的“一份子”,只是卻被匈牙利攔腰“截胡”了。
沒能在“特普會”坐上談判桌的澤連斯基也是很氣憤了,可同時感到氣憤的,還有歐洲一眾國家的領導人,他們主動跑到美國找特朗普“攤牌”了。
歐洲7個國家的領導人自告奮勇前往美國,給澤連斯基“壯膽”,沒想到卻被特朗普狠狠潑了一盆“冰水”。
歐洲7國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一同出現(xiàn),結果特朗普卻直接將澤連斯基“請”了進去,“優(yōu)先”會見了澤連斯基。
這一“區(qū)別”對待讓歐洲7國領導人一臉尷尬,若是有個地縫,或許7國領導人恨不得鉆進去,再也不出來!
特朗普的態(tài)度“飄忽不定”,一會兒將澤連斯基晾成了“臘肉”,一邊又當著歐洲眾多領導人的面,給了澤連斯基很大的“臉面”。
特朗普到底在想什么?
澤連斯基坐上談判桌,歐洲7國領導人卻被晾在一邊,這本來就已經夠尷尬了,沒想到,特朗普在與歐洲各國領導人開會時,突然在中途“離場”,跑過去給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通電話去了。
各國領導人看著特朗普倉促離開的背影,面面相覷,大眼瞪小眼,根本不知道啥情況。
彼時的歐洲國家領導人才明白,他們只是能勉強有個位置,但卻根本插不上話,主角永遠不是歐洲國家,那個俄烏沖突中的主角之一烏克蘭也不是。
主角永遠是大國,比如美國、俄羅斯,無論是烏克蘭,還是歐洲國家,都是不具備“說話”的資格的,他們甚至連“配角”都算不上,何談“利益合作”?
這么多年,歐洲國家跟著美國“一個鼻孔出氣”,可以說是對美國言聽計從,可結果是什么?主動權永遠在美國手里,他們只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耕?!?,出錢、出力,還不討好。
掏錢出力反被“罵”,沒有誰的地位比歐洲國家更尷尬了!鑒于這次“尷尬”見面后,歐洲一些政客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也開始明白為什么中方始終保持中立,不介入沖突。
一場棋局一旦開局,執(zhí)棋者只有“黑白”兩方,烏克蘭也好,歐洲國家也罷,都是那棋盤上的棋子,只是看誰能夠“有用”一些,讓執(zhí)棋者獲得更大的利益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