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紹興魯迅紀念館刻了一幅巨大魯迅先生抽煙的墻畫,也是相當(dāng)經(jīng)典的魯迅畫像:
在此之前的游客和網(wǎng)友們都是各種玩梗,有給魯迅遞煙的,也有給魯迅點火的:
大家也都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和冒犯。
但最近卻有一位游客孫女士看了之后這幅畫之后,覺得魯迅抽煙不妥啊,這樣會誤導(dǎo)青年??!應(yīng)該將魯迅抽煙換成右手握拳??!
而且這位孫女士表示還特意查了資料,發(fā)現(xiàn)原圖是這樣的:
原圖是書房抽煙,屬于室內(nèi)抽煙。但畫到墻上就變成室外抽煙了,實在是太不文明,太誤導(dǎo)青少年了。
但其實這位孫女士資料還是查少了,關(guān)于魯迅抽煙的形象,早就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02
比如魯迅各種合影和單獨的照片,魯迅在抽煙:
中國人民郵政發(fā)行的魯迅郵票,魯迅在抽煙:
魯迅先生的各種畫像,魯迅在抽煙:
還有日歷上魯迅形象,魯迅也在抽煙:
包括電視劇覺醒年代里的魯迅扮演者,同樣在抽煙,還一點就是兩根:
就是寄托了魯迅先生的全部思想和心血的《魯迅全集》的設(shè)計封面,魯迅也還在抽煙:
試問,如果這面墻上的魯迅抽煙要改成魯迅握拳?那么其它照片、畫像、郵票、日歷、書封、插圖等等要不要都全部收集回來回爐重造,然后統(tǒng)一又重新做成魯迅握拳的形象?
接著試想,如果魯迅抽煙的形象不能留存,那么其他人抽煙的形象,是不是也當(dāng)改成握拳?
比如國外的歷史老照片里,羅斯福也抽煙:
丘吉爾也抽煙:
又或者斯大林的煙斗:
愛因斯坦的煙斗:
是不是也都應(yīng)該收集起來,改成緊握拳頭或者敬禮的形象?
03
如果我們真將魯迅的煙拿掉,那么曹操、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辛棄疾等人的酒杯是不是也都有問題?畢竟青少年可不能飲酒啊,這不是在誤導(dǎo)青少年縱酒酗酒嗎?刪掉刪掉。
朱自清的《背景》也應(yīng)該刪掉,《背影》里面父親竟然翻月臺去買橘子,明顯違反交通規(guī)則,這不是在誤導(dǎo)青少年不尊重交通規(guī)則嗎?刪掉刪掉。
沈從文的《邊城》也一樣該刪掉,居然敢寫愛戀寫愛情,還寫得這么美好,這不是在誤導(dǎo)青少年搞早戀嗎?刪掉刪掉。
同樣,選擇《水滸傳》的武松打虎也該刪掉,怎么傷害國家保護動物呢,這不是誤導(dǎo)青少年打架斗毆,違法犯罪嗎?刪掉刪掉。
這都是神經(jīng)高度過敏,極端上綱上線的騷操作。我們怎么能拿如今的公共文明規(guī)范,去要求和苛責(zé)百年千年的歷史古人的行為模式呢?
我們對待歷史人物,歷史文化,應(yīng)該要有一顆理解和包容的心。更何況這在魯迅紀念館里,我們應(yīng)該見到一個抽煙但真實的魯迅,而不是一個握拳卻虛假的魯迅。
魯迅自己給朋友寫信就說了:“消化不良,人總在瘦下去,醫(yī)生要我不看書,不寫字,不吸煙——三不主義,如何辦得到呢?”
看書、寫字、吸煙是魯迅個人的三大愛好,并沒有什么好大驚小怪,值得苛責(zé)的。
別說魯迅了,就是在聽相聲,大家對有抽煙、喝酒、燙頭三大愛好的于謙也都包容滿滿,對魯迅抽煙卻又何必抓住不放。
另外也不必過度擔(dān)心青少年的成長,是非曲直青少年們往往自己有分寸。
就像郭德綱在相聲里說的,來聽個相聲就把你聽壞了?除非你來之前就是這個玩意。
魯迅像也是如此,看個魯迅抽煙就真讓青少年抽煙了?
什么玩意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