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新蕊計劃”家庭·家教·家風講壇面向廣大家庭推出的《養(yǎng)育不焦慮,成長有規(guī)律》主題講座,在北京城市圖書館聚和廳如期開講。
講座伊始,張昕教授以經典動畫《頭腦特工隊》為切入點,結合著名情緒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的研究成果,引出了情緒認知的核心議題。
圍繞“情緒與發(fā)展”,張昕教授通過生動的案例帶領大家認識孩子的情緒功能。他指出,情緒并無好壞之分,而是幫助孩子適應環(huán)境和表達需求的重要信號。他同時提醒家長,不要急于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應學會正視孩子情緒背后的需求。
結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八階段理論”,張昕教授梳理了從嬰幼兒到青少年的發(fā)展任務,強調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獨特的心理需求。他強調,家長的教育需 “與孩子的發(fā)展階段相匹配”,避免用成人視角苛責孩子。
在應對策略方面,張昕教授引入斯坦福大學 “情緒調節(jié)過程模型”,提出了三大情緒調節(jié)策略,即情境關注策略、認知關注策略與反應關注策略。
互動環(huán)節(jié)中,現(xiàn)場觀眾圍繞“怎樣避免將孩子當作情緒發(fā)泄口”“如何正確表揚與批評孩子”等熱點問題積極提問。張昕教授結合具體場景逐一解答,強調“無條件積極關注”的重要性。
家長們表示,此次講座打破了“情緒有好壞”的固有認知,既學到了實用的情緒管理方法,又理解了接納孩子、站在孩子視角看問題的重要性,對家庭情緒互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新蕊計劃”家庭·家教·家風講壇由北京市婦聯(lián)、北京市教委主辦,北京市直屬機關婦女工作委員會、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首都圖書館承辦,父母必讀雜志社協(xié)辦。
2025年,聯(lián)合北京城市圖書館未來講堂推出系列講座,在4月至11月,每月一期,聚焦家教新需求,邀請來自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兒童健康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親子關系、隔代育兒、家教熱點等話題,為首都家庭提供科學的、專業(yè)的、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共同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本期來源:市婦聯(lián)家庭兒童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