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追問
大約150年前,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成為美國首批提供心理學課程的教育者之一。他提出的眾多思想中,就包括“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這一概念,并鼓勵學生們對此進行探索,,希望這一理念能在這門新興學科中催生新思想的春天。
然而事與愿違。1913年,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Watson)提出,合法的心理學必須基于我們客觀觀察到的事物,而非對某人心理狀態(tài)的推測。到了20世紀30年代,B.F.斯金納(B.F. Skinner)的還原論的“激進行為主義”(radical behaviorism)主導了該領域。生物(人類除外)被視為沒有思想的自動機器,而對主觀體驗的探討,在事實上被完全逐出了實驗心理學的殿堂。
作家兼神經科學家埃里克·霍爾(Erik Hoel)在他最近的著作《表象之后的世界》(The World Behind)中,將這一持續(xù)到20世紀90年代的時期描述為“意識寒冬”(consciousness winter),這個巧妙的短語捕捉了該領域缺乏新的突破性思想的狀況。霍爾寫道,自那時以來,我們見證了大量關于意識的新思想和科學研究的涌現,堪稱名副其實的“思想之春”。其中包括:整合信息理論(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在最基本的層面上,IIT認為意識源于物理系統(tǒng)內的整合信息,并試圖使用數學和神經科學來理解該系統(tǒng)內的體驗特性。
?《背后的世界》(The World Behind)
霍爾對此深有了解。他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師從IIT之父朱利奧·托諾尼(Giulio Tononi)教授。他后來創(chuàng)建了“因果涌現理論”( causal emergence theory),該理論提供了一個框架,解釋當一個大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僅顯示微弱連接時,因果性如何在該系統(tǒng)中涌現——例如,我們由原子組成,我們有意識,但原子卻沒有。
在暫??茖W研究去寫書(包括小說和非小說)并經營一個旨在彌合科學與人文文化之間差距的受歡迎Substack專欄《內在視角》(The Intrinsic Perspective)后,霍爾重返科學研究,發(fā)表了一篇關于涌現數學的論文。我與他交談,討論了下一代意識研究者、他認為該領域的發(fā)展方向,以及他對新的意識寒冬即將到來的擔憂。
Q
意識通常被描述為難以定義,但你并不同意。在意識研究領域,被接受且精確定義的定義是什么?
人們表現得好像意識的定義是什么巨大的謎團,但我認為真正困難的是提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意識理論。定義只是你在過程中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指向"同一個事物。如果我不知道水是H?O,我仍然可以指向水。我認為在過去的三十年左右,意識研究領域已經發(fā)生了這種情況。我們大多數人都在指向同一個事物。
意識的操作性定義是你個人的體驗流,它在你早上醒來時開始,在你進入深沉無夢的睡眠時消失。這就是作為你的感覺。
Q
整合信息理論仍然是你偏好的意識理論嗎?
它是我偏好的理論,因為它遠比其他理論更好。也就是說,它實際上配得上“理論”這個術語。我不確定其他理論真的配得上。目前,除了IIT之外,我不知道有任何理論能夠真正作為意識理論發(fā)揮作用。一旦你對此變得嚴謹,這一點就很明顯了。給定任何系統(tǒng),比如大腦狀態(tài),一個理論應該能夠將其映射到所有可能體驗的集合——感覺、思想等等。IIT至少能給你一個答案,處理其中涉及的所有復雜性。它也能為你能想到的任何系統(tǒng)做到這一點。
其他理論甚至無法接近。例如,在映射中你使用什么描述尺度?我可以用原子、分子、神經元、微柱、腦區(qū)等來描述你的大腦。我該用哪一個?其他任何理論能回答這個問題嗎?通常來說,當然不能。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從未達到那個程度。IIT給出了一個答案。你可能不同意它,但這是一個答案,這遠比沒有答案要好。
Q
意識研究領域現在有一個資金充足的項目,其中持有不同觀點或假設的科學家一起工作,設計和進行實驗,通過聯(lián)合研究和發(fā)表來解決他們的分歧。你認為這有成效嗎?
我認為有,我支持這一點。但我也認為我們并沒有被經驗數據所限制。總有一天,人們會意識到神經科學的經驗工具根本無法勝任這項任務。因此,你不能“數據先行”。真正的瓶頸是好想法。這對一個領域來說非常罕見?;蛘咴谌魏吻闆r下都是如此。
如果某個富有的捐贈者真的想要有15%的機會改變整個世界,他們會坐下來,給研究意識的二三十名年輕理論家?guī)啄甑馁Y金,讓他們做任何他們喜歡的事情,只要是與意識相關的。我認為你無法在其他任何地方獲得那樣的預期投資回報。這也比資助大量的對抗性合作要便宜得多。
Q
2023年,在第一次大型對抗性合作將整合信息理論與全局神經工作空間理論對立之后,意識領域的許多頂尖科學家簽署了一封信,將IIT標記為偽科學。你公開批評了那封信,說你擔心結果可能是新的"意識寒冬"。你是什么意思?
我特別擔心的是20世紀大部分時間科學界發(fā)生的事情的重演,那時意識是一個禁忌詞。事實上,如果你查一下“意識”這個詞的使用頻率,它有一個巨大的下降,從世紀之交開始,在1940年左右達到最低點,然后緩慢上升。意識被認為太哲學化,太奇怪。但這些問題從未消失——它們只是被關在盒子里幾十年。一旦這個盒子在60年代、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被打開,所有舊的問題都猛烈地回來了。
Q
新的寒冬會是什么樣子?
就像資金枯竭。就像興趣枯竭。文化和知識上的輕視。我認為內部批評和紛爭可能導致這種情況,但人工智能也可能成為誘因。如果人工智能獲得通用智能(使其能夠像人類一樣執(zhí)行任務),我認為普遍的看法將是人工智能是有意識的,而不是人工智能既有意識又有智能。但第一種觀點有一個明顯的含義,即我們的意識并不重要。這可能進一步暗示意識甚至不值得研究,或者它甚至不存在。我認為這是導致另一個意識寒冬的最可能途徑。
Q
代表新一代攻克意識之謎的年輕科學家。你與前幾代有何不同?
現在這個領域有很多前數學家和前物理學家。他們帶來了新的東西,即能夠提出形式化理論,做出精確預測,擁有精確、可定義的規(guī)則等等。幾十年來,意識研究中一直存在大量“理論松散”——這實際上是神經科學整體的遺留問題。諸如“也許它是一個大型工作空間”或“也許是思想思考其他思想”之類的說法。所有這些東西聽起來不錯——我不是說它們不好——但絕對是應該被超越的東西。在廣泛的語言層面上運作的意識理論在1980年代很棒?,F在是時候說出具體的事情并提出具體的量化方法了。
Q
在其過去的大部分時間里,意識研究似乎總是相當對抗性的。競爭的理論與巨大的自我沖突。你認為你們這一代的意識研究人員開始摒棄這種現狀了嗎?
我確實認為競爭減少了。一個原因是,你不再需要在另一個領域出名才能成為意識研究人員。過去那種要求一個人必須先在別的領域出名才能提出想法的模式,正是催生學術巨頭和自負心態(tài)的溫床。那個奇怪的要求現在已經消失了,因此對更廣泛的年輕一代來說,這個領域的對抗性減少了。
Q
你寫道,在你的博士期間,你反復被告知哲學是危險的。你同意嗎?
恰恰相反。有大量的神經科學家會從閱讀更多哲學中受益匪淺。經常存在天真幼稚的情況,因此你看到被推廣的想法極其簡單,幾乎是孩子氣的。但與此同時,哲學家往往不夠尊重科學家。最終,將是科學家在意識研究上取得進展,而不是哲學家。所以我們需要科學家提供更多的哲學思辨,哲學家提供更多的科學素養(yǎng)。
Q
為什么擁有一個經科學驗證的(scientifically validated)意識理論如此重要?
未來的發(fā)展可能會達到我們目前完全無法預見或理解的程度,因為我們不知道一個理論會帶來什么樣的可能性。僅就基本要求而言,比如能夠做出明智的道德選擇。假設通過意識理論我們發(fā)現雞沒有意識,它們感受不到任何東西,當然也感受不到痛苦。這將徹底改變素食主義的整個概念。我們可以像吃玉米一樣隨意地吃雞肉。這只是一個小例子,但重點是大量的道德考量將受到影響。道德圈的邊界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除了基本要求之外,還有構建有意識的人工智能之類的事情。也許那些與大型語言模型相比具有不同的能力,比如更值得信賴和可理解。
事情可能會變得非常離奇,這取決于理論允許什么。存在一些非零的可能性,理論可能會允許像身體交換這樣極具科幻色彩的情況。我是認真的。在我們至少擁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理論草案之前,我們根本無從知曉,而目前我們還沒有這樣的理論。
https://bigthink.com/neuropsych/erik-hoel-on-the-consciousness-wars/
閱讀最新前沿科技趨勢報告,請訪問歐米伽研究所的“未來知識庫”
https://wx.zsxq.com/group/454854145828
未來知識庫是“ 歐米伽 未來研究所”建立的在線知識庫平臺,收藏的資料范圍包括人工智能、腦科學、互聯(lián)網、超級智能,數智大腦、能源、軍事、經濟、人類風險等等領域的前沿進展與未來趨勢。目前擁有超過8000篇重要資料。每周更新不少于100篇世界范圍最新研究資料。 歡迎掃描二維碼或訪問https://wx.zsxq.com/group/454854145828進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