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玉露夜將臨,未抵星河已動心。欲問天孫巧何似,先教人間試針音”。這首詩大家可讀過,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到七夕,但是已經(jīng)非常的近了,作為一個古老的愛情節(jié)日,民間講究還是比較多的,這一日俗稱“巧日”或“七夕預備日”,在古人眼中,是女兒乞巧、家庭祈福的前奏。
事實上,古人對這個節(jié)日比現(xiàn)在的人們要重視的多,像在宋代《歲時廣記》中已有記載:“六日曝書笥、沐發(fā)具,預備巧針彩縷!币簿驼f,人們其實在七月初六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著手準備七夕節(jié)了。
老話也常說“六日備巧,七日得巧”,因此,在這一天的時候,我們要為乞巧節(jié)蓄力,同時避忌陰氣,為家人納祥。那么具體應(yīng)該怎么去做呢?明日七月初六,提醒:1不洗,2不去,吃3樣,傳統(tǒng)習俗別丟。
七月初六1不洗
不洗自己的臟衣物
民間認為初六是“水府閉戶”之日,河水、井水皆帶陰氣。洗衣不僅沖散福氣,還可能沾染晦氣。尤其女子衣物,更忌晾曬戶外,以防沖撞織女降臨人間的路徑。
當然這種說法,多帶有迷信色彩,不過也是在提醒我們,這個時候天氣多變,即使的晾曬衣物,也要注意,大風以及暴雨的出現(xiàn),以免造成損失。
七月初六2不去
一不去喪葬之地
七月初六陰氣尚盛,喪葬場合易引哀煞之氣;而且本身我們一直在強調(diào),古人把農(nóng)歷的七月稱之為鬼月,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應(yīng)該有所禁忌,而且我們一直在說,多事之秋,意思就是進入秋天之后,人的情緒波動容易更大,引發(fā)其它健康問題。
二不深夜獨行
深夜獨行則恐遇“夜游神”(民間傳說中記錄人間善惡的神靈),沖撞運勢。舊時農(nóng)戶此日早早閉戶,女子聚于庭院穿針試巧,男子則整理農(nóng)具以備秋收。這也是為了接下來更好的豐收。
另外,這個時候早晚的溫差本來就比較的大,如果晚上在外面,時間比較的久,還容易導致寒氣入體,從而導致身體的不適。
吃3樣
第一樣,巧芽面——發(fā)豆芽,掐尖湯
寓意:豆芽形似玉簪,象征織女金梭,吃面求心靈手巧。
具體做法: 提前三日將綠豆浸水鋪于草席,每日淋水三次。初六清早取豆芽嫩尖(忌用根須),與手搟面同煮。湯底用初夏曬干的野蕌頭調(diào)味,最后撒一撮紅高粱粉,謂“金梭穿紅線”。
第二樣:五果烙餅——集百果,烙團圓
寓意:以五種干果喻五福,圓餅象征歲月圓滿。
具體做法: 將曬干的桑葚、野山楂、南瓜籽、芝麻、葵花籽搗碎,混入發(fā)酵米漿中。鐵鍋燒熱后不放油,直接倒入米漿慢火烘烤,待餅面微裂時翻面,稱“笑口餅”,寓意生活美滿笑口常開。
第三樣:七巧粥——雜糧聚,盼豐收
寓意:七種雜糧對應(yīng)北斗七星,祈愿秋收豐登。
具體做法:取紅小豆、糙米、蕎麥、薏米、高粱、小米、玉米碴七樣,用陶罐小火熬煮。須在日落前煮好,盛粥時念:“七星照田疇,五谷滿倉流”。粥成后先祭灶臺,再分食全家。
如今只要提到鬼神之說,很多人立馬就會跳出來,這是迷信,應(yīng)該摒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幾千年來,祭祀難道就真的只是迷信,它其實也是一種寄托,同時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美好期盼,明日七月初六,我們要注意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吃一些應(yīng)景的事物,“以食祈祥”往后的日子,也希望越來越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