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旅游報)
轉(zhuǎn)自:中國旅游報
郁伍林(左一)在民宿內(nèi)接待外國游客 受訪者 供圖
□ 本報記者 楊麗敏
八月的怒江大峽谷,云霧繚繞?!芭杜?,哦得得,米勒瑪沃哦得得(怒族語大意為:噢,十分想念你呀)……”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xiāng)老姆登村內(nèi),云南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怒族民歌“哦得得”傳承人郁伍林正忙著帶領村民在自家小院里排練,在達比亞琴的伴奏下大家邊唱邊舞。
郁伍林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身份——老姆登村“怒蘇哩150客?!钡拿袼拗鳌?0余年來,郁伍林從火塘邊招待背包客到創(chuàng)辦村里第一家民宿,從跟隨爺爺奶奶學唱“哦得得”到組建了10余人的非遺展演隊,走出了一條“非遺+旅游”的傳承之路。
火塘邊傳承歌聲
“哦得得”是怒族人表達內(nèi)心所感時使用的一種語氣助詞,如今已演化為怒族民歌的曲牌名。民歌“哦得得”是怒族民歌中保存較完整、流傳最廣、影響較大、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怒族傳統(tǒng)音樂,反映了怒族人民生產(chǎn)、生活、愛情等內(nèi)容。
對于在怒江邊長大的怒族人郁伍林而言,“哦得得”是怒族人的“百科全書”,怒族人會唱“哦得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從小,家里大人就坐在火塘邊唱歌,盡管他從未專門學唱歌謠,但在長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中,也學會了唱“哦得得”。
1996年,能歌善舞的郁伍林被選中,到上海展示怒族文化。也就是在那里,郁伍林意識到怒族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到了瀕危的地步,急需傳承。他開始跟著老藝人系統(tǒng)地學習“哦得得”,進一步學習怒族文化。2014年,郁伍林成為“哦得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怒族沒有文字,文化只能靠口口相傳?!痹谟粑榱挚磥恚瑢W唱“哦得得”是傳承本民族文化的一種方式,但在傳承中也面臨著不少挑戰(zhàn)。村里不少老藝人相繼離世,沒來得及從他們那里了解更多“哦得得”的歷史是郁伍林的遺憾,“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怒族文化”的愿望在他心里埋下了種子。
背包客帶來轉(zhuǎn)機
“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為“人們喜歡來的地方”。這座坐落于碧羅雪山半山腰的村子,山腳下就是怒江峽谷。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來。
郁伍林的民宿故事要從20多年前說起。當時,村里時常有背包客到訪。無論是詢問路線,還是在家中借宿,郁伍林和家人都會熱情地提供幫助。
“來者都是客。怒族人有熱情好客的傳統(tǒng)?!庇粑榱纸榻B,在怒族傳統(tǒng)觀念中,家中客人越多,意味著主人家越有人氣,人緣越好。因此,村民們都會熱情招待背包客。
他記得,當時條件有限,背包客只能借宿在火塘邊打地鋪,不少客人會在離開時把現(xiàn)金和留言的紙條放在枕頭下。2001年,在背包客的建議下,郁伍林創(chuàng)辦了村里第一家民宿。
“我叫郁伍林,諧音‘150’,所以民宿就用了這個名字?!睆淖畛醯幕鹛吝呎写浆F(xiàn)在的8個房間16張床位,郁伍林的民宿不斷升級。
“除了提供住宿服務,我們還能為客人做些什么?”隨著民宿生意越來越好,郁伍林想到,可以通過非遺表演讓更多游客了解怒族文化。
夜幕降臨,民宿小院的火塘旁,他和鄉(xiāng)親們換上節(jié)日盛裝,彈起達比亞琴唱起“哦得得”。游客或坐在木制小條凳上,或倚在種滿蘭花的圍欄邊,聽歌賞舞……白天,郁伍林招待游客,夜晚舉行“火塘非遺”展演,忙碌而快樂。一批批游客慕名而來,老姆登村真正成為“人們喜歡來的地方”。
鄉(xiāng)村游帶動振興
郁伍林的成功帶動了老姆登村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通過政府的大力宣傳,現(xiàn)在,我們村里已經(jīng)開了幾十家農(nóng)家樂客棧和餐館?!庇粑榱纸榻B,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僅自家民宿就提供了10余個就業(yè)崗位。不少村民向他請教開民宿的經(jīng)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里,開起了咖啡館等新業(yè)態(tài)。這個曾經(jīng)以務農(nóng)為主的小村莊,煥發(fā)勃勃生機。
“以前,不少背包客在村里住一晚就走,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游客會選擇在村里看一場非遺表演。”回憶村里20多年來的變化,郁伍林笑著說。
為了能夠系統(tǒng)展示“哦得得”的魅力,郁伍林組建了一支10余人的非遺展演隊。非遺表演讓村民們又多了一筆收入。“白天勞作,晚上表演,村民個人每月最多可以增加三四千元的收入。”
不過,最讓郁伍林自豪的不是展演隊演出了多少場次,而是團隊里有不少年輕人。“年輕人就是希望,他們會唱‘哦得得’,意味著我們的文化能夠代代相傳。”郁伍林說。
對于未來,郁伍林還有更多期待,他希望在村里建一個非遺展演廣場?!皬V場不僅可以容納更多游客,還可以讓更多村民參演,或是售賣土特產(chǎn)和民族手工藝品,讓游客們帶走更多‘怒族記憶’。”
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構想了很多遍的非遺傳承場景,就是在非遺展演廣場上,老人們唱著古老的歌謠,年輕人在一旁認真地學習,不遠處,孩子們嬉戲玩耍,游客們隨著“哦得得”的節(jié)奏舞動。“讓非遺傳承從自家小院走向更大舞臺,是我最大的心愿?!彼f。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