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鄰居家串門,剛進門就看到一個陌生面孔,寒暄幾句后才知道,她是鄰居給兒子請的一對一家教。
看到鄰居給她兒子請家教,我挺驚訝,因為這孩子從小成績就拔尖、還特聰明、反應又快,怎么突然請上家教了?
問及鄰居,沒想到談起這個,她一臉愁容,忍不住跟我吐槽:
“別提了!上初中后,他的腦子好像一下子‘卡殼’了,以前講一遍就懂的,現(xiàn)在得反反復復講好幾遍,做題速度、效率也大不如從前了,我擔心這么下去,成績會越來越差,只好請老師來盯一盯……”
看著鄰居兒子眼神飄忽,聽課心不在焉的模樣,我忽然想起多年前上大學時,一位老教授曾說的話。
他說,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智力并非固定不變,生活中的某些行為和習慣會拉低我們的智商。
6種壞習慣正在悄悄拉低孩子的智商,父母再難,也要幫孩子戒掉!
第一種:長期睡眠不足
2000年代初,羅德島布朗大學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名為“薩德夫”的睡眠實驗。
實驗參與者是68名10-15歲的健康在校學生,研究人員按照參與者的年齡,將其隨機分為三組:
①正常睡眠組:每晚8.5小時睡眠,晚22:30入睡,早7:00起床;
②部分剝奪組:每晚6.5小時睡眠,晚00:30入睡,早7:00起床;
③嚴重剝奪組:每晚4.5小時睡眠,晚2:30入睡,早7:00起床;
結果僅5天后對參與者進行測試,除了正常睡眠組,部分剝奪與嚴重剝奪睡眠組無論是反應速度、記憶力還是課堂成績,都較實驗前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下降。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小學生需要9-11小時的睡眠時間,初中生則為8-10小時,高中生為7-9小時。
鄰居說,她家兒子自從上了初中,每天光寫作業(yè),也得到晚上十一點左右,洗洗刷刷到睡著,起碼也得十二點,遠不到8小時。
由此可見,長期缺乏睡眠或許就是導致他兒子反應力、理解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二種:長期高糖飲食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父母都想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在吃上更是如此。
鄰居說,雖然自己知道給孩子吃糖不好,但也只局限于知道吃糖對牙齒不好,可能會導致肥胖。
鄰居兒子并不胖,所以這方面她并不擔心,所以只要孩子只要答應吃了含糖量高的食物后及時刷牙,她就不阻止。
但她卻不知道,長期高糖飲食其實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身材和牙齒,還有孩子的大腦!
《神經(jīng)科學雜志》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高糖飲食會損害大腦“海馬體”神經(jīng)元細胞的再生(負責學習和記憶的重要區(qū)域),讓孩子的學習能力下降,注意力渙散。
也就是說,她的孩子之所以學習能力下降,經(jīng)常聽課分心,或許也跟吃了太多糖有關系。
第三種:長期沉迷電子產(chǎn)品
與糖果一樣,提到電子產(chǎn)品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很多家長能想到的,也只是對孩子視力的影響。
卻不知,長期沉迷電子產(chǎn)品,尤其是短視頻、手游,對孩子智力發(fā)育影響更深。
2018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曾對4500名9-10歲的孩子進行了為期3年的隨訪。
結果發(fā)現(xiàn):每日使用電子屏幕(視頻通話時長除外)超過7小時的孩子,大腦皮層(特別是前額葉、顳葉)提前變薄,語言與推理測驗得分比同齡人低 5–9 分。
這是因為相比其他刺激,快速切換的視聽刺激,讓孩子大腦前額葉始終處于“滑一下就走”的狀態(tài),削弱了孩子對信息深加工與長期記憶鞏固的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大腦神經(jīng)元之間的突觸連接就會像久未修剪的灌木、稀疏而雜亂,導致孩子越來越笨。
第四種:長期早餐營養(yǎng)單一
提起早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早餐要吃飽”,所以大家在選擇早餐時,都傾向于包子、油條、米粥等碳水含量較高的早餐。
確實,這類早餐管飽!
但對于發(fā)育期的孩子來說,卻不是最佳選擇!
曾在《美食與健康養(yǎng)生》論壇上看過鐘南山教授的早餐分享:兩個橙子、一個蛋黃,幾個蛋白,芝士面包,一碗牛奶,纖維餅干,一碗紅豆粥。
與常人的早餐不同,鐘老的早餐不僅量大,而且營養(yǎng)豐富。
鐘老之所以如此重視早餐,是因為他深知自己是腦力勞動者,只有給大腦提供運轉所需的充分營養(yǎng),才能集中精力開展工作。
相比鐘南山院士,孩子們在校學習不僅需要大量的腦力活動,還需要應對身體發(fā)育和體力消耗。
若長期吃營養(yǎng)單一的早餐,孩子們不僅會因能量供應不足導致課堂注意力渙散、學習效率低下,還可能因缺乏蛋白質(zhì)、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等關鍵營養(yǎng)素,影響大腦發(fā)育。
第五種:父母長期吼孩子
2009 年,哈佛大學 Martin Teicher 團隊用 MRI 掃描了 1 000 多名 8–16 歲青少年的大腦。
結果發(fā)現(xiàn):長期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孩子,也就是經(jīng)常被父母吼罵的孩子,其大腦中海馬體的體積平均縮小了 6 %,前額葉皮層發(fā)育也明顯滯后。
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等區(qū)域,是掌管記憶、情緒調(diào)節(jié)和高級思維的核心部位,這兩部位發(fā)育受限制,孩子的智力必然受到影響。
鄰居家的兒子自從上了小學,她邊輔導功課邊吼叫孩子的聲音,就經(jīng)常傳到我家,隨著時間的流逝,吼罵的頻率和分貝更是有增無減。
如今那孩子上課總走神、反應遲鈍,或許就跟鄰居長期吼罵他有關!
第六種:長期缺乏運動
《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志曾追蹤了 5 000 名 11 歲的學生,結果發(fā)現(xiàn):每天中等強度運動 ≥60 分鐘的孩子,一年后工作記憶測試提高了 11 %,數(shù)學成績提高了 9 %;而久坐組幾乎原地踏步。
鄰居家的兒子,自從上了小學,我在小區(qū)里就很少見過他,每次去他家問他咋不出去遛遛?
他要么說沒寫完作業(yè),要么說想利用這點休息的時間玩會游戲、看看電視。
對此,鄰居也不太過問,因為他也覺得孩子好不容易有點休息的時間,去玩會游戲、看看電視放松下也不錯,再出去運動難免太累著孩子了。
鄰居不知道,適度的運動不僅不會累到孩子,還能重塑孩子的大腦結構,提升智力水平。相反,長期不運動反而會導致他兒子大腦血流長期偏低,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體積萎縮,學習能力下降。
6種壞習慣,每一個單獨拎出來,都不是啥多大的毛病,看似不起眼。
但水滴石穿,長此以往堅持不改,對孩子的影響則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越來越笨,越來越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