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回顧性研究揭示了不同劑型GnRHa聯(lián)合內(nèi)分泌治療在絕經(jīng)前HR+乳腺癌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堅實的證據(jù)基礎。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激素受體陽性(HR+)乳腺癌是最常見的乳腺癌亞型,約占所有乳腺癌的70%[1],但這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仍面臨著疾病進展的挑戰(zhàn)。卵巢功能抑制(OFS)聯(lián)合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diào)節(jié)劑(SERM)或芳香化酶抑制劑(AI)已成為標準治療方案。然而,關于1個月(1M)與3個月(3M)劑型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在聯(lián)合內(nèi)分泌治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尚缺乏明確結論。一項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對該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結果顯示3M GnRHa在實現(xiàn)卵巢功能抑制方面并不遜于1M GnRHa,1M和3M GnRHa均可作為絕經(jīng)前HR+乳腺癌患者OFS治療的選擇[2]。該研究為不同劑型GnRHa在HR+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循證醫(yī)學支持?,F(xiàn)攫取重要內(nèi)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研究方法
本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了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乳腺腫瘤中心接受GnRHa聯(lián)合SERM或AI治療的絕經(jīng)前HR+乳腺癌患者,患者被劃分為1M和3M GnRHa兩組,并隨后依據(jù)多種因素進行進一步的細分。本研究收集了患者的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腫瘤特征以及治療前后的激素水平數(shù)據(jù)。主要觀察指標為1M和3M GnRHa組患者在治療后1-24個月內(nèi)實現(xiàn)雌二醇(E2)抑制(定義為E2水平≤30 pg/mL)的比例。次要觀察指標包括不同亞組的E2抑制率、治療后E2、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的變化、不完全卵巢功能抑制(iOFS)的特征及風險因素,以及患者的無病生存期(DFS)和總生存期(OS)。
研究結果
基線特征
本研究最終納入950例患者,1M組與3M組各475例,平均年齡39歲。1:1傾向評分匹配后,兩組在年齡、體重指數(shù)(BMI)、既往化療情況、化療類型以及STEPP評分等基線特征上均無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shù)患者均有既往化療史,且根據(jù)STEPP評分,患者群體整體呈現(xiàn)出高風險的特點,
E2抑制率
在24個月的觀察期內(nèi),1M和3M GnRHa組的E2抑制率分別為94.53%和92.84%(95%CI -4.78%-1.41%)。亞組分析顯示,在不同時間點、不同內(nèi)分泌藥物(SERM或AI)、不同年齡組(<35歲、35-39歲、40-44歲、≥45歲)以及是否接受化療的患者中,兩組的E2抑制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這表明無論是1M還是3M GnRHa,在各種亞組人群中都具有相似的E2抑制效果。
激素水平的變化
研究中所有患者在GnRHa治療后均進行了E2水平檢測,其中737名患者有基線E2水平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1M和3M GnRHa組患者在注射后48個月內(nèi),E2水平持續(xù)保持在≤30 pg/mL的低水平。此外,GnRHa治療后,1M和3M GnRHa組的FSH和LH水平也保持在較低水平,在隨訪期間未觀察到升高趨勢。
不完全卵巢功能抑制(iOFS)
本研究共有60例患者(6.3%)經(jīng)歷了至少一次iOFS(E2>30 pg/mL),1M組和3M組的發(fā)生率分別為5.5%和7.2%。多因素邏輯回歸分析揭示,年輕(<40歲)及未接受化療史為iOFS的獨立風險因素。大多數(shù)iOFS事件通常出現(xiàn)在治療初期的前12個月內(nèi),且表現(xiàn)為暫時性,未檢測到E2水平持續(xù)上升的現(xiàn)象。
生存結果
中位隨訪46個月后,1M組和3M組的DFS率分別為88.2%和91.2%(HR=1.02,95%CI 0.68-1.50,p=0.93);OS率分別為95.8%和98.7%(HR=0.56,95%CI 0.25-1.24,p=0.17)。此外,完全和不完全OFS患者的DFS和OS也均無顯著差異。這表明無論是1M還是3M GnRHa,在患者的長期生存結局方面都具有相似的效果,iOFS對患者的生存率沒有顯著影響。
研究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不同給藥頻率的GnRHa聯(lián)合內(nèi)分泌治療方案在絕經(jīng)前HR+乳腺癌患者中具有相當?shù)穆殉补δ芤种菩Ч蜕娼Y局。并且,兩組的不完全卵巢功能抑制發(fā)生率較低且無顯著差異,多見于年輕及未化療患者,但其表現(xiàn)多為暫時性,未對生存預后產(chǎn)生顯著影響。綜合來看,兩種治療方案均可作為有效的臨床選擇。此外,在臨床實踐中需結合患者年齡、化療史及治療便利性個體化選擇劑型,同時關注早期E2監(jiān)測以優(yōu)化管理。未來需前瞻性研究進一步驗證生存獲益及耐受性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1]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yè)委員會. CDK4/6抑制劑治療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應用共識[J]. 中華腫瘤雜志, 2021, 43(4):405-413.
[2]Lin J, Ouyang Y, Li Y, et al. Different dosage forms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with endocrine therapy in pre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2024;116(10):1587-1597.
審批編號:CN-155109 有效期至:2026-08-21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參考
*“醫(yī)學界”力求所發(fā)表內(nèi)容專業(yè)、可靠,但不對內(nèi)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jù)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