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每天推開窗感受到的溫暖陽光,其實是太陽核心里一場持續(xù)了46億年的大反應。很多人知道太陽靠燒燃料發(fā)光,但很少有人清楚,它燒的不是煤也不是天然氣,而是最基礎的氫原子核,更沒人想到,我們能安穩(wěn)生活的時間,其實比太陽本身的壽命短太多。
太陽的能量,來自它核心1500萬℃高溫、3000億個大氣壓下的核聚變。簡單說,就是4個氫原子核湊在一起,變成1個氦原子核。這個過程里,會有一點點質(zhì)量消失,但是,這些消失的質(zhì)量沒有憑空不見,而是按照質(zhì)能方程變成了能量。每秒里,太陽要消耗掉6億噸氫,釋放的能量相當于每秒燒590萬噸煤。這些能量不會立刻到地球,剛在核心誕生時,它們以光子的形式慢慢向外爬,從核心到太陽表面要走數(shù)十萬年,最后才以光和熱的形式穿越1.5億公里,落到我們身上。到達地球的能量只占太陽總輻射的22億分之一,可就是這一點點,成了地球上風能、水能、生物質(zhì)能的根,沒有它,地球就是一顆冰冷的死星。
搞懂了太陽怎么供能,咱們再聊聊它還能燒多久。太陽現(xiàn)在46億歲,正處在中年期,理論上總共能活100億年,算下來還剩50億年。但這里有個關鍵問題:地球等不到那時候。太陽的亮度每10億年就會增加10%,這意味著地球表面溫度會慢慢升高。按照這個速度,大約10億年后,地球平均溫度會超過60℃,海洋會完全蒸發(fā),就像現(xiàn)在的金星那樣,溫室效應徹底失控,任何生命都沒法生存。而且,最新觀測發(fā)現(xiàn),太陽核心消耗氫燃料的速度比以前算的快了0.3%,這就像原本計劃燒10小時的火,現(xiàn)在燒得快了點其實在悄悄縮短。
等再過50億年,太陽會進入老年期,變成一顆紅巨星。那時候它的外層會膨脹200到300倍,先把水星、金星吞掉,地球要么被這層膨脹的氣體裹進去,要么被極端高溫烤成熔融狀態(tài)。紅巨星階段結(jié)束后,太陽會把外層氣體拋出去,形成漂亮的行星狀星云,剩下的核心會坍縮成一顆和地球差不多大的白矮星,就算地球僥幸沒被吞掉,到時候也會變成一顆沒有熱量的冰凍星球,再也沒有生命的痕跡。
這些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但對人類文明來說,挑戰(zhàn)其實已經(jīng)擺在眼前。短期里,太陽偶爾爆發(fā)的耀斑可能會破壞衛(wèi)星通信,甚至影響大氣層。長期來看,10億年后的地球升溫會讓生物圈崩潰,這比太陽本身熄滅早了40億年。那人類有辦法應對嗎?
改造火星是個方向,未來10億年里,隨著太陽亮度增加,火星可能會慢慢進入新的宜居帶,但現(xiàn)在的火星沒有磁場和足夠的大氣層,改造起來需要漫長的時間。另一個思路是找系外行星,比如距離地球4.2光年的比鄰星b,可現(xiàn)有技術飛過去要6萬年,根本不現(xiàn)實。那有人說了,提議建地下城市,靠地殼隔絕地表高溫,但怎么在封閉環(huán)境里持續(xù)生產(chǎn)氧氣和糧食,至今沒有完美答案。如果人類文明能延續(xù)千萬年,說不定能搞出更厲害的技術,比如造一個戴森球把太陽包起來,最大限度收集能量,或者研發(fā)曲速航行,實現(xiàn)星際跨越,但這些現(xiàn)在還只是理論。
我們習以為常的宜居環(huán)境,不是永遠存在的。太陽靠核聚變發(fā)光,還能燒50億年,但人類只有10億年的時間去準備。未來的路,要么靠技術突破找到新的家園,要么學會在極端環(huán)境里生存,而這一切,都得從現(xiàn)在開始一點點積累。要是真到了需要離開地球的那天,我們最該帶走的,會是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