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202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工作部署及龍巖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實推進青年發(fā)展型城市建設,在共青團福建省委的指導下,團龍巖市委以務實舉措推動“希望小屋”項目落地見效,為困境兒童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11歲的姐姐小月,不僅學業(yè)成績名列前茅,在運動領域亦表現(xiàn)突出:跳高時的輕盈身影、跑步時的矯健步伐,讓她總能將各類獎狀收入囊中,如同在逆境中頑強綻放的光芒。9歲的弟弟小星,則像一顆需要更多耐心呵護才能綻放光彩的星星。他性格內向,卻擁有一顆純善的心,時常默默幫助身邊的同學,志愿者與他交流時,他總習慣害羞地躲在大伯身后,小聲回應著問題。
在這對姐弟“明亮與內斂”的性格背后,藏著一段過早承受的生命之重。幼年時期,他們的親生父母因疾病相繼離世,這成為了兩人童年記憶里無法抹去的陰霾。幸運的是,大伯這位樸實而堅韌的親人,用并不寬厚的肩膀,毅然扛起了撫養(yǎng)姐弟倆的重擔。據(jù)了解,大伯在一家需輪三班、常上夜班的公司務工,靠著這份辛苦錢,為小月和小星撐起了一個雖不富裕、卻滿是溫情的家。
改造前
當煥然一新的“希望小屋”施工完成后,小月房間的書桌平整寬闊,這是她攻克難題的堅實陣地,仿佛能承載她所有的夢想;小星房間的衣柜簡潔實用,原先堆放在椅背的衣服終于有了專屬收納空間。
改造后
姐姐小月?lián)崦鴯湫碌臅?,笑著說:“大伯,以后我就在這里寫作業(yè),拿更多獎狀給你看!”語氣中滿是被細心呵護的柔軟,這份溫暖不僅來自新房間,更來自關愛結對幫扶志愿者的陪伴:志愿者常會定期來到家中,幫姐弟倆輔導課業(yè),遇到小月解不出的數(shù)學題、小星記不住的語文課文,都會耐心講解;課后還會陪他們聊天,傾聽小月分享學校的趣事,鼓勵內向的小星表達想法,幫他們驅散成長中的孤單。
大伯看著煥然一新的“希望小屋”,又想起志愿者的貼心幫扶,激動地說:“孩子們都特別高興,多虧了咱們省‘希望小屋’項目,還有常來的志愿者幫忙輔導功課、陪孩子說話。以前我時常想起我兄弟,總覺得對不起這兩個孩子,現(xiàn)在好了,家具都齊了,孩子學習有人幫、心事有人聽,真是太感謝黨和政府了!”。
姐弟倆共寫的感謝信
這處“希望小屋”里,學校的獎狀會繼續(xù)增添,姐弟倆奔跑的步伐也將更加有力。星月同輝,在這方充滿愛與希望的小天地中,他們終將積蓄力量,勇敢奔向各自光明的未來。
下一步,團龍巖市委將嚴格遵循“省級統(tǒng)籌、市級督導、縣級實施”工作原則,指導團新羅區(qū)委和團長汀縣委持續(xù)完善從硬件改造到長效幫扶的全鏈條服務體系,落細落實“1名團干+1名心理志愿者+1名愛心人士”結對幫扶舉措,切實將“希望小屋”項目打造成為助力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示范性暖心工程。
來源:福建共青團、龍巖青年 編輯:寶 藍 校對:吳家興 校審:余運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