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吉
網(wǎng)絡輿論層面,增程車曾相當不討喜。
插混派認為,增程結構簡單,技術門檻低,燃油驅動效率低下,屬于不正經(jīng)車企才會搞的玩意兒;純電派認為,增程是三電技術不成熟的妥協(xié)形態(tài),能耗不夠、加油來湊,用油發(fā)電?純屬脫褲子放屁;至于原教旨燃油派,管你純電、插混還是增程,統(tǒng)統(tǒng)都是不入流的歪門邪道。
用一個詞概括各派對增程車的統(tǒng)一看法,毫無疑問就是——工業(yè)垃圾。然而如此被詬病的增程,卻早已成為30-50萬元最受歡迎的新能源類別,此前專注純電的很多車企,如今也普遍加入了增程的隊伍。
2025下半年,是時候重新聊聊增程了。
各車企“投(增)程”時間表一覽
簡單問了下AI,增程理念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2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款量產(chǎn)的增程汽車,是2010年上市的雪佛蘭Volt,其它嘗試過增程路線的車企還有寶馬,推出了增程版的i3和i8。
而第一款真正取得商業(yè)成功,并讓增程理念開始普及的,毫無疑問是2018年四季度上市的理想ONE(參數(shù)丨圖片),也正是這款車型,吸引了后續(xù)一系列新能源車企,開始加入增程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問界M5的前身——賽力斯SF5,早在2019年4月就發(fā)布了增程版,之后于2020年初開始交付,而此時理想ONE的銷量還非常有限,所以問界M5、M7,乃至后續(xù)鴻蒙智行旗下的一系列增程車型,都并非受理想啟發(fā),而更像是“所見略同”。
至于問界M7、M9是否受理想啟發(fā),開始走“冰箱、彩電、大沙發(fā)”的路線,就不好說了。
真正因理想而選擇增程的車企,有新勢力陣營中的哪吒、零跑,以及傳統(tǒng)自主車企中、長安汽車旗下的深藍。哪吒、零跑最初走的都是純電路線,在理想銷量火爆之后,才開始增加增程版本,而2022下半年才推出首款車型SL03的深藍,則直接選擇了純電、增程并舉。
理想ONE的影響,終究還是有限的,但在L系列發(fā)布后,很多曾經(jīng)沒有考慮過增程路線的品牌,也終于陸續(xù)加入了增程大軍。例如奇瑞旗下首款增程車型——星途星紀元ET(2024年5月上市),以及最近頗受關注的小鵬X9增程版,還有小米定位大型SUV的第三款車型。
這樣一來,拋開已經(jīng)被淘汰的品牌,新勢力陣營絕大多數(shù)車企,都已經(jīng)加入增程大軍,依然堅持純電、且在各種場合下依然明確反對增程的,差不多就剩下蔚來了。
已經(jīng)推出增程車型的品牌,我們知道理想、鴻蒙智行在20萬元以上做得風生水起,那么整體來看,和純電、插混產(chǎn)品相比,增程車型當下的現(xiàn)狀究竟如何?
從不到5萬到年銷百萬,增程四年獲得認可
上表我們統(tǒng)計了2020到2025上半年,國內新能源市場各動力類別的上險量概況,可以看出在2020-2022年之間,增程市場的主要玩家都只有理想一個,期間增程市場的銷量規(guī)模,從2020年的3.5萬輛激增到了22年的23萬輛,但是在整個新能源市場中,增程車型的銷量占比,一直沒有超過5%。
2022到2024年,純電車型銷量規(guī)模激增的同時,其所占新能源市場的份額卻在不斷下滑,從2021年前的80%以上,跌到了2024年的不足60%。也正是這段時間,插混、增程的銷量占比迅速攀升,兩者在2024年所占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30.62%和10.95%的高峰。
不過雖然加入增程大軍的車企越來越多,但進入2025年之后,增程車型的銷量規(guī)模和市場份額,都陷入了停滯,上半年增程車型在新能源市場的占比,從2024年的10.96%下滑到了10.16%。
即便到了7月份,已經(jīng)月銷2萬+的新車問界M8加入后,整個增程市場的份額也沒恢復到去年的水平。純電、插混和增程,三大新能源類別所占的份額,進入了一個相對的穩(wěn)態(tài)。
當然,變數(shù)仍未停止,鴻蒙智行短時間內,都將仍然把增程作為產(chǎn)品主力,具有爆款潛質的全新問界M7即將上市,再加上小鵬的X9增程版、小米的第三款車型,以及智己LS6增程版等一系列新車加入,國內的增程汽車市場,即將開啟一個新的階段。
被視為“過渡路線”的增程,也在不斷進化
在很多人眼中,包括以增程車型起步的理想、問界,可能都會把增程當做一個燃油邁向純電的“過渡路線”,否則理想也不會在遭遇MEGA失敗之后,繼續(xù)推進i系列的純電產(chǎn)品。
不過從目前看來,至少在人們期望中的全固態(tài)電池真正落地、并實現(xiàn)較低成本的大批量生產(chǎn)之前,增程都將擁有相當廣闊的生存空間,并且會隨著三電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和純電車型一同不斷地進化。
此前人們普遍認為增程的門檻低,這其實是相對于需要調校發(fā)動機和變速箱配合的燃油車,以及各種精細模式的插混車而言的,所謂增程的門檻低,其實本質上是在指純電的門檻低。
好的增程產(chǎn)品,本身就離不開好的電驅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增程車還要進行增程器和電動機、電池之間的聯(lián)動配合,起碼和純電車型相比,增程的門檻并沒有更低。
需要明確的是,增程技術的本質,就是加裝了油箱和內燃機的電動車,而非加裝了電池和電機的燃油車。最初為純電車型開發(fā)的平臺,可以很輕松地推出增程版本,除了設計前備箱有困難外,純電平臺在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優(yōu)勢,也能很好被增程繼承。
也就是說,電池、電機、電控、快充等技術的發(fā)展,并不會導致增程和純電產(chǎn)品的差距被拉大,而是會幾乎同步地被應用到增程車型上。
已經(jīng)開啟預售的智己LS6增程版,在底盤下裝上了一塊66kWh的超大電池組,CLTC工況的純電續(xù)航達到了450公里,已經(jīng)能看齊10萬級的很多純電車型。另外小鵬X9增程、小米的全新增程SUV,純電續(xù)航預計都將突破400公里。
除此之外,800V高壓平臺、5C高倍率電芯,也開始在增程車型上普及。小鵬去年發(fā)布的鯤鵬超級電動體系(增程),宣稱每分鐘可以補能60公里,相當于5分鐘就能補能300公里。
這樣的增程車型,已經(jīng)基本可以實現(xiàn)充一次電通勤一周、以及長途出行主要用電的模式。雖然電池容量的增加,超長續(xù)航的增程車型,成本和售價都會有所提升,但和6、7百公里續(xù)航的純電車型相比,售價基本能夠持平。
這樣一來,增程車型和純電車型的差異,就越來越小了。如果說三年前因為擔心增程的純電續(xù)航太短、動不動啟動發(fā)動機噪音太大,或者長途出行油耗成本太高等問題而放棄增程,如今全民升級的新一代增程產(chǎn)品,反而能很大程度打消掉這些擔憂。
一個一直在不斷進化的動力類型,是不會被輕易淘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