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文化抗戰(zhàn)之二
跑空襲警報
陳明本
黃炎培
1939年3月,黃炎培先生作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參加“國民參政會川康視察團”視察川康,從重慶出發(fā),先到成都,再從樂山順流而下犍為,4月初,抵達宜賓。他對宜賓的戰(zhàn)略地位、商貿(mào)往來等進行了考察,在《宜賓》一詩中寫道:
“宜賓古國西南,此地滄桑無極;剩巖穴深深,玉棺未蝕。征塵乍拭,又風(fēng)動市民千百。敘昆一路通朝夕,料鹽鐵書成,桓寬未識。況牛革蠶絲,茶芽桐液,都合海疆貿(mào)易。 司令紅纓威武甚,聽馬哥頭一聲得得;偏愁昨夜泥溪,咫尺萑符①不息?!?/p>
抗日大后方的宜賓,抗戰(zhàn)中遭日機空襲達11次,計在市空竄擾4次,在市區(qū)和菜壩機場投彈6次,在菜壩機場用機槍掃射1次。第一次空襲是1940年4月23日中午,最后一次是1944年11月10日。在市區(qū)和菜壩機場的6次轟炸投彈近2000枚,損失最大的是1941年8月11日第6次轟炸:敵機由湖北分批入川,上午9時20分侵入市區(qū)投彈。當(dāng)天來襲敵機27架,投彈一百多枚(有十余枚未爆炸)。市區(qū)中彈街道有39條,炸死100多人,炸傷1000多人,燒毀房屋20多間,炸毀房屋150多間。這天,撕心裂肺的刺耳警報聲“嗚嗚嗚”地狂鳴長達近12個小時,宜賓民眾在驚恐中經(jīng)受煎熬。
1940年5月1日,黃先生又到了宜賓,至少住了3天。在這3天時間里,他與宜賓民眾一起,天天跑空襲警報。黃先生在《宜賓空警》中為我們記下了當(dāng)時宜賓人民蒙受的巨大災(zāi)難:
“孤城三面臨江麇,金岷二江左右之。其西孔道通涼夷,如臼受杵囊納椎。白日天半鳴怪鴟,刑天舞戚爭逃威。生命十萬緣一絲,我來三宿晝?nèi)觥y山如夢冥行急,兒愁脫履婦散發(fā)。萬眾無聲蟻移垤,民勞曾不聞欷虛。前方健兒血滿渠,人欲愛國誰不如。”
注:①“萑符”,典出“萑符之澤”。春秋時,鄭國有惡少相率結(jié)伙為盜,處于雚(通“萑”huán)澤,即萑符之澤,位于今河南省中牟縣境內(nèi)。后人用“萑符”指代土匪和強盜,黃炎培先生詩里指日本侵略者。
(此文原載《宜賓民盟史》,陳明本等主編,西安出版社2015年出版,此次發(fā)布時有刪改)
本文內(nèi)容系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陳明本(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宜賓市歷史學(xué)會副會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