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食暖身勝藥方”,入秋后雨水一落,早晚溫差能差 10 多度,可不少人還習(xí)慣吃涼拌菜、冰水果,結(jié)果吃壞了腸胃 —— 要么腹脹反酸,要么手腳冰涼。其實秋天補(bǔ)身不用只喝熱湯,今天分享 3 道 “暖身補(bǔ)蛋白” 的家常硬菜,油燜大蝦鮮到舔手指,肉沫雞蛋線椒下飯又頂飽,連常被當(dāng)涼菜的冬瓜,紅燒后竟比熱湯還養(yǎng)胃!做法簡單,新手也能學(xué)會,老人吃著不燒心,年輕人吃著抗秋乏,孩子吃著補(bǔ)營養(yǎng)。
一、油燜大蝦:鮮潤暖身,全家吃著補(bǔ)蛋白不費勁
大蝦是秋天的 “高蛋白寶藏”,每 100 克含 18 克優(yōu)質(zhì)蛋白,比雞蛋還易吸收,油燜后外殼紅亮,蝦肉嫩到一抿就化,連湯汁都能拌米飯。中老年人牙口不好,這蝦燉得軟嫩,剝殼不費勁,吃完身上暖暖的;年輕人加班后總覺得累,吃幾只蝦補(bǔ)蛋白,比喝功能飲料實在;孩子秋天長身體,蝦肉沒刺,主動抓著吃,補(bǔ)鈣又長勁,家長也不用追著喂。
食材準(zhǔn)備:
鮮活大蝦 500 克(選帶膏的母蝦,更鮮)、姜片 4 片、蔥段 2 段、生抽 2 勺、蠔油 1 勺、冰糖 3 顆、料酒 1 勺、食用油適量、鹽少許
實操步驟:
1.處理大蝦有巧勁:先剪去蝦須、蝦槍(避免扎嘴),我試過用牙簽從蝦背第二節(jié)挑蝦線,比從蝦頭挑順暢多了,蝦線一定要去干凈,不然有土腥味。處理好的蝦用廚房紙吸干表面水分,別帶水煎,不然油會濺得滿手都是。
2.煎蝦防粘是關(guān)鍵:鍋里倒油,油熱后先放 2 片姜片擦鍋(這步是我試了 10 次總結(jié)的,姜片擦鍋后蝦殼不容易粘),再放入大蝦,蝦背朝下煎 2 分鐘,直到蝦殼變紅、析出蝦油(蝦油香得很,別浪費)。
3.調(diào)汁燜煮更入味:接著放剩下的姜片、蔥段爆香,加 1 勺料酒沿鍋邊淋(去腥效果比直接倒里好),再放 2 勺生抽、1 勺蠔油、3 顆冰糖,翻炒均勻后倒開水 —— 水量剛沒過蝦身 1/2 就行,別太多,不然湯汁不濃。
4.大火燒開后轉(zhuǎn)中小火燜 10 分鐘,我試過燜 8 分鐘蝦肉沒入味,12 分鐘又老了,10 分鐘剛好:蝦殼變軟,蝦肉吸滿湯汁,用筷子戳一下能輕松穿透。最后開大火收汁,留少許湯汁拌飯,加一點點鹽調(diào)味(生抽和蠔油已有咸味,別多放)。
5.盛盤時我會撒點蔥花,剛出鍋的蝦帶著熱氣,咬一口蝦肉彈嫩,湯汁鮮中帶甜,老人孩子都能輕松剝殼,連吃幾只都不覺得膩,吃完半小時就覺得手腳慢慢熱起來了。
二、肉沫雞蛋線椒:下飯頂飽,年輕人吃著抗秋乏
這道菜是 “懶人下飯神器”,肉沫的香、雞蛋的軟、線椒的微辣混在一起,拌米飯能多吃半碗,10 分鐘就能做好,還能提前備料。年輕人早上趕時間,熱一熱配饅頭,比吃油條健康;中老年人秋天沒胃口,這道菜的香味能打開食欲,肉沫燉得軟爛,不用費勁嚼;孩子不愛吃蔬菜,線椒炒軟后辣味變淺,混著雞蛋一起吃,不知不覺就補(bǔ)了維生素。
食材準(zhǔn)備:
豬肉末 150 克、雞蛋 3 個、線椒 3 根、蒜末 2 瓣、生抽 1 勺、料酒半勺、鹽少許、食用油適量
實操步驟:
1.肉沫提前腌更嫩:肉末放碗里,加半勺料酒、少許鹽抓勻腌 10 分鐘,我試過不腌直接炒,肉會柴還沒味,腌過的肉沫炒出來軟乎乎的。線椒去籽切圈(去籽后辣度降低,孩子也能吃,愛吃辣的可以留籽),雞蛋打散加少許清水(加清水炒出的蛋花更嫩,比直接炒軟 3 倍)。
2.炒雞蛋別貪快:鍋里倒油,油熱后倒雞蛋液,用筷子快速攪成小塊,炒到邊緣微焦就盛出來,別炒老了,老雞蛋嚼著噎人。我試過用中小火炒,雞蛋塊更均勻,大火容易外焦里生。
3.炒肉沫要逼出香:不用洗鍋,加少許油,放蒜末爆香,倒入腌好的肉末,大火快速翻炒 2 分鐘,把肉末里的油脂逼出來(這樣吃著不膩,還香),加 1 勺生抽調(diào)味,翻炒均勻。
4.最后放線椒圈炒 1 分鐘,線椒變軟后倒回雞蛋塊,加少許鹽,大火翻炒 30 秒就行。我試過最后淋半勺香油,香味更濃,拌著米飯吃,一口下去有肉有蛋有菜,年輕人吃一碗,下午上班都不犯困。
三、紅燒冬瓜:暖身養(yǎng)胃,老人吃著比熱湯還舒服
很多人覺得冬瓜只能涼拌,其實紅燒后冬瓜吸滿肉香,軟乎乎的不塞牙,還能吸附油脂,比熱湯更養(yǎng)胃 —— 中醫(yī)認(rèn)為冬瓜性涼,但紅燒后中和了涼性,秋天吃著不燒心。中老年人秋天容易腹脹,這冬瓜燉得軟爛,吃著不加重腸胃負(fù)擔(dān);年輕人怕胖又想吃香的,冬瓜低脂高纖維,吃著解饞沒負(fù)擔(dān);孩子不愛吃冬瓜,吸滿肉香后主動用勺子挖著吃,補(bǔ)水又補(bǔ)維生素。
食材準(zhǔn)備:
冬瓜 500 克、豬肉末 50 克(可選,素吃也香)、姜片 2 片、生抽 1 勺、老抽半勺、蔥花少許、鹽少許、食用油適量
實操步驟:
1.切冬瓜有講究:冬瓜去皮去瓤,切成 3 厘米見方的塊(別切太小,燉久了會爛成泥),我試過帶點瓜皮邊緣的冬瓜塊,燉后更有型,比純瓜肉耐煮。切好的冬瓜別泡水里,會丟了本身的清甜。
2.炒肉末打底更鮮:鍋里倒油,油熱后放姜片爆香,倒入肉末炒至變色(素吃可以不放肉末,放香菇丁也香),加 1 勺生抽、半勺老抽,翻炒均勻,讓肉末裹上醬汁。
3.燉冬瓜別心急:放入冬瓜塊,輕輕翻動,讓每塊冬瓜都裹上肉末和醬汁,加半碗開水(水量沒過冬瓜 1/3),大火燒開后轉(zhuǎn)中小火燉 15 分鐘。我試過燉 10 分鐘冬瓜還硬,15 分鐘剛好軟嫩,用筷子戳一下能輕松穿透。
4.最后加少許鹽調(diào)味,開大火收汁,湯汁別收太干,留一點裹在冬瓜上。盛盤后撒點蔥花,冬瓜咬一口流汁,帶著肉香還不膩,老人吃著說 “比喝熱湯還舒服,胃里暖暖的不反酸”。
入秋后養(yǎng)身,關(guān)鍵在 “少吃涼、多吃暖”,這 3 道菜不用復(fù)雜調(diào)料,家常做法就好吃 —— 油燜大蝦補(bǔ)蛋白,肉沫雞蛋線椒抗秋乏,紅燒冬瓜養(yǎng)胃又低脂,老人孩子年輕人都能吃。現(xiàn)在冬瓜、大蝦都新鮮,價格也實惠,趁著周末,不妨照著做法試試,讓全家吃著暖乎乎的,秋天少生病。
覺得這些做法有用的話,就點贊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吃對秋天的暖身菜,舒舒服服過秋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