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這四個字,像不像古裝劇男主的臺詞?
結(jié)果它只是一味活血通經(jīng)的小種子。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中藥名,腦子里自動開濾鏡:仙氣、古韻、自帶BGM。
濾鏡碎掉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名字背后全是古人寫實的“土味筆記”。
先說顏色。
黃連、白芷、青黛,直接拿調(diào)色盤當(dāng)字典。
再看形狀,鉤藤、佛手、牛膝,像給植物拍證件照。
最絕的是氣味黨:魚腥草、雞屎藤,聽名字就想捂鼻子,可人家藥效一點不摻假。
有些名字干脆把產(chǎn)地寫臉上。
川芎、廣藿香、藏紅花,地圖一翻就對號入座。
采收時間也能當(dāng)姓,半夏、夏枯草,季節(jié)限定款。
古人怕記混,干脆把說明書塞進名字里,簡單粗暴好使。
傳說系選手更野。
王不留行據(jù)說是王莽追殺劉秀時,路邊野草救急得名——聽著像八卦,其實提醒孕婦別亂吃。
黃芪的“黃”字,純粹因為根皮發(fā)黃,跟貴族沒半毛錢關(guān)系,但補氣確實猛。
最被低估的是音韻。
茯苓、當(dāng)歸、細(xì)辛,念出來自帶押韻效果。
古代郎中開方像寫歌詞,病人還沒喝藥,光聽名字就信了三分。
現(xiàn)代研究也證明,好聽的名字能提高服藥依從性——古人早玩明白了。
所以下次再聽見“夜交藤”“使君子”別急著腦補修仙劇情。
這些名字就是古人的Excel表格:顏色、形狀、功效、八卦全塞進去,還順手押了個韻。
土得真實,土得聰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