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8月30日訊 冀魯邊抗日根據(jù)地地處津浦鐵路以東的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北部的廣大平原地區(qū),包括冀魯兩省的24個縣。該區(qū)域全部是平原,沒有可以隱蔽和依托的有利地形。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魯邊區(qū)處境十分困難。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guān)頭,邊區(qū)軍民浴血奮戰(zhàn),用生命和忠誠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1912年出生于無棣縣劉風(fēng)臺村(現(xiàn)為劉豐臺村)的石景芳,從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友誼讀書會”、組織“無棣縣抗日救亡會”開始,依靠群眾發(fā)展壯大武裝力量,再到東光縣開辟抗日根據(jù)地、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成為冀魯邊抗日骨干力量。1942年6月,石景芳在河北省東光縣四柳林一帶被日寇包圍,與敵人展開肉搏,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0歲,留下妻子劉德榮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相依為命。
銘記歷史,繼往開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閃電新聞記者奔赴山東省無棣縣和河北省東光縣,采訪石景芳后代、紅色電影《石景芳》編劇杜寶富以及東光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所在地東于村村民,重溫那段烽火歲月。同時,利用AI技術(shù),制作石景芳與妻子劉德榮“合照”送給后代,讓思念發(fā)光,送抗日英烈“回家”。
策劃 劉暢 穆廣輝
記者 唐福晨 沈熙圃
AI制作 宋慎龍 唐福晨
配音 婁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