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0年,在家賦閑的劉伯溫應朱元璋之邀,成為了朱元璋手下的一名謀臣。
朱元璋與劉伯溫,就如同劉邦與張良、劉備與諸葛亮一樣,雖然沒有什么血脈親情之類的親密關(guān)系,但卻是相互認可的好搭檔。
雖然劉伯溫一心忠于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卻反過來要害他……
劉伯溫之功
劉伯溫被朱元璋邀請的時候,朱元璋正處于危難之中。
雖然諸葛亮曾說過,他是“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命于危難之間”,但是與朱元璋比,劉備當時的狀況可能也沒那么壞。
自從朱元璋拿下應天之后,他就算正式登上了舞臺,然而之前就已經(jīng)登上舞臺的人,并不歡迎他。
朱元璋從元軍手里拿下了重要的應天,因此北方的元軍視他為大敵。
而南邊的陳友諒也想拿下應天,結(jié)果卻被朱元璋給截胡了,這讓陳友諒十分惱火。
除此之外還有張士誠等人,他們的勢力雖然不比陳友諒,但是也足以讓朱元璋元氣大傷。
所以,朱元璋現(xiàn)在的處境可以說是“四面楚歌”,是“中心開花”還是“全軍覆沒”,就看朱元璋的決策了。
將這么重要的決策扔給朱元璋一個人,其實也有點不合理,因此就需要有這些謀臣來幫著朱元璋想辦法。
而劉伯溫想出的辦法,正是朱元璋后來能當上皇帝的關(guān)鍵。
基于當時的形勢,劉伯溫提出了第一個建議,那就是要避免“雙線作戰(zhàn)”。
由于朱元璋現(xiàn)在的敵人很多,而且都很厲害,所以必須要分清主次,若是向兩邊同時派兵,那就有點太托大了。
正因為劉伯溫的這個建議,朱元璋成功渡過了難關(guān),他先是解決了南邊的陳友諒,又清理了張士誠這些小勢力。
擁有半壁天下之后,劉伯溫又給朱元璋支了一招,現(xiàn)在朱元璋的勢力已經(jīng)能與元廷抗衡了,也是時候該考慮一下建國稱帝的事了。
如果沒有“小明王”韓林兒的話,朱元璋很容易就能建國稱帝,但是由于這個“小明王”是抗擊元軍的前輩,朱元璋也曾當過他的臣子。
所以朱元璋現(xiàn)在雖然厲害起來了,但是依然算是韓林兒的臣子,“欺君犯上”的事可不能干。
為了讓朱元璋擺脫這樣的困境,劉伯溫建議朱元璋先脫離韓林兒,自己建立一個勢力。
就比如說,他們叫“小明”,那我們就叫“大明”。
脫離他們之后,我們再打著“大明”的旗號,去幫助百姓,去驅(qū)逐元軍,這樣一來,“大明”就會成為民心所向。
到那時候,就算什么“小明王”不高興,他也沒有辦法,因為天下義師都以“大明”為尊,他們手里又沒有兵馬,又沒有民心,拿什么跟咱斗?
正因為有了劉伯溫這一招,才讓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明太祖。
劉伯溫之死
明太祖朱元璋赫赫有名,但是他的“名”可不是什么好名,說是赫赫兇名也不為過。
朱元璋為了他的“大明朝”,殺害了很多有功之臣,雖然確實對政權(quán)的穩(wěn)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讓他聲譽一落千丈。
本來他作為一個從底層崛起的皇帝,會成為很多人的榜樣和偶像,但是他晚年卻開始殺害那些幫著自己的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實在是讓人不知道說他什么好。
天下平定之后,雖然戰(zhàn)事少了很多,但是朱元璋要面對的難題可一點都沒有少。
這朝堂之上的戰(zhàn)爭,一點都不比戰(zhàn)場上輕松。
有一次,朱元璋出門辦事去了,十天半夜回不來,為了不讓京城亂套,朱元璋就安排丞相李善長和劉伯溫一起管事。
劉伯溫和李善長雖然都是朱元璋身邊的謀臣,但是兩人的關(guān)系并不好。
劉伯溫并不是什么難以相處的人,他沒有朋友的主要原因是,他不想拉幫結(jié)派。
在朝廷里拉幫結(jié)派可是很不好的行為,但是朱元璋這幫被稱為“淮西勛貴”的老鄉(xiāng),卻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
逼著朱元璋對官員動刀的,就是這幫淮西勛貴,雖然被殺的也大部分都是他們的人。
劉伯溫不想加入這些人的小團體,小團體內(nèi)部的人自然就開始排斥他。
但是朱元璋很信任劉伯溫,他將政事交給李善長處理之后,將司法大權(quán)交給了劉伯溫。
劉伯溫不想找茬,但如果有人撞到槍口上來,他也絕不會放過。
李善長有個侄子叫李彬,這人因為貪圖私利,縱容下屬而被治罪,按律當斬。
但是李善長真的很寵愛這個侄子,為了保住侄子的命,李善長帶著禮物去見了劉伯溫。
劉伯溫想要秉公執(zhí)法,但是李善長的話他也不能無視,因此他寫了一封信,偷偷送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看了信之后,當即批示“殺”,有了這樣的旨意,劉伯溫也就不怕了,直接在祈雨的時候就把李彬給殺了。
李善長知道此事后大怒,但是劉伯溫手里有朱元璋的旨意,所以他也不敢把劉伯溫怎么樣。不過從此開始,兩人之間就有了仇怨。
前面說到,劉伯溫是在祈雨的時候把李彬給殺了,所以那次活動的主題其實是求雨,殺李彬只是順手的事。
幾天之后,劉伯溫求的雨并沒有落下,李善長抓住機會,說這是因為劉伯溫在祭壇那邊殺人,沖撞了天上的神仙,因此上天才不下雨。
朱元璋找劉伯溫問責,劉伯溫又搬出了一種新的說辭,他認為是那些犧牲戰(zhàn)士的遺孀聚集一處,致使陰氣郁結(jié),這才沒有雨。
只要將那些俘虜來的士兵也編入軍戶,讓他們的陽氣平衡一下陰氣,雨自然就下來了。
但是朱元璋照做之后又過了十天,滴雨未落。
朱元璋可是經(jīng)歷過旱災的人,他當然知道不下雨不是什么神明作亂。
若是向神明祈禱有用的話,天下就不會有災難,他的家人也不會死。
但即使朱元璋知道這一點,他還是要求劉伯溫十天之內(nèi)把雨給弄來,要不然要殺了劉伯溫……
一字之善
第九天的時候,劉伯溫仔細觀察了天象,在確認沒有雨后,進宮見朱元璋去了。
如果他不提前來找朱元璋,等明天朱元璋來找他可就晚了。
劉伯溫進宮之后,看見朱元璋就開始跪在地上號啕大哭,朱元璋被嚇了一跳,急忙把劉伯溫扶起來問他怎么回事。
劉伯溫說,自己縱橫半生,向來以學識淵博自居,但是今天寫字的時候,居然提筆忘字,實在是沒面子,不得不來請教皇上。
朱元璋聽完后哈哈大笑,還以為劉伯溫遇上什么事了,于是他大手一揮,問劉伯溫不會寫哪個字,劉伯溫說是“殺無赦”的“赦”字。
朱元璋說這簡單,我現(xiàn)在天天寫這個字,隨后他御筆一揮,寫好了這個“赦”字。
拿到字之后劉伯溫也不久留,說了一句“謝主隆恩”后就直接拿著字回家了,讓朱元璋有些摸不著頭腦。
第十天過去之后,依然沒有下雨,于是劉伯溫就被抓了起來。
事實已定,劉伯溫再怎么說,也不可能把沒下雨說成下大雨,因此劉伯溫接下來就該上刑場了。
就在錦衣衛(wèi)過來拉劉伯溫的時候,劉伯溫從懷里掏出一張紙給眾官員看。眾人一看,上面只有一個大大的“赦”字,這就意味著,朱元璋已經(jīng)赦免劉伯溫了……
得知原委的眾人都說劉伯溫這是耍賴,但是天子下筆,一字千金,朱元璋也沒話說,只好將劉伯溫給放了。
劉伯溫僥幸逃過一劫之后,深知京城已經(jīng)不是他待的地方,若是再待下去,還不知道有多少損招等著他。
于是他以安葬妻子的名義跟朱元璋請了假,回老家隱居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