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計劃對中國汽車、紡織品和塑料制品加征最高35%的關稅,理由是“保護本土產業(yè)”。
然而,這份看似強硬的聲明發(fā)布不到兩天,墨西哥北部工業(yè)區(qū)就傳來噩耗,三家大型汽車組裝廠因“中國零部件斷供”宣布停產,5000名工人走上街頭抗議,更諷刺的是,這些工廠生產的汽車,原本有60%要出口到美國。
墨西哥這記“關稅巴掌”還沒扇到中國臉上,怎么先把自己的生產線扇停工了,而這場鬧劇背后,到底是美國的“經濟綁架”,還是墨西哥政府的“戰(zhàn)略自殺”?
墨西哥對華加稅的計劃,本質上是一場被美國精心設計的“經濟陷阱”,墨西哥政府聲稱加稅是為了“減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但現(xiàn)實是,墨西哥汽車產業(yè)38.6%的零部件來自中國,紡織業(yè)50%的化纖原料依賴中國進口。
加稅直接導致本土工廠成本飆升,以汽車零部件為例,關稅若上調至35%,單車生產成本將增加12%。這記重拳沒有打向中國,反而砸碎了墨西哥自己的“制造業(yè)飯碗”。
更荒誕的是,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而特朗普早已放話:“墨西哥若推高汽車售價,美國將取消USMCA關稅優(yōu)惠”。
墨西哥總統(tǒng)辛鮑姆在8月27日與特朗普通話后,曾樂觀預測“對華加稅將換取美國降低墨商品關稅”。但白宮隨后發(fā)布的聲明只字未提關稅減免,反而強調“將繼續(xù)審查墨西哥對北美供應鏈的貢獻”。
這種赤裸裸的敷衍,連墨西哥經濟部長埃布拉德都承認:“美國的承諾像沙漠里的海市蜃樓,看得見卻抓不住”。
就在墨西哥宣布加稅計劃的同一天,中國商務部突然對進口丙二醇啟動反傾銷調查,這一招直擊墨西哥軟肋,該國70%的丙二醇銷往中國。
若失去市場,塔毛利帕斯州將損失3.4萬個就業(yè)崗位,中國駐墨大使館更意味深長地提醒:“合作共贏的蛋糕,比貿易戰(zhàn)的碎玻璃更值得品嘗”。
這場加稅風暴正在墨西哥經濟領域引發(fā)多方效應,墨西哥2025年通脹率已達5.8%,而加稅將導致進口商品價格再漲8%-10%。
最致命的是紡織品,中國占墨西哥服裝進口的65%,關稅上調后,一條牛仔褲的零售價可能從300比索飆至450比索,墨西哥央行內部報告警告:“底層民眾的消費能力將被徹底擊穿”。
墨西哥是全球第七大汽車生產國,但這一地位正被自己的政策動搖,日產墨西哥工廠已警告“若中國電機斷供,生產線兩周內停工”;福特則開始評估將產能轉移至巴西。
更諷刺的是,中國電動車品牌比亞迪和奇瑞反而趁機擴大在墨布局,因為他們早就實現(xiàn)本地化生產,關稅對其影響微乎其微。
當墨西哥忙著討好美國時,巴西、阿根廷正與中國簽署本幣結算協(xié)議,智利將鋰礦開采權交給中企,墨西哥學者佩德羅·岡薩雷斯痛心疾首:“我們正在用短期政治投機,換取長期被邊緣化的命運”。
墨西哥的困境,揭示了一個殘酷現(xiàn)實:在小國與大國的博弈中,妥協(xié)從不是出路,對墨西哥或許明白加稅政策像一劑毒藥,短期或許能緩解美國的政治壓力,但長期將摧毀其制造業(yè)根基。
當中國零部件被擋在門外,墨西哥工廠要么高價采購美國零件(成本+15%),要么徹底退出全球供應鏈,無論哪種選擇,都比加稅前的日子更艱難。
對中國而言,這場危機反而凸顯了產業(yè)鏈布局的前瞻性,在墨西哥設廠的200多家中企,90%已實現(xiàn)關鍵零部件本地化生產,關稅大棒揮下時,他們只需輕巧轉身,將訂單轉移至越南或印尼基地。
2018年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時,美國企業(yè)最終承擔了90%的稅負,如今墨西哥重蹈覆轍,證明在全球化時代,沒有國家能靠“自斷經脈”贏得尊重,或許墨西哥該聽聽中國那句老話:“與其跪著求生,不如站著轉型”。
信息來源:
美媒稱墨西哥擬上調對華關稅,中方:堅決反對在他人脅迫下以各種名目對華設限 2025-08-29 06:38·環(huán)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