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見習記者 菅浩云
8月28日下午,在湖北桐馨樂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32歲的楊劍敏身系圍裙,凝神在一張切割好的吉他面板上一根根粘貼立木,接著逐一清膠……“一天下來,平均粘五六十套?!?/p>
楊劍敏是湖北人,此前在廣州一家吉他廠工作。兩年前,得知在距離老家襄陽200多公里的松滋開了這家吉他廠,她來到這里上班,“每個月工資七千多元。以前只有過年才回老家一次,現在回去看望老人也方便了許多?!?/p>
楊劍敏正在粘貼立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攝
8月28日,“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松滋?!巴┸皹菲鳌敝饕a古典吉他、民謠吉他、尤克里里等高端吉他。近年來,松滋吸引了桐馨樂器、伊司地曼、錦鴻樂器、聚鑫樂器、云渡文化等11家企業(yè)聚集,一座吉他文創(chuàng)產業(yè)園初具規(guī)模。據當地人社部門估算,3年內園區(qū)預計帶動就業(yè)近萬人。
小縣城長出“夢工廠”,小吉他“撥動”大產業(yè),源自松滋推動產業(yè)轉型升級的決心。
位于荊楚腹地的松滋曾是湖北省20個老工業(yè)基地之一,也是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傳統(tǒng)產業(yè)如何轉型升級,松滋將目光鎖定在了以松滋籍退伍軍人汪鋒華創(chuàng)辦的“桐馨吉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yè)上。
2002年,28歲的汪鋒華離開老家進入廣州一家吉他廠打工。8年后,他組建了自己的工廠。隨著技術迭代,“桐馨吉他”開始代工日本、德國、美國等的10多個國際品牌。
十年間,汪鋒華創(chuàng)辦的廣州桐馨樂器逐步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科技型創(chuàng)新企業(yè)”。臺灣音樂人李宗盛也將他的“李吉他”托付給“桐馨樂器”制作。
近年來,在“騰籠換鳥”政策下,一些制造業(yè)陸續(xù)從廣州城區(qū)遷出。松滋的文化產業(yè)招商團隊第一時間聯(lián)系上汪鋒華。了解了相關政策后,2023年9月,汪鋒華將公司總部及生產車間遷回松滋。
松滋桐馨樂器公司負責人汪鋒華正在介紹吉他產品構造。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攝
步入“桐馨樂器”車間,天花板上一個個長方體“大盒子”引人注目。
“這是恒溫恒濕空調,以確保吉他的設計生產參數不受環(huán)境破壞。松滋桐馨樂器也是全國唯一一家擁有恒溫恒濕吉他生產環(huán)境的企業(yè),”汪鋒華介紹,“公司100多名技術骨干從業(yè)經歷都在20年以上,所有一線制琴師幾乎都有在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國交流學習經歷?!?/p>
汪鋒華列舉了一組數據:2024年,桐馨樂器出口高端吉他12000把,其中頂級型號出廠價每把5.98萬元,年創(chuàng)產值1.5億元。2024年以來,桐馨樂器已接待來自瑞士、奧地利、荷蘭、德國、日本、美國等十幾個國家的80余批次外國客商。
松滋桐馨樂器公司生產的部分吉他。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攝
怎樣以桐馨樂器為鏈主企業(yè),將文創(chuàng)產業(yè)作為經濟發(fā)展的新增長點,推動吉他產業(yè)從生產、銷售向展示、體驗、娛樂延伸拓展,成為擺在松滋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必答題。
松滋投資5億元,建設占地195畝、21.5萬平方米的松滋市文化創(chuàng)新產業(yè)園,涵蓋標準化生產區(qū)、研發(fā)創(chuàng)新區(qū)、生活配套區(qū)。圍繞桐馨樂器吉他制造及其配套產業(yè),開展鏈式招商,目前園區(qū)7家企業(yè)已經投產,4家正在裝修。成立市級領導專班,設立吉他產業(yè)發(fā)展中心,專門服務保障項目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
松滋市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眼下,松滋正打造“松滋吉他”名片,全域充實吉他元素,建設吉他特色小鎮(zhèn),以期讓“松滋吉他”享譽海內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