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是何物?
文 | 石碩
來源 | 《守望傳統(tǒng)》
看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浙江紹興越劇團來成都的演出。這是越劇傳統(tǒng)劇目,中國版“羅密歐與朱麗葉”。超越階級,超越時代。舞臺布景華美、溫馨,唱腔高亢、凄美,直擊心靈,情節(jié)凄婉動人,不少場景令人淚目。
走出劇場,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肯定讓人揪心。揪心自會留下深刻印象。這或許是悲劇比喜劇來得更有力量的原因。
倘要對《梁山伯與祝英臺》作一個歸納,有一個字最妥帖——“情”。金代元好問曾留下一個千古之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初讀此言,頗震撼于如此深刻的發(fā)問。 我想,若要遴選人類有史以來最具震撼力的發(fā)問,其當在入選之列。
情為何物?情看不見、摸不著,算不算物,不得而知。對人而言,情如同空氣,如影隨形、無處不在。人生下來,即受到百般呵護,這是母子父子情;上學,有同學情、師生情;走向社會,有愛情、友情、子女情。人在彌留之際,必渴望為情所系的人守護身邊。人的一生,從生到死,無不被情包裹和滋養(yǎng)。情是伴隨我們一生,并讓我們感到生活溫暖、美好的源泉。有一個常被人們提起或炒作的話題:
人生有沒有意義?
有人說有,有人說無,有人說人生需要自己注入意義,林林總總。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對蕓蕓眾生而言,人生的基石從來就不是理性或形而上的“意義”,而是根植于人性、充滿煙火氣且無處不在的“情”。
情大體可分三類:親情、愛情、友情。三類之中,居核心地位者當是愛情。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男女因情愛結合并繁衍后代,是一切親情之源。愛情既是婚姻基礎,也是人類繁衍、延續(xù)的前提。
愛情到底有多大力量?難以測度。曾在網(wǎng)絡上看到莎士比亞、莫泊桑談英國人、法國人的愛情時的一段話:
什么是愛情?當你見到了你所愛的人,你會做出莫名其妙的傻事;當你見不到她,又會對人或對自己絮絮叨叨講她;這就是愛情。當你在她身邊,就會覺得舒服,對她溫存體貼,既不感到疲倦,也不覺得無聊,而這就是幸福。你一見她的面,就會心情激動,頭腦開竅,做事都想著她,說話是為了她,設法討她歡喜,讓她明白你喜歡她。你一張嘴,溫柔的話就會脫口而出;你看一眼,就會流露出愛撫的目光。對你說來,她裝飾了世界,使生活有魅力。你喜歡坐在她的腳下,不為別的,只為了坐在那里就是樂趣。只是有了她,為了她,你才覺得生活幸福。
這就是愛情的魅力。愛情會讓人覺得世界無比美好,讓人變得勇敢無畏、無私忘我,讓人恨不能將一切奉獻給自己的所愛。愛情會讓一個人內(nèi)心變得柔軟、善良、寬容,產(chǎn)生高尚和神圣感,不懼怕任何困難。愛情是我們生命中最亮的那束光,是照亮世界,讓生活變得明亮、溫馨、美妙的那一束光。
古今中外,無論多么黑暗的時代,無論餓殍遍野、顛沛流離和苦難重重,情都是支撐黎民百姓生存下去的最堅實的基石?!懊辖揲L城”的傳說,不過是黎民百姓在暴政和苦難中的一 種想象,但孟姜女為亡夫哭倒長城的愛情故事,卻凄婉動人、直擊人心,在民間代代流傳。此傳說表明,在任何苦難的重壓下,情都是生命的慰藉,是支撐生活的心靈力量,是讓黎民百姓頑強生存下去的那一束溫暖的人性之光。
讀川滇交界瀘沽湖畔走婚的摩梭人材料時,發(fā)現(xiàn)一個奇特現(xiàn)象,在17—18世紀社會驟變之時,當?shù)匮城榈那嗄昴信制毡?,成為一個突出文化現(xiàn)象。摩梭人為母系社會(史料記“黨母族”),同母所生的血親成員才能住在一起,朝夕相處。這樣,當?shù)叵鄲鄣哪信^著一種暮聚朝離的情愛生活,即外人所稱“走婚”。這帶來一個好處:走婚是以彼此喜歡和相愛為基礎,從而使人們對愛情有充分的選擇自由。當?shù)啬信簧锌赡苡腥舾伞鞍⑾摹保ㄗ呋閷ο螅?,但?jīng)歷無數(shù)選擇和試錯,大部分男女終能找到心愛的人,結成穩(wěn)定的“走婚”對象。于是,彼此濃情蜜意、難舍難分,成為真正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一些旅游者對當?shù)亍白呋椤背錆M好奇,膚淺地認為“走婚”就是任意選擇性伴侶,甚至以齷齪之念來想象走婚,這是對走婚極大的誤解。走婚因不牽涉財產(chǎn)等物質因素,反使愛情成為主導。但走婚畢竟是一 種松散、缺乏確定性的婚姻形式,較為脆弱,社會變遷以及家庭經(jīng)濟變故,往往會對以愛情聯(lián)結的走婚形成沖擊。另外,走婚使相愛男女無法長相廝守,只能暮聚朝離,給相愛男女帶來深深的離愁別緒與痛苦。唐代詩人秦觀有句詩,叫“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告誡情侶要保持克制,勿太過于沉湎。這看似瀟灑、超脫,卻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事實上,分離對于情深似海、須臾不可離的情侶之間的熾烈愛情,往往形成深刻矛盾。走婚對愛情和人性的束縛,同愛情之間的深刻矛盾與沖突,成為當?shù)厍嗄昴信城楦甙l(fā)的原因。此案例讓我深深明白,愛情何以“直教生死相許”。
常言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表明,世上最能改變?nèi)擞袃蓸訓|西,一個是“理”,一個是“情”。理虧,讓人羞赧、面 紅耳赤,但尚不足以讓人去死;唯有“情”,卻能讓人義無反顧、生死相許??梢?,“情”的力量大于“理”。這是為何?不得而知。情是人性中最具主宰力但又最說不清、道不明的那種東西。 情蘊含的那種能塑造人、改變?nèi)擞帜軞缛说木薮竽芰?,為人自身意志所難以抗衡。情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這涉及情的來源。世間一切情,皆緣愛而生。愛是什么?古往今來,有各種各樣對愛的定義和闡釋。我以為,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的定義或許最能揭示愛的本質:愛,是一種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情感與精神成長而延伸自我的意愿。依照這一定義,愛至少包含兩個東西:一、愛是一種延伸(發(fā)展)自我的愿望;二、愛哺育自身或他人的情感與精神成長。
一個人若心中沒有了愛,就意味著:第一,他放棄了“延伸 自我的意愿”;第二,他失去“自他兩利”的意愿,既不關愛別人,也不在意自己。所以,一個人若沒有愛,就意味著他主動撇清、隔絕了同他人及世間的聯(lián)系。人若到這個地步,已萬念俱灰,生活對他已全無意義和價值。反過來也說明,真正讓生活有意義、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正是情和愛。人一旦丟失了情愛,不但窒息了“延伸自我”的意愿,也窒息了對他人和自己的關愛。愛是賦予生命以溫暖、以美好但又無限柔軟、脆弱的“七寸”。從這一意義說,愛是主宰我們生命的上帝。她可叫我們生,叫我們死。明白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由愛而生的情何以“直教生 死相許”。
曾與一對做鄰居的教師夫婦聊天,夫人告訴我,她非常喜歡貓,過去養(yǎng)過一只,叫“歡歡”,乖極了,每天她下課回家都在門邊守候她,在家寸步不離圍著她轉,跟前跑后,心有靈犀,和她有極深情感。每天下課回家的路上,一想到歡歡在門邊等著她,心情就愉悅、幸福,覺得生活無限美好。后來,歡歡走了(貓的壽命短于人),她哭了好幾場,幾個月沒走出悲痛,不亞于失去了親人。因無法承受這種巨大的悲痛,她決定從此不再養(yǎng)貓。這故事給我印象很深。人與動物尚可產(chǎn)生如此難舍難分的情感,不難想象人與人之間尤其男女之間因愛而生的情所具有的無可比擬的力量。這是世上最強大的力量。她能讓生命熠熠發(fā)光,讓人戰(zhàn)勝一切困難、病痛甚至絕癥,起死回生,讓人由平庸而偉大,由卑劣而高尚,讓心靈歡愉而充盈,美好而幸福,給生命以無限光彩。但是,愛一旦受阻,其破壞力同樣強大無比。她可摧毀一個人,讓人萬念俱灰,把生死置之度外。世上最溫暖、最偉大而又最具破壞力的,莫過于由愛而生的情愫。情“直教生死相 許”,正緣于此。
一次,同朋友在西藏旅行。為排遣漫長旅途的寂寞,車上反復播放著降央卓瑪唱的《西海情歌》。有人講起這歌的由來。北京某高校一對青年情侶到青藏高原無人區(qū)做志愿者。有一天男的獨自外出執(zhí)行任務,陷在沼澤中再也沒能回來。女的悲痛欲絕,回京后寫下這首令人肝腸欲斷、凄惋無比的詩,后經(jīng)作曲家譜曲,此即《西海情歌》的由來(但不知是真是假)。為打破故事帶來的凝重氣氛,有朋友提出一個問題:人世間,最能打動人的是什么?有說是情詩,有說情詩的感染力不如情歌,七嘴八舌后大家達成共識:人世間,最能打動人的,就一個字——情。一位頗有詩才的朋友脫口而出:
情就是喜馬拉雅。
不知哪來的靈感,開車的我補充道:
情就是珠穆朗瑪。
正好湊成一句押韻詩。就是說,情在人世間最高。有一個證明,人在彌留之際,絕不會去惦記自己有多少財富,而讓其留戀和難以割舍的,是為情所系的愛人、親人和朋友??梢詳嘌?,人在彌留之際,最難割舍的,必是人世間最重要的。足證:情就是喜馬拉雅;情就是珠穆朗瑪。
換言之,人世間最高、最重要的,正是如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無處不在、如影隨形的情。如果說,空氣是生命存在的基礎,情則是滋養(yǎng)生命,給生命以光彩,讓其充盈、歡愉而美好的源泉。從這一意義說,情何嘗不是滋養(yǎng)我們靈魂與精神的“空氣”? 德國詩人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蔽蚁?,生活之樹所以常青,或許正緣于生活永遠被如影隨形、無處不在的“情”所滋潤,所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