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杖與枸醬
周倫斌
這是先秦時期蜀中的工藝品與調(diào)味品。公元前126年,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出使西域歸來,稱自己在大夏國(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見到了產(chǎn)自四川的蜀布(絲綢)和邛竹杖。司馬遷《史記·大宛傳》載,張騫“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由此斷定中國西南有一條通往域外的古道。當(dāng)時,絲綢之路已經(jīng)溝通著西漢王朝與西域諸國,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國西南的崇山峻嶺中,還有一條南方絲綢之路。原來從西南蜀地出發(fā)經(jīng)由身毒(今印度)就可以到達大夏,這條路線當(dāng)時被稱為“蜀身毒道”,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方絲綢之路”。這是一條從成都起步,通往印度、阿富汗乃至地中海沿岸的古道——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四川造的貨物就已經(jīng)跋涉千山萬水,開啟了出口貿(mào)易。
蒟醬呢?也稱為枸醬。中國人食醬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先秦時期,據(jù)《周禮》記載,醬制品的種類有一百多種。蒟醬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建元六年,大行王恢擊東越,東越殺王郢以報?;忠虮狗柫钐泼娠L(fēng)指曉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醬,蒙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廣數(shù)里,出番禺城下’。蒙歸至長安,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南越即今廣東、廣西地區(qū),牂柯即今貴州省東部湖南省西部以及重慶市東南部區(qū)域,番禺即今廣州,夜郎國在今貴州西部和南部。蒟醬只有蜀中才有,蜀人常常偷運出來賣給夜郎國(今貴州)再到南越國(今廣東),可見蒟醬在當(dāng)時是何等珍貴。
蒟醬(拐棗)
晉·左思《蜀都賦》中說:“邛杖傳節(jié)于大夏之邑,蒟醬流味于番禺之鄉(xiāng)”;唐·白居易《東城晚歸》詩:“一條邛杖懸龜榼,雙角吳童控馬銜”;宋·蘇舜欽《關(guān)都官孤山四照閣》詩:“他年君掛朱轓后,蠟屐邛枝伴此行”。這其中都提到邛杖,就是來自蜀中的羅漢竹杖,邛都邛山邛崍出此竹,因名‘邛竹’。由邛竹加工而成,又名石竹、羅漢竹,此竹獨特,非常稀有。羅漢竹因其竹稈畸形多姿,為優(yōu)良園林觀賞竹種,稈可作手杖、傘柄、釣魚竿等工藝品,竹結(jié)較細,節(jié)間短而膨大,好似彌勒佛之肚,又好似疊起的羅漢,故此得名,又名人面竹(植物名匯)、壽星竹、布袋竹、算盤竹,其植株較矮,竹竿幼苗為綠色,老竹呈橙黃色。老竹如養(yǎng)護得法,其葉和幼竹一樣翠綠。此竹與一般竹子的不同之處,是竹結(jié)較細,節(jié)間短而膨大,好似彌勒佛之肚,又好似疊起的羅漢,故此得名。
蒟醬在司馬遷的《史記》、班超的《漢書》中記載得比較少,關(guān)于它的產(chǎn)地也未提及。但北魏賈思《齊民要術(shù)》卻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巴蜀名產(chǎn)的確切產(chǎn)地。該書引《廣志》說:“蒟子,曼聲,依樹,生南安?!惫?16年,秦國滅巴蜀,公元前309年在蜀南(今四川省樂山市)置南安縣,至579年北周改嘉州,近800年。所以,今樂山乃是秦漢巴蜀蒟醬的原產(chǎn)地。再經(jīng)宜賓、瀘州,到云南、貴州、廣東(番禺),時間從先秦到明朝跨度1800年。蒟醬味辛、溫,無毒,不僅是調(diào)味的上品,而且還具有食療的作用。
那么,蒟醬是什么?
《詩經(jīng)·小雅》中稱“南山有枸,北山有楰”。顧微《廣州記》稱“扶留藤,綠樹生。其花實,即蒟也,可以為醬”。晉代的嵇含說“蒟子可以調(diào)食,故謂之醬”。西漢楊雄《蜀都賦》云:“蒟醬綠木而生,其子如桑葚,熟時正青,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辛香,溫調(diào)五臟?!睎|漢人劉德在注《漢書》時稱:“枸樹如桑,其椹長二三寸(雄花蕊),味酢。取其實(雌株聚花果)以為醬,美。蜀人以為珍味?!鄙X醬在宋明時仍是地方官員進貢朝廷的“奇味”。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蒟醬》﹝集解﹞引蘇恭曰:“蒟醬生巴蜀中,《蜀都賦》所謂流味於番禺者。蔓生,葉似王瓜而厚大光澤,味辛香,實似桑椹,而皮黑肉白?!庇捎凇吧X醬”在明代后失傳,所以逐漸變?yōu)槿藗兊恼勝Y,以至于蒟醬為何種原料目前仍存在爭議。
有人說是雞樅,有人說是某種野果,有人甚至說是茅臺酒的前身,還有人干脆說它就是豆醬。所言各異,莫衷一是。清康熙年間徐炯《使滇雜記》載:“順寧有蒟醬。升庵云,南糯藤似竹杖,以其實為醬,色黃勝于豆醬?;蛟簧X醬即雞粽醬,蒸其鮮汁為之?!辈贿^《辭?!吩卺屃x蒟醬時,認為蒟即蒟蒻,為現(xiàn)在的魔芋,這是錯誤的。蒟醬是一種藤本植物制作的甜食品,蒟蒻才是魔芋。枸醬(蒟醬),其實就是枸樹果實(俗名拐棗)制作、密封于蜜中的原生態(tài)調(diào)味品。西晉文學(xué)家左思《蜀都賦》講得很清楚:蒟醬綠木而生,其子如桑葚,熟時正青,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辛香,溫調(diào)五臟。
正因為先秦時期,蜀中的工藝品有邛崍山脈一帶的邛杖,調(diào)味品有最早產(chǎn)自南安(樂山地區(qū))的枸醬,所以晉左思在《蜀都賦》中說:邛杖傳節(jié)于大夏之邑,蒟醬流味于番禺之鄉(xiāng)。
本文內(nèi)容系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周倫斌(樂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供稿:樂山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