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一部老電影,叫做《武訓傳》。
這個武訓,也被當時的文人知識分子吹噓成大善人,說他一生乞討,到處給地主鄉(xiāng)紳磕頭,拼命攢錢,然后修建義學,讓孩子們讀書……還得到了清政府的表彰,給他發(fā)了黃馬褂。
當年這個電影還被很多人追捧過,甚至到了今天,也被某些媒體人高度贊揚。
但教員對于這部電影,卻是嚴厲批判的。
“像武訓那樣的人,處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和反對國內(nèi)的反動封建統(tǒng)治者的偉大斗爭的時代,根本不去觸動封建經(jīng)濟基礎(chǔ)及其上層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熱地宣傳封建文化,并為了取得自己所沒有的宣傳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對反動的封建統(tǒng)治者竭盡奴顏婢膝的能事,這種丑惡的行為,難道是我們所應(yīng)當歌頌的嗎?”
《武訓傳》那部電影,看起來是歌頌一個乞丐乞討興學,辦教育,實際上三觀不正,因為電影里借著歌頌武訓,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定到了“讀書”上面,武訓小時候跟著母親乞討,就羨慕地主老爺們“有文化”,羨慕私塾里的孩子可以念書;在他做的噩夢里,地主拿著鞭子抽打農(nóng)奴……口中還大罵“教你們不讀書,活該被欺負死”!
宣揚讀書沒有什么問題,但這部電影錯就錯在把讀書當做所有人擺脫窮人身份的唯一途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似乎“只要讀了書,就能做人上人,不被欺負了”。就好比今天很多文藝作品鼓吹“勤勞致富”一樣,不是說勤勞節(jié)儉不對,而是把勤勞節(jié)儉當做舊社會致富的唯一途徑,并且鼓吹“地主就是因為勤勞節(jié)儉,才有錢有地”的,“你窮,就是因為你讀書不用功,工作不努力”……這種論調(diào),難道不無恥嗎?
在清末那個時代,列強入侵,國家危亡,軍閥混戰(zhàn),地主瘋狂兼并土地,人民受著多重剝削和壓榨,階級矛盾極其嚴重,國家和民族面臨極大的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武訓所建的義學,宣揚的還是三綱五常那一套,培養(yǎng)的還是封建地主階級,這些對于地主階級來說,是好用的統(tǒng)治工具,但對于農(nóng)民來說,是麻醉和腐蝕……宣傳武訓,其實就是掩蓋矛盾、瓦解底層反抗意志、否定了革命的意義。
《武訓傳》給出的道路是——面對地主的剝削和壓榨,被壓迫者可以選擇站在地主豪紳一邊,當?shù)刂骼蠣數(shù)墓吠茸雍痛倒氖郑q為虐,為虎作倀……消磨民眾的精氣神和反抗意志。
實際上,這部電影甚至還美化了武訓的一生。
真實的歷史上,武訓的故事其實更加簡單,他就是一個當?shù)厥橇髅o賴武訓,號稱靠半輩子靠乞討(討好勾結(jié)地主鄉(xiāng)紳),攢了一些銀子,然后和鄉(xiāng)紳一起理財(買地、收租、放高利貸)……靠著所謂的聰明才智、勤勞致富(剝削),本人成了大地主,擁有上百畝土地。
你真以為靠乞討就能辦“義學”嗎?義學這種東西,只有地主豪強才有資格才有能力辦。武訓的原始積累,靠的不是乞討,而是勾結(jié)豪紳,和豪紳一起放高利貸?!都t樓夢》里,王熙鳳是怎么靠高利息盤剝貧民的?
武訓在1874年,就攢到二百多兩銀子,到1886年,就有了二百多畝地加三千多兩銀,在農(nóng)業(yè)社會中,投資回報率堪比巴菲特……他說是靠乞討、靠勤儉節(jié)約來的,你信嗎?
外賣員起早貪黑送外賣,三年能攢到100萬嗎?顯然不可能,但是背靠資本拉人頭吃提成,做網(wǎng)絡(luò)賭博借貸催收……是有可能做到的。
武訓真正的攢錢方式,是投靠士紳,積累土地,收租放貸,武訓放貸的利息甚至高達30%!
他底層窮人出身,他不知道這地租和高利貸對于窮人的壓榨多殘酷嗎?你覺得,那些被他放高利貸逼到賣兒賣女的窮人,感不感謝他這位“大善人”???
武訓用積攢來的財富,和鄉(xiāng)紳地主們一起,開辦了一個“義學”,號稱是吸納窮人家的孩子進來讀書識字,但他請來的舊知識分子,教給這些窮人孩子的又是什么?就是學武訓這樣,一輩子對富人地主低聲下氣、點頭哈腰、任勞任怨、任打任罵、老老實實做狗,不但不能有怨氣,還要“感恩”。
然而這還不是完整的真相,宣傳中的武訓和實際的武訓有著巨大的差距,他所辦的“崇賢義塾”,一開始根本沒有招收窮人子弟的“蒙班”,只有吸納地主、富農(nóng)子弟上學的“經(jīng)班”,經(jīng)班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好戶”家的孩子,甚至沒有一個中農(nóng),更別提貧雇農(nóng)了,有些學生,甚至已經(jīng)是秀才了,他們讀的是詩書禮易,不會做八股文的學生,甚至不能入學……武訓迫于輿論壓力,七年后才開設(shè)了用于啟蒙的“蒙班”,但也只開了一年就關(guān)閉了。
實際上,他是用所謂“慈善”、“募捐”來的錢,培養(yǎng)地主的子弟,培養(yǎng)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打手和接班人。
說到底,武訓根本不是乞丐,而早就是地主階級的一員,他維護的,就是地主鄉(xiāng)紳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統(tǒng)治,他捍衛(wèi)的,就是這個吃人的舊秩序……他是幫兇,也是走狗,甚至就是罪惡本身。
你覺得,這種“大善人”,值得宣傳嗎?
實際上,就連魯迅先生,也很討厭對武訓的宣傳。
他曾經(jīng)寫了一篇文章吐槽:“最近,二月九日《申報》的《兒童??飞希幸黄恼略趯和v《武訓先生》。它說他是一個乞丐,自己吃臭飯,喝臟水,給人家做苦工,做得了錢,卻把它儲起來。只要有人給他錢,甚至他可以跪下來的。這并不算什么特別。特別的是他得了錢,卻一文也不化,終至于開辦了一個學校。
“于是這篇《武訓先生》的作者提出一個問題來道:小朋友!你念了上面的故事,有什么感想?”
“我真也極愿意知道小朋友將有怎樣的感想。假如念了上面的故事的人,是一個乞丐,或者比乞丐景況還要好,那么,他大約要自愧弗如,或者憤慨于中國少有這樣的乞丐。然而小朋友會怎樣感想呢,他們恐怕只好圓睜了眼睛,回問作者道”:
“大朋友!你講了上面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