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是所有國人心中的痛,也是那段屈辱歷史的真實寫照。
可除去圓明園外,八國聯(lián)軍曾經(jīng)還犯下了哪些惡行?
永樂寶劍如今依然在海外漂泊,估價12億英鎊,英國人表示并不準(zhǔn)備歸還!
一、永樂帝
單說“永樂”,很多人或許腦海中云里霧里,聽過,但又對不上名號。
事實上,永樂帝就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得位不正”的朱棣,相信到了這里,很多人就會恍然大悟。
在一眾皇帝中,朱棣算得上是十分出名的那一個了,他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津津樂道。
從生平來看,朱棣的功績是十分突出的,在他的帶領(lǐng)下,明朝真正出現(xiàn)中興之象,國力的強(qiáng)大達(dá)到頂峰,甚至可以說是明朝的第二位“開國皇帝”。
若非他的出現(xiàn),當(dāng)時困擾無數(shù)人的南北割裂之勢極有可能愈演愈烈,最終將明朝葬送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這把永樂佩劍,它也算是大有來頭。
朱棣即位之初,廟堂并不穩(wěn)固,畢竟“得位不正”這四個字可以說是困擾他的一生。
為了鞏固政權(quán),他需要更多的盟友,當(dāng)時的西藏就被他視為一大助力,佛教由此進(jìn)入了他的視線中。
當(dāng)時的西藏佛教有一位高僧宗喀巴,在西藏的名望很高,朱棣就想邀請他來京一敘,借用他的名頭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
只不過,宗喀巴對朱棣并不算多么信任,他害怕自己此去就再無音訊,可不去又會拂了天子的面子,到時候的天子之怒誰能承擔(dān)?
無奈之下,他只好派出了自己座下的三大弟子,叮囑他們莫要與京城起了沖突,以此來作為折中之舉。
三名弟子到了天子腳下,朱棣倒也沒生氣,依然是好吃好喝招待著三人,并且時不時就與他們探討經(jīng)文——一是為了示人,一是朱棣自己也對佛教有些感興趣。
時間久了,朱棣也深知這樣下去不是一個辦法,自己與三個弟子關(guān)系再好,說出去也頂不了多少用,人家認(rèn)的是宗喀巴這個師傅,而不是他的這三個弟子!
為了說服宗喀巴,他便命人鑄造了一把精美的寶劍。
寶劍全長103.5厘米,用寒鐵鍛造,上有佛教瑞獸“瓊”的雕飾,其實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雪獅子。
劍柄金黃,遠(yuǎn)看一片璀璨,近看又為其精巧的雕工而感嘆萬分,不用多說,這自然是一把好劍。
當(dāng)時的國號為永樂,此劍就被命名為了永樂劍,朱棣自此時常將其帶在身邊,用帝王氣養(yǎng)之,甚至就連出征沙場都隨身攜帶!
說白了,這就是朱棣在為這把寶劍造勢,他對此傾注的心血越多,到時候的宗喀巴就越難拒絕——這可不是皇帝什么隨手扔下的東西,而是日夜攜帶的貼身利器!
所以到了三名弟子離去之時,朱棣就將此劍轉(zhuǎn)交三人,命其送與自己的師傅,聲稱他一看便知。
三名弟子也是聰明人,誰都知道這把寶劍的特殊地位,誰敢怠慢?
日夜兼程,快馬加鞭,沒用多少天,三人就返回了西藏,宗喀巴一見此劍,當(dāng)即明白了朱棣的深意。
他明白,這是明王對自己的欣賞,更是帝王的一種無聲警告。
收下此劍,意味著西藏徹底臣服大明王朝,從此雙方和睦,而不收此劍,那就是對天子的不敬,到時候來的或許就是皇帝的鐵騎了!
最終,此劍被高置于佛教廟堂中,以示對明朝帝權(quán)的敬重,歷經(jīng)百年風(fēng)雨,受無數(shù)人朝拜,儼然成了半個圣物。
但熟知歷史的我們知道,清軍來了。
二、輾轉(zhuǎn)
清軍入關(guān),攻破了西藏,奪了這把永樂劍,從此,這把明朝的王劍成了清人的收藏,被安置在皇家庭院中。
可惜的是,清朝后期腐朽不堪,無力抵擋外國的侵略者,八國聯(lián)軍踏破了北京的天子門。
一把火燒了圓明園,各類軍官更是搶劫無度,什么東西見了都要搬回家中,為此甚至大打出手。
最終,奪得此劍的乃是一位英國軍官,但強(qiáng)盜的后代又會有什么好品性呢?
幾代人的功夫,他的子孫就敗光了全部家業(yè),無奈只好將此劍出售,以此來維持揮霍無度的生活。
1991年,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出資10萬英鎊買下。
從此,這把寶劍徹底留在了英國的博物館中,甚至成了館內(nèi)的鎮(zhèn)館之寶,在無數(shù)兵器中排名首位!
但終究,這是象征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寶劍,是屬于我們的歷史瑰寶,這樣一把寶劍流落外國,淪為別人的玩物,甚至是戰(zhàn)利品炫耀,你說這股氣我們能咽下嗎?
事實上,曾經(jīng)的我國在得知永樂劍的下落后,立刻選擇與英國交涉,希望能出資買回我們的寶物,當(dāng)初我國的報價甚至高達(dá)12億英鎊,可最終呢?
英國斷然拒絕了我們的合理要求,甚至大言不慚的表示,自己才能給予這把寶劍最大的價值,也能提供最好的保護(hù)!
看看他們的口氣!實在是讓人無比憤怒!
本身,這把寶劍的來歷就不光正,說白了,就是英國曾經(jīng)欺凌弱小搶回來的,手段光明嗎?
這種搶回來的東西,按理來說應(yīng)當(dāng)直接歸還,英國若是真的如自己所說是一個優(yōu)雅、高尚的國家,他們就不可能有臉留下這柄寶劍!
如今我國甚至愿意出資買下,可最終也沒能如愿,這是我們的無奈,卻更需要我們銘記,曾經(jīng)中國的百年屈辱!
其實,除去永樂劍外,不少文物我們也都在謀劃著如何取回,比如說無數(shù)人心心念念的圓明園獸首,如今的不少依然流落海外。
而其中,十二生肖中的豬首和馬首就被香港的富商何鴻燊先生出資買下,隨后贈還祖國!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也不得不感慨,這才是有情有義、有愛國情懷的商人本色!
在未來,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文物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作為中國歷史的象征,他們中的無數(shù)都見證了一段或悲或喜的過去,具有著極高的價值。
我們也相信,在未來,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強(qiáng)大,我們也能做到將這些流落海外的文物收回。
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參考資料:
永樂劍 - 百度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