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報道,中美經貿戰(zhàn)場的煙霧彈,似乎永遠不會消散。剛剛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帶隊訪問加拿大,主持完中加經貿聯(lián)委會,還沒來得及歇口氣,美國那邊的消息就全網飛了出來——中方貿易代表團將在本周晚些時候奔赴華盛頓,與美方相關高官展開新一輪談判。美媒的這種“急不可耐”,和特朗普政府的“下馬威”表演,簡直前后腳、配合得天衣無縫。
特朗普這次玩得不算新鮮,但氣氛烘托拉滿。8月25日,這位美國總統(tǒng)在白宮與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會晤時,突然對華喊話,要求中國必須向美國供應稀土磁鐵,否則就得面對200%的關稅。幾乎與此同時,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美媒又高調放風,說中方代表團已敲定本周訪美,議題包括關稅、大豆、技術出口、芬太尼等等。這一招“先下手為強”,美國輿論場瞬間炸鍋——貿易戰(zhàn)的風暴眼,又回到了中美之間。
這場戲碼,很多人都不會陌生。美國一邊施壓、威脅,另一邊又極力營造“談判機遇”的氛圍。有人問,這到底是“臺上臺下唱雙簧”,還是美方真有點坐不住了?答案其實不難看懂——美國明面上“氣勢洶洶”,骨子里其實是“急眼”了。中美三輪會談在瑞士、倫敦、斯德哥爾摩輪番登場,表面上是“休戰(zhàn)期”,但中方對美反制措施一直沒松勁。美國大豆賣不出去,芯片廠商求著想賣貨,連最自豪的軍工產業(yè)都在稀土供應鏈上捏著一把汗。這種被動,才是特朗普“下馬威”背后的真實心態(tài)。
美國喜歡搞極限施壓,這點全世界都見識過。關稅大棒、技術限制、輿論造勢,哪一樣不是美國慣用套路?但玩到現(xiàn)在,特朗普居然還在念“200%關稅”的咒語,真是讓人懷疑,華盛頓的工具箱是不是快空了。要知道,稀土磁鐵壓根不是美國能隨便替代就能替代的產業(yè)。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全球份額和技術積累,已經不是一紙關稅能撼動的。美方一邊喊著要中國供貨,一邊揮舞關稅大棒,像個既要又要的小孩,想吃糖又怕長蛀牙。
更有意思的,還得數(shù)大豆。美國農民盼著中國市場開門,結果等來的卻是巴西、阿根廷的逆襲。中國企業(yè)在貿易戰(zhàn)后主動調整進口結構,大豆采購越來越多元化。美國農業(yè)部和豆農們都急得直跳腳,可華盛頓一到談判桌上就變臉,關稅、禁令一條龍服務。誰都知道,美國農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已經越來越難搶回來。美媒高調炒作中國代表團訪美,實際上是美方在對內“止疼”——給豆農、工廠工人打一針強心劑,讓他們別對前景太絕望。
這場貿易戰(zhàn),美國打得越久,牌面越爛。芯片、發(fā)動機、稀土這些高科技領域,任何一張都不是美國能單方面決定輸贏的。美國炒作芬太尼、留學生、C919發(fā)動機出口這些議題,表面上“制裁升級”,實際上是“黔驢技窮”。特朗普對中國一會兒“放狠話”,一會兒又想中國“高抬貴手”,這種自相矛盾的姿態(tài),連美國本土的媒體和智庫都看不下去。
有人問,中方怎么回應?態(tài)度其實非常明朗。中國一向主張平等協(xié)商,合作共贏,但碰到關乎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事,底線分毫不讓。美國想靠威脅、訛詐逼中國讓步,早已被現(xiàn)實打了無數(shù)次臉。中國代表團這次主動赴美談判,是理性和自信的體現(xiàn)。貿易談判的本質,是雙方利益的重新博弈,不是“誰嗓門大誰有理”。中國不怕談判,但也絕不會吃虧。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國其實現(xiàn)在反而比中國更需要對話。大選年,農業(yè)、制造業(yè)、科技、金融各個領域壓力山大。美國的芯片巨頭、高科技出口商、豆農、礦業(yè)公司,都指望著中國市場“解渴”。稀土磁鐵、農產品、技術許可,一樣都離不開中國。特朗普在白宮喊“200%關稅”,其實是表演給選民和利益集團看的。實際政策能走多遠,全看談判桌上的博弈結果。
有些人也許會擔心,美國的極限施壓會不會讓談判氛圍變壞,甚至“掀桌子”。我倒覺得,中美之間的談判,已經過了“靠臉色吃飯”的階段。中國的戰(zhàn)略定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足以應對各種“幺蛾子”。中方一貫強調,合作可以,尊重必須;談判可以,訛詐免談。美國真想讓中美關系走出死胡同,不如多點誠意,少點表演。
貿易戰(zhàn)打到今天,世界早就看明白了中美的實力對比和依存關系。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是幾十年深耕細作的結果,不是美國一句關稅威脅就能“嚇回去”的。美國自己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結果反噬了自家企業(yè);大豆市場被巴西、阿根廷蠶食,豆農罵聲一片;稀土磁鐵關稅喊得再高,美國本土產業(yè)照樣離不開中國的原材料。特朗普的“下馬威”,其實成了“自曝其短”的尷尬寫照。
有人會說,美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是不是還是要給美國幾分面子?我的回答很簡單:中美關系的本質,是合作大于競爭,溝通大于對抗,但面子必須是實力換來的,不是靠裝腔作勢討來的。中國今天的自信,恰恰來自于產業(yè)鏈、科技、市場的硬實力。美國要想“討價還價”,必須先拿出誠意和共識。
從更廣的角度來看,中美這輪磋商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全球供應鏈、戰(zhàn)略博弈、人心所向的縮影。世界市場、投資者、各國政府都在看中美怎么談、怎么斗、怎么和。中國展現(xiàn)的理性、克制和專業(yè),是國際社會最需要的穩(wěn)定信號。美國如果還沉迷于“虛張聲勢”,只會把自己逼得更尷尬。
貿易談判的本質,就是利益交換和規(guī)則博弈。中國不怕談,也不怕拖,更不怕“下馬威”。美國如果真的想解決問題,先把那套“高關稅+威脅+甩鍋”的老把戲收一收,回到平等協(xié)商、互利共贏的正道上來。要不然,就是一場“雙輸”的消耗戰(zhàn),誰也別想討得便宜。
中國代表團這次訪美,是大國自信的體現(xiàn),也是負責任的擔當。美國要想在談判桌上得分,就別再玩“虛張聲勢”的老套路。世界變了,格局也變了,誰能順應潮流、理性應對,誰才有未來。特朗普的“下馬威”,只會讓中國代表團走得更穩(wěn)、底氣更足。這個時代,不屬于“虛張聲勢”的表演者,而屬于真正懂規(guī)則、守底線的大國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