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腳下是生活,眼前是自己。
不知不覺間,九月已經(jīng)悄然而至。
天空高了,云朵淡了。
清爽的秋風(fēng)吹散了夏日的疲憊,沉甸甸的稻谷象征著豐收的喜悅。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正是人間好時節(jié)。
正如辛棄疾說得那樣:“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無論有過多少坎坷,我們總算走了過來。
在這個宜人的季節(jié),愿書友們好好沉淀、不斷豐富,踏上坦蕩人生路。
01
沉淀經(jīng)歷,豐厚閱歷
“越走越長的是道路,越走越明的是閱歷?!?/p>
人生一程,無論遺憾還是幸運,遇見的都是禮物。
也正是因為這些過往,才造就了當下這個完整的自己。
十年前,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
中國建筑師王澍,獲得建筑領(lǐng)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普利茲克建筑獎。
他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中國人。
看著領(lǐng)獎臺上意氣風(fēng)發(fā)的王澍,你可能想不到他也曾一度“沉寂”數(shù)年。
剛畢業(yè)時,正值國內(nèi)大興土木的時期,同學(xué)們都抓住機會,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但王澍卻有著自我的堅守,沒有選擇賺“快錢”,而是用另一種方式來思考中國建筑的未來。
他遠離鬧市,在西湖邊隱居學(xué)習(xí):
喝茶、練書法,研究山水畫和傳統(tǒng)園林藝術(shù);
跟著工匠們調(diào)水泥、壘磚頭,甚至清楚知道每一根釘子的釘法……
這段經(jīng)歷的沉淀,讓王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中國園林。
后來,他在這條道路上持續(xù)探索,終成一代建筑大家。
時光不會停止,生活永遠向前。
當你站在當下回頭看時,過往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內(nèi)化為自身的經(jīng)驗,助你向前。
正如作家村上春樹所說:
“人生沒有無用的經(jīng)歷,當你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后,眼前的風(fēng)景已經(jīng)和從前不一樣了。”
在這個九月,愿你我都能好好沉淀過往,用不斷豐厚的內(nèi)心,走出一往無前的舒適安然。
02
沉淀情緒,豐滿心靈
“世間萬物有盛衰,內(nèi)心安定自怡然。”
世事繁雜,人生也有喜有悲。
人活得是一種心情,面對外界的喧囂,與其無助浮躁,不如靜心相待。
看過一個故事,很有感觸。
一個老和尚,帶著一群弟子修行。
有一天,老和尚給弟子們派了個任務(wù):每人去山上打一擔(dān)柴回來。
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時,人人目瞪口呆。
只見洪水從山上奔騰而下,附近也沒有渡河的橋梁。
無法前往對岸打柴,弟子們都特別沮喪,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寺廟。
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父坦然相對。
老和尚問其原因,只見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父說:
“是過不了河,也打不了柴。
但我看見河邊有棵果樹,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蘋果摘來了?!?/strong>
老和尚拿著小和尚遞來的蘋果,會心一笑。
后來,這個小和尚便成了老和尚的衣缽傳人。
人生最可貴的,莫過于一個不憂不懼、不慌不忙的心境。
用心間的一分淡泊,抵去世間的一切紛擾。
梁實秋曾在漏風(fēng)漏雨的“雅舍”居住七年,依舊瀟灑自得;
豐子愷生逢亂世、移居鄉(xiāng)間,卻也自得其樂,寫文作畫……
人活一世,腳下是生活,眼前是自己。
正如林清玄所說的那樣:
“我們總以為老人才有閑情,其實不然,有閑情的人才不易老?!?/strong>
我們無法左右外界的變化,卻可以沉淀心情,豐滿心靈,活出詩意人生。
03
沉淀知識,豐富格局
“腹有詩書氣自華,胸有知識勢萬丈?!?/p>
人生的路很短,無知的人,一天已是一生;
人生的路很長,博學(xué)的人,每走一步都另有一番天地。
中國現(xiàn)代劇作家曹禺,23歲時就寫出話劇《雷雨》,轟動了當時的戲劇界。
后來,又接連創(chuàng)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劇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曹禺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非偶爾,和他豐富的知識儲存息息相關(guān)。
在他身上曾發(fā)生過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次,家人為曹禺準備了一澡盆熱水,讓他去洗澡。
此時的曹禺正全神貫注地看書,一推再推。
最后擋不住家人的再三催促,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走進了房里。
結(jié)果一個鐘頭過去了,沒見有人出來,只聽到屋內(nèi)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仍然如此。
家人很是疑惑,推門一看:
原來曹禺正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一手拿著毛巾有意無意地拍水。
有句話說得好:
“知識沉淀,看似是一個平凡的過程,實際上是個人的心靈和偉大的智慧相結(jié)合的過程?!?/strong>
短期的知識積累,或許看不出作用;
但長期的知識沉淀,卻會內(nèi)化為學(xué)識,并逐漸轉(zhuǎn)化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
知識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
多多沉淀知識,我們也將收獲豐富的內(nèi)心,以及從容不迫應(yīng)對一切的勇氣。
04
沉淀心境,豐盈靈魂
“心間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漫漫人生路,艱險坎坷在所難免。
如果一味地行色匆匆,只會徒耗心力,積攢憂慮。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的心是什么樣,你的狀態(tài)也會什么樣。
修好一顆心,方可寵辱不驚,淡定從容。
《莊子·天道》中記載了一則士成綺會見老子的故事。
自認“廣聞博學(xué)”的士成綺,愛慕玄虛,一心想要有所建樹。
因為經(jīng)常聽人贊嘆老子,心感疑惑,于是專程登門造訪。
他來到老子的住處,見到老子后說:
“常聽人說你是一個大智慧的人,所以特地前來拜訪。
但我見到的和聽到的卻不一樣,走進你的住所,一片雜亂,你根本不懂得調(diào)理生活,怎么會是一個圣人?”
老子聽了毫無反應(yīng),甚至都沒看士成綺一眼。
士成綺回家后,左思右想感覺不對勁:
我對老子破口大罵,他一句話答不出來,我應(yīng)該有勝利感才對,為什么反而感覺很失落呢?
整整一晚,士成綺都沒睡好,第二天一早他又來拜見老子。
看到老子臉上仍無慍怒之色,便開口問道:
“我昨天說了很多無禮的話,為什么你并不生氣?我自以為勝利了,為什么還會覺得若有所失?”
這時,老子才慢慢地說:
“我的內(nèi)心,和外界的名分本就沒有什么關(guān)系。
昨日,你喊我是牛、馬,只是稱謂上的牛、馬。
我順其自然,這些怎么會影響我寧靜的心呢?”
士成綺聽了,羞愧地不敢正視自己的影子。
《道德經(jīng)》有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意思是說:懂得自我修行的人,表現(xiàn)出的才是純真的德行。
內(nèi)心如果恒久安寧,生活中就不會被繁雜世事干擾。
當一個人在歲月的不斷沉淀下,逐漸磨礪出平穩(wěn)的氣質(zhì),他的人生之路自能光明而通達。
“八月桑田,九月安生?!?/p>
九月是舒暢的,夏日的遺憾,已隨風(fēng)逝去;
九月也是豐盈的,秋日的收獲,已近在眼前。
在這個美妙的時機,讓我們敞開懷抱,帶著對過往的溫柔,堅定地奔向未來。
正如作家朱光潛說得那樣:
“一切需要時間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們耐著性子去等待?!?/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