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節(jié)的紅包里塞的是歐元,當廟宇的牌匾換成了拉丁字母,這四個曾經(jīng)浸泡在漢文化圈的國家,早已悄悄完成了一場 “文化變臉”。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韓國人現(xiàn)在認不出自家古跡上的漢字,越南人用羅馬字寫春聯(lián),蒙古人用俄文字母寫名字,而新加坡的華人過年時既貼福字又擺圣誕樹。
這波 “去中國化” 操作各有各的狠勁,其中新加坡更是徹底活成了西方模樣。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這四個國家的 “文化轉(zhuǎn)型記”,看看他們是怎么一步步和漢文化 “漸行漸遠” 的。
從漢字到諺文:韓國越南的 “去漢化” 狂飆
要說對漢字最 “絕情” 的,韓國絕對算一個。1970 年樸正熙當總統(tǒng)那陣子,硬是下了道死命令:小學課本里一個漢字都不準有,連名勝古跡上的漢字牌匾都得換成韓文。這操作夠狠吧?要知道在此之前,韓國人用漢字用了兩千多年,從三國時代的高句麗就開始學漢朝律令,新羅王朝更是把《論語》當課本。
世宗大王 1443年創(chuàng)造韓文時,本來是想讓老百姓學漢字更容易,結果六百年后成了取代漢字的 “利器”。更絕的是 2005 年,他們把用了六百多年的 “漢城” 改成 “首爾”,連城市名這點念想都不給留。
不過有意思的是,現(xiàn)在韓國人又開始后悔了,2009年有 20 位前總理聯(lián)名請愿恢復漢字教育,畢竟沒有漢字,年輕人連自家史書都看不懂。現(xiàn)在韓國新聞里漢字的使用率特別低,《韓國民族日報》更是傲嬌到一個漢字都不用,但招聘時又要求求職者認識 1800 個漢字,這波操作也是沒誰了。
越南的 “去中國化” 則像是一場 “文字革命”。法國人 1858 年打進來后,就開始不懷好意地推廣羅馬字,1865 年還辦了份羅馬字報紙《嘉定報》,擺明了要切斷越南和漢字的聯(lián)系。沒想到越南的民族主義者后來也覺得這招好用,1907 年東京義塾的知識分子們喊出 “普及羅馬字才能開民智”,硬是把殖民者的工具變成了革命武器。
1945 年胡志明宣布獨立后,直接下命令廢除漢字,全國推廣 “國語字”,連掃盲運動都用羅馬字搞?,F(xiàn)在去越南旅游,你會發(fā)現(xiàn)有趣的混搭:春節(jié)還叫 “T?t”(源自漢語 “節(jié)”),但春聯(lián)是拉丁字母寫的;家里供著祖先牌位,卻用羅馬字標注名字。年輕人更厲害,學英語比學漢字積極多了,街頭招牌一半是國語字,一半是英文,找個認識 “?!?字的都得碰運氣。
不過越南人聰明,把中式盆景修成圣誕樹造型,叫 “樣松圣誕”,這種中西合璧的本事也是沒誰了。
西里爾字母與英語霸權:蒙古新加坡的文化轉(zhuǎn)向
如果說韓國越南是主動 “斷奶”,蒙古的 “去中國化” 更像是被人強行換了奶粉。1924 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蘇聯(lián)大哥的 “指導” 下,先是試了拉丁字母,沒成,1946 年干脆全面改用西里爾字母寫蒙古語。
這一改可不得了,把用了八百年的傳統(tǒng)蒙古文給廢了,連寺廟里的經(jīng)文都得用俄文字母寫,硬生生切斷了和中國文化的文字紐帶。更絕的是 1930 年代還搞了波 “滅佛運動”,關閉了大批寺廟,把藏傳佛教這個和中國共享的文化符號也給削弱了。
現(xiàn)在蒙古年輕人別說認漢字了,連自家傳統(tǒng)蒙古文都認不全,2025 年政府要恢復傳統(tǒng)蒙古文,結果公務員還得專門培訓,這波文化斷層鬧的。不過那達慕大會倒是保留下來了,就是摔跤手的運動服上印的都是西里爾字母,看著有點出戲。
要說 “去中國化” 最徹底的,還得是新加坡。這個華人占 75% 的國家,愣是把英語說成了母語,也是沒誰了。1980 年李光耀一聲令下,把東南亞唯一的華文大學南洋大學給關了,理由是 “要平衡種族關系”。
現(xiàn)在新加坡政府文件全是英文,連華語教學都得用簡體字,美其名曰 “華語”,其實和咱們的普通話差著輩兒呢。最魔幻的是過年,商場里圣誕樹還沒撤,就掛上了紅燈籠,年輕人一邊搶微信紅包,一邊用英語說 “新年快樂”。不過這招確實管用,新加坡靠著英語成了金融中心,人均 GDP 甩周邊幾條街,但代價是華人孩子連閩南語童謠都不會唱了。
有趣的是,新加坡人發(fā)明了 “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把 “啦”“咯” 這些中文語氣詞塞進去,也算在西化大潮里留了點華人痕跡。
文化選擇沒有對錯,適合自己最重要
這四個國家的 “去中國化” 之路,說到底都是為了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路子。韓國靠廢漢字強化民族認同,結果現(xiàn)在又偷偷撿起來;越南借羅馬字擺脫殖民陰影,卻把漢字春聯(lián)改成了拉丁字母版;蒙古為了抱蘇聯(lián)大腿換了文字,如今又在費勁恢復傳統(tǒng);
但文化這東西就像橡皮筋,拉得越狠反彈越強。韓國 20 位前總理請愿恢復漢字教育,蒙古 2025 年要全面用回傳統(tǒng)蒙古文,越南街頭漢語培訓班越開越多。這說明什么?歷史文化不是說斷就能斷的。
新加坡雖然西化徹底,但春節(jié)照樣放假,粽子照吃不誤。其實不管是用諺文還是羅馬字,說英語還是西里爾語,關鍵是要讓文化為自己服務,而不是被文化綁架。
咱們中國人看這事也別太較真,畢竟每個國家都有選擇自己文化道路的權利。就像韓國人雖然認不出漢字,但韓劇里還藏著儒家倫理;越南人用羅馬字寫春聯(lián),卻把年夜飯做得比咱們還講究。
未來說不定哪天,孔子學院的漢語課和 K-Pop 演唱會能在首爾同臺,那才是文化該有的樣子 ——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