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小區(qū),除了蟬鳴與微風,還隱藏著多少自然界的秘密?近日,在徐匯區(qū)凌云街道化工一四村,一群孩子握著手電筒,跟著自然導師,踏上了一場如夢似幻的“夜觀昆蟲”探索之旅。
本次活動由凌云社區(qū)基金會“凌聚杯”公益微創(chuàng)投支持,“大樹下的自然課堂”團隊與“虹羽博談”公眾號聯(lián)合策劃,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感知生命,重新發(fā)現身邊微小的生態(tài)奇跡。
室內活動講解
活動伊始,主講人虹羽以風趣的講解,為孩子們揭開夏夜昆蟲王國的神秘面紗,一個個有趣的問題迅速點燃現場氣氛。隨后,孩子們手持電筒,變身“夜探小隊員”,深入小區(qū)的草叢、樹根和墻角。手電光下,趴在樹皮上的壁虎、正在結網的圓蛛、悄悄移動的蟋蟀接連“亮相”,引起陣陣驚呼。孩子們還觀察到了一幕真實的自然協(xié)作:螞蟻輕輕拍打一只灰蝶幼蟲,幼蟲分泌蜜露供螞蟻取食,而螞蟻則被蜜露吸引在周圍,守護幼蟲免受天敵侵害。虹羽適時講解:“這是自然界典型的共生行為——它們互相幫助,各取所需?!?/p>
現場觀察昆蟲
為了吸引更多小蟲現身,活動還設置了燈誘環(huán)節(jié)。燈光亮起不久,就成功吸引到好幾只漂亮的飛蛾“撲火”。孩子們近距離觀察它們翅膀的斑紋與觸角的形態(tài),感受生命多樣性的魅力。
“‘夜觀昆蟲’只是‘大樹下的自然課堂’項目的一次活動,我們還將圍繞‘根系計劃’主題持續(xù)開展社區(qū)觀鳥、野生動物科普、生物多樣性調查等項目,推動居民走出家門、觸摸自然?!被顒佑嘘P負責人介紹道,在凌云街道“人文生態(tài)宜居社區(qū)”定位的指引下,此類活動正逐步將生態(tài)理念融入社區(qū)日常,讓自然教育成為社區(qū)文化的一部分。
記者:李芊
編輯: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