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9月1日發(fā)文說:“很少有人明白的是,我們與印度的貿易往來非常少,但印度和我們的貿易量卻極大。換句話說,他們向我們出售大量商品,我們是他們最大的“客戶”,但我們賣給他們的商品卻非常少——到目前為止,這是一種完全單方面的關系,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xù)了幾十年。原因是,到目前為止,印度對我們征收的關稅非常高,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以至于我們的企業(yè)無法向印度銷售產品。這完全是一場單方面的災難!此外,印度的大部分石油和軍事產品都從俄羅斯購買,從美國購買的非常少。他們現(xiàn)在提出將關稅降為零,但已經為時已晚。他們本應該在幾年前就這么做的。只是一些供人們思考的簡單事實。!”
特朗普一邊抱怨美印貿易是“單方面的災難”,一邊指責印度從俄羅斯買石油和軍火,最后還甩出一句“現(xiàn)在降價為零已經太晚了”。
這話聽起來像是商場里討價還價沒談攏的顧客,但背后牽扯的可是兩國幾百億美元的貿易和地緣政治博弈。
美印貿易這事兒,確實像特朗普說的那樣“單方面”了好多年,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和印度的商品貿易總額大約是1290億美元,但印度對美國的順差高達460億美元。
美國覺得印度市場門檻太高,自家企業(yè)根本進不去,比如印度對蘋果收45%的關稅,玉米關稅甚至沖到50%,而美國平均關稅才2%出頭,這種差距讓特朗普一直管印度叫“關稅之王”,憋著勁要收拾他們。
但貿易數字只是表面文章,真正讓特朗普冒火的是印度和俄羅斯越走越近,印度從俄羅斯買石油、買軍備,去年還頂著美國壓力加大采購量,這讓一心想孤立俄羅斯的美國臉上掛不住。
于是今年2月特朗普見了莫迪卻沒談攏貿易協(xié)議,4月就加了10%的“基礎關稅”,8月又補了25%的“懲罰性關稅”,直接把總稅率拉到50%,成為亞洲最高。
印度這邊也硬氣,工商部長戈雅公開說“不會屈服也不會顯得軟弱”,莫迪更是跑去找普京聊天合影,明顯沒打算低頭。
特朗普選在9月1日發(fā)難,時機上很有講究,那幾天莫迪剛在中國參加完上合組織峰會,不僅和普京同車聊天一小時,還公開強調印俄“特殊關系”。
這些畫面?zhèn)鞯矫绹,特朗普團隊當然不爽,所以推文里特意點出“印度從俄羅斯買軍事設備”,明顯是想敲打莫迪:別以為和中國俄羅斯走近就能繞過美國。
但印度也不是嚇大的,他們馬上開始推動“國貨戰(zhàn)略”,想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甚至琢磨用盧比結算貿易,悄悄去美元化。
這場貿易戰(zhàn)表面看是關稅數字游戲,深層其實是兩國戰(zhàn)略的碰撞,美國要的是“制造業(yè)回流”,特朗普恨不得蘋果生產線全搬回美國,印度卻想靠“印度制造”崛起,成為世界工廠2.0。
兩人目標根本擰不到一塊兒,再加上印度農業(yè)人口龐大,政府根本不敢放開農產品市場,怕農民鬧事;美國則逼著印度買自家石油和軍火,印度偏不聽話,這種結構矛盾光靠推特喊話根本解不開。
特朗普這條推文短期內可能讓印度出口受點罪,比如珠寶、紡織品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可能丟訂單,但長期看反而可能逼著印度加速轉型,開拓中東、非洲新市場。
對美國自己也沒啥好處,關稅漲上去,美國消費者買印度商品得多花錢,每戶家庭一年可能多掏2400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印這么鬧下去,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可能就泡湯了,印度要是真和中國俄羅斯走近,美國在亞洲的棋局就少了個重要棋子。
美國這么強硬打壓印度,反而可能把印度推向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圈子,莫迪訪華時和中俄領導人微笑握手的畫面,已經說明印度在想啥。
世界貿易格局正在從全球化轉向區(qū)域化,美國越是“優(yōu)先”,別國越是想“自主”,這場推特風暴與其說是貿易談判,不如說是世界格局重組的一個信號,以后可能沒有誰永遠是誰的客戶,只有永遠的利益算盤。
信息來源:
特朗普再次抱怨:美印貿易關系是一場幾十年的災難 2025-09-02 08:58·財聯(lián)社
特朗普“暴怒”:印度承諾對美零關稅,為時已晚! 2025-09-02 08:22·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