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特約通訊員 白菲斐
通訊員 程賀軼 程宇虹
“微笑親切,熱情服務,主動關愛,勝似親人?!?月1日,步入湖北襄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婦科病房,患者剛剛送來的錦旗,帶著全家人的感激,更講述著背后一個溫暖的故事。
半個月前,72歲的陳大媽因下體出血來到襄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就診,經相關檢查發(fā)現(xiàn),她的宮頸處破潰嚴重,醫(yī)生進行活檢后初步判斷為宮頸癌。陳大媽曾于半年前進行過心臟支架介入手術,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手術麻醉風險很大。該院婦科、麻醉科等多學科精誠協(xié)作,順利為陳大媽完成腫瘤切除術。
叮囑患者注意飲食(通訊員供圖)
“傷口不能沾水,洗澡時要注意;3個月后,要來醫(yī)院復診;平時要均衡飲食,好好調理身體……”雖然住院小結上列有醫(yī)囑,但醫(yī)生王靜還是忍不住多交代幾句。這看似平常的嘮叨,早已成為了她日常的習慣,更是她贏得患者的“制勝法寶”。
2010年,王靜從現(xiàn)在的溫州醫(yī)科大學碩士畢業(yè)后,來到襄州區(qū)人民醫(yī)院工作,抱著能快速為女性患者解決問題的念頭,她選擇入職婦科,持續(xù)在臨床一線工作,參加值班、門診、會診、出診等工作。如今,她已幫助4000余名住院患者康復出院,完成各類手術超3000臺。
耐心問診(通訊員 供圖)
“與患者打交道,就是要有同理心,多與他們溝通。”王靜說,生病的人,心理脆弱,醫(yī)生多給他們講講治療方案,多鼓鼓勁,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療。王靜回憶道,曾經有一名50多歲的腫瘤患者,剛確診時心情低落,常念叨不治療了,要給家里省錢,后來在王靜的開導下,有了求生欲望,積極接受對應治療,還常常和她拉家常,兩人建立起了很好的友誼。
一名好醫(yī)生,既需有仁心,更需有仁術。2020年初的一個凌晨兩點,正在科室上夜班的王靜剛脫下手術衣,急診電話就炸了:“王醫(yī)生,患者26歲,停經50天,腹痛3小時,彩超提示盆腔大量積液,危急值!”王靜抓起白大褂就沖下樓——患者臉色慘白,血壓正往下掉,“宮外孕破裂”的診斷在她的腦子里炸開。
“腹腔積血已經2000ml左右,再晚半小時,后果不堪設想!”王靜直呼:“趕緊送手術室!”電凝、止血、輸血……2個小時后,當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從手術室安全轉入病房時,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術衣早被冷汗浸透?;颊哒煞蚣t著眼眶的一聲“謝謝”,讓王靜的心炙熱如火:“雖一夜無眠,但辛苦值得!因為我又挽救了一個年輕的患者!”
科比曾經問: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王靜的回答是:“我確實沒有見過任何時段的洛杉磯,可是我沒見過任意時段的手術室!”她的“洛杉磯”,是病房的一方天地,見證著生命守護不分晝夜,也安放著一名醫(yī)生最樸素的愿望:用一生所學,換人民安康。
今年醫(yī)師節(jié),王靜和該院翟建亭、劉小麗等10名醫(yī)生榮獲襄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醫(yī)師奉獻獎”。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