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輛電動自行車從城市的各個角落駛出,卻不再有往日風馳電掣的感覺。2025年9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正式實施,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超速自動斷電”規(guī)定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
01
鐵腕封堵“速度黑洞”
城市街道上,一位外賣騎手絕望地盯著儀表盤上驟然熄滅的速度指示燈,配送超時的警報聲與身后汽車的鳴笛交織成刺耳的都市協(xié)奏曲。
2025年9月1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GB17761—2024)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規(guī)延續(xù)了2018年國標對電動自行車25km/h的限速要求,但增設了“超速自動斷電”的硬性技術枷鎖——一旦車速突破25km/h,電動機將即刻停止動力輸出。
這項被民眾戲稱為“小電驢死刑”的規(guī)定,瞬間撕裂了公共輿論場:通勤族哀嘆效率腰斬,外賣員直呼“天塌了”,而交管部門則將其視為拯救生命的終極防線。
新國標的核心邏輯是“物理斷速”——通過電機自動斷電技術,從根源上扼殺超速可能。證據(jù)顯示,此前部分電動車“電動機性能余量較大”,輕松超速至50公里/小時,甚至與機動車并駕齊驅(qū)。更嚴峻的是,非法改裝市場猖獗:“上完牌后去解鎖,個個開得飛起”。
新規(guī)以“防篡改設計”封堵漏洞,讓“剪限速線”的灰色操作徹底失效。官方數(shù)據(jù)指出“十次事故九次快”,試圖以技術強制力降低事故率。
02
民生陣痛
通勤鏈上的蝴蝶效應
新規(guī)實施后,許多用戶面臨實際困境。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這哪是電動車?這是電子驢,還得配個駕驢證”。
限速25公里/小時意味著什么?通勤時間大幅增加。以上海為例,該市注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1000萬輛,日均騎行量超過2500萬人次。
不得載人的規(guī)定也讓許多家長感到困擾。早上媽媽騎著小電驢送娃上學,爸爸在后面追著喊“書包落家里了”的畫面可能即將成為“違法行為”。
新規(guī)引發(fā)的民生陣痛
25公里的“速度牢籠”瞬間激起了漣漪效應——
·通勤效率崩塌:“十分鐘的路限速后需十五分鐘”,早高峰爭分奪秒的上班族被迫接受“風都在笑你慢”的尷尬。陡坡路段更成噩夢:“25的速度連坡都上不去”,甚至下坡時突發(fā)斷電導致“車身失控,險遭追尾”。
·外賣生態(tài)地震:盡管指出外賣車多屬“電動摩托車”類別(限速更高),但騎手仍焦慮限速加劇訂單超時:“商家出餐慢+送單限速”的雙重擠壓可能逼出更多違規(guī)騎行。
·安全隱患轉(zhuǎn)移:用戶尖銳指出“騎行途中斷電危險”,尤其在下坡或坑洼路面,“電機驟停如被猛拽一把”,反成事故誘因。
03
執(zhí)行迷思
技術能堵住人性嗎?
新國標試圖以“北斗定位+防篡改設計”構筑一道密不透風的技術鐵幕,意圖從物理層面徹底封死超速的閘門。
然而,現(xiàn)實并非簡單的技術指令就能規(guī)訓。政策甫一落地,一種熟悉的博弈便悄然重啟。在城市的某些角落,車行的卷簾門后,關于“繞過限制”的秘技仍在悄然流轉(zhuǎn),暗示著這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貓鼠游戲遠未終結。
改裝商與監(jiān)管者之間,仿佛在進行著一場永無止境的技術攻防戰(zhàn),一方不斷加固防線,另一方則持續(xù)尋找著那細微的縫隙。更令人不安的是,新規(guī)本身也陷入了某種邏輯困境。
當國家層面將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時速錨定在25公里時,許多城市的地方性法規(guī)卻早已將非機動車道的限速設定在更為嚴苛的15公里/小時。這導致了一個荒誕的現(xiàn)實:即使車主嚴格遵守了國標25公里的上限,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時,他依然可能因“超速”而面臨處罰。
這種標準體系的割裂,讓合規(guī)者無所適從,也讓新規(guī)的權威性在無形中被削弱。
諷刺的是,歷史的回音也在此刻響起。2018年就曾有過類似的限速要求,彼時聲勢浩大,最終卻未能有效落地,淪為不少人口中的“限速擺設”。直至2025年5月,央視的報道仍在痛陳執(zhí)行中的漏洞。
前車之鑒猶在眼前,不禁讓人追問:這一次,依靠更先進技術筑起的“鐵幕”,是否真能抵擋住現(xiàn)實需求的沖擊和人性中追求效率的本能?技術手段固然強大,但它能完全堵住人們在生活壓力與效率追求下催生的“生存智慧”嗎?
這場圍繞速度展開的拉鋸戰(zhàn),其核心或許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對抗,而是一場關于規(guī)則、人性與城市生存邏輯的深層較量。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fā)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lián)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yè)故事?!吨袊W(wǎng)》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yōu)質(zhì)科技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