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沖市人民法院執(zhí)行法官上演了一出真實版“人在囧途”——他們頂著近40℃的高溫,化身烈日下的“追債人”,輾轉云南、四川、重慶3個省市,坐飛機、趕動車、搭城鄉(xiāng)公交,就為了到異地落實被執(zhí)行人的名下財產,更好地幫助當事人把“紙上判決”變成“真金白銀”。
“光看材料不放心,萬一房子被偷偷出租或轉賣呢?”四川馬邊縣這起案件涉及農資貨款,被執(zhí)行人拖欠了近200萬元化肥款。為了確認被執(zhí)行人抵押的商品房情況,大熱天里,法官跑房管局、銀行、小區(qū)物業(yè),一一進行落實,衣服濕得像剛從水里撈出來。
到四川眉山和重慶榮昌,雖然已經委托當地法院查封了房產,法官還是堅持親自上門查看,防止被執(zhí)行人偷偷出租或破壞房屋。法官說:“查封只是第一步,后續(xù)評估、拍賣,每一步都可能出問題,必須盯緊?!?/p>
有人可能會問,“法官為啥要這么拼?”“現在不是有網絡查控嗎,為啥還要跑斷腿?”
執(zhí)行法官介紹,財產處置是兌現當事人勝訴權益的關鍵,面對異地財產執(zhí)行變現難題,資產評估和司法拍賣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其實,很多被執(zhí)行人的套路防不勝防,把房產抵押給多個債主“一女多嫁”、偷偷轉移倉庫里的貨物“金蟬脫殼”、用親戚名字登記財產“移花接木”,這些貓膩,光靠電腦系統(tǒng)可查不出來。
執(zhí)行法官數千里的奔波,就是為了識破這些套路,讓法律不再“打白條”。
為推動執(zhí)行流程順利開展,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今年以來,騰沖市人民法院發(fā)布各類執(zhí)行拍賣102次,成交額達1700余萬元,財產處置效率大幅提升,有效解決了執(zhí)行財產變現難的問題。
記者 張恒 通訊員 李維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