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的驕傲輕敵是累加的過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在大澤鄉(xiāng)起義。
兩個月后,項梁、項羽斬會稽代理太守殷通響應反秦起義。
行動很順利,迅速召集了八千精兵,具備了原始創(chuàng)業(yè)資本!
秦二世二年,陳勝部將召平正在攻掠廣陵時聽說陳勝兵敗,潰逃,秦國章邯將要殺到。
召平當機立斷,假托陳勝的命令,拜項梁為上柱國,引其渡江,參與對抗秦國軍隊。
從召平的角度來看,引項梁的生力軍渡江,緩解生存壓力,具有很強的合理性也符合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一同抵抗秦軍。
召平就像那只蝴蝶,輕輕的扇動了一下翅膀,卻帶動了整個系統(tǒng)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
在史料中并沒有記載項梁在江東的具體行動,僅記錄了“徇下縣”,但是也沒有記錄結(jié)果。
按照正常邏輯來說,如果項梁在穩(wěn)定江東之后,要做的肯定是要渡江向西,但是為什么沒有主動渡江呢?是因為江東地區(qū)仍需要時間整合,穩(wěn)固根基,時機尚未成熟,還是因為在陳勝起義的大旗下,表面上還是需要聽其調(diào)遣?不過以項梁、項羽的性格,他們能否會受陳勝的命令,持懷疑態(tài)度,不管怎樣項梁渡江有一定的被動性。
而召平的出現(xiàn),促成了項梁率八千人渡江的行動同時也解決了留給別人擅自行動的口實。
項梁渡江之后,陳嬰率二萬人依附,要知道陳嬰坐擁兩萬人的軍事力量,他反而主動依附八千人的項梁,換作任何人,難免不會飄一會兒。
渡過淮河后,英布蒲將軍又率軍歸附,項梁此時的兵力已經(jīng)達到六七萬,手中的資本呈指數(shù)級增長。
項梁駐軍下邳,發(fā)動了第一戰(zhàn),他先拿同為起義軍的秦嘉、景駒開刀。
理由是“背陳王立景駒,大逆亡道。”項梁也是在借助陳勝的影響力。
打敗秦嘉之后,又得到陳勝確切的死亡消息后。
在范增的建議下,立熊心為楚懷王。
在張良的建議下立韓王成,并資助韓成、張良千余人去平定韓地。
又資助劉邦重新奪回豐邑。
這時,項梁已經(jīng)儼然成為后陳勝時期起義軍的帶頭大哥。
田儋為了營救被章邯包圍的魏王咎,戰(zhàn)死于臨濟,其弟田榮退守東阿。
田榮不僅死了哥哥,最要命的家也沒了,齊地的田假被擁立為齊王。
項梁擊破章邯,營救出被圍于東阿的田榮,這是項梁第一次戰(zhàn)勝章邯軍。
田榮得到田假立為齊王的消息,立馬率軍趕回齊國,趕走田假,田假逃往項梁所在的楚國。
正在追擊章邯的項梁派使者多次催促田榮一起西進攻秦,田榮以殺田假作為支援項梁的條件。
其實不管是田假趁機奪取齊王,還是田榮以殺田假為出兵條件,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
雖然沒有得到田榮的軍事援助,但是項梁與項羽、劉邦兩路軍隊依舊高唱凱歌。
項羽、劉邦破城陽、屠之,在雍丘打破秦軍,斬李由。
項梁在定陶再次攻破秦軍。
一系列的勝利令項梁放松警惕,即便有宋義的提醒,依舊無法阻止項梁的被殺。
事實上,項梁的被殺不僅僅是輕敵導致的,即便不輕敵也很可能失敗。
首先、項梁本來就沒有吃掉章邯軍的絕對實力,所以他才會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出兵。即便兵敗前夕,還在派宋義出使齊國。
數(shù)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乃使宋義使于齊。
其次、章邯得到了秦國所有的軍隊支援。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
第三、與秦軍集中優(yōu)勢不同的是,項梁的軍隊很分散,劉邦、項羽軍還在打陳留。
第四、章邯是在夜間發(fā)動對對項梁的突然襲擊,這是章邯慣用戰(zhàn)術(shù)!
所以,即便項梁不驕傲自大,也很難取得勝利。輕敵只不過是加速失敗的催化劑,而實力不足、秦軍增兵、兵力分散、戰(zhàn)術(shù)突襲才是項梁失敗的四大客觀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