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個視頻,《以前的數學老師,現在的數學老師》他們教學37+15=52,哪個方法更容易理解?哪個教法更簡便?截屏看看:
現在的教學,有不少教師學習“專家”的創(chuàng)新,就像視頻中的年輕教師那樣,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這讓想到現代文人的寫作。有的寫詩文,就像算這道數學題一樣,跟著“專家”學寫文章,跟著“朦朧詩人”學寫詩歌。結果文寫得不像文,詩寫得不像詩。
有的人,現代人不說現代話,寫文章追求“高大上”,半文不文,文白摻雜,有些語意讓人費解!
有的人,為了追求“創(chuàng)新”,顯示有學問,生造詞語,故作高深故弄玄虛,有些語句讓人似懂非懂。這樣的詩文,不接地氣,讓人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真是讓人受不了!
有的人,寫文章中心不明確,繞來繞去,不能圍繞中心寫,很簡單的事情說不清楚,不理解什么叫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作者是想給人什么知識、什么信息?是想表達什么思想觀點,什么思想感情?是想告訴人們什么道理?是敘述完這件事情,想讓人們受到什么啟發(fā)教育?是想揭露什么、抨擊什么?……
“中心”,也叫“中心思想”,又叫“主題思想”,還叫“文章主旨”等,不管確定什么“中心”,都要“圍繞中心寫,千萬別胡扯,語言要通俗,不懂莫亂說!”這是寫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寫文章要直奔主題,開門見山,直抒胸臆,千萬不要繞來繞去,把很簡單的事情,搞得這么復雜。
有的人,遣詞造句不能表情達意,不能恰如其分,不能做到得體,不知道自己的寫作身份、不知道自己應站角度。有的“小人說大話”,不合身份,招人談笑!
有的人,把莊重嚴肅的主題,說得輕飄漂的,語氣、語調和節(jié)奏等都不對,濫用形容詞、副詞而失真失實!
以上是文風問題,有的人就是不能老老實實做人做事。
看一段文字,看一篇文章就好像看到了這個人,就好像這個人就站在你跟前,他在和你對話,他的語氣語調,說話態(tài)度,他的性格脾氣,說話習慣,為人處事的風格,他的人品、素質、修養(yǎng),等等都清晰可見,都呈現你眼前……
評判文章,一般從內容、結構和語言三個方面來評。優(yōu)秀的文章,有以下特點:健康深刻的思想、清晰嚴密的邏輯、形象得體的表達、真摯動人的情感 。
試想,有誰喜歡讀晦澀難懂,詰屈聱牙,曲折不暢、拗口難讀的文字?誰不喜歡語言樸實,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幽默風趣,節(jié)奏明快的文章?
要想寫好文章,就要反復修改,每一句話都要錘煉,力求言之有物,打動自己,打動讀者!
寫文章是簡單的事情,會說話就會寫(說)文章,不要故作高深,故能玄虛搞復雜了。比如,4歲的孫女,看到工人師傅在伏天用推草機修剪草坪,就說:“爺爺,你剃的真好,真平……”她想到了剃頭理發(fā)。這種大膽表達,符合她的年齡,聽了就想笑,很有意思。
當然,要寫好文章也不簡單,也不容易。首先,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寫作,要有真實生活,要有閱讀積累,要有真情實感,要厚積才能薄發(fā)!
“作文”,要在創(chuàng)作上下功夫,“創(chuàng)新作文才能得高分”。
作文怎樣創(chuàng)新?
簡單說說:(一)見解要新。要克服雷同化,有獨特見解,不能人云亦云,對不同事物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正確的思想觀點。
(二)題材要新。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作寫作素材,但只有新穎的題材,才能吸引讀者,選材很重要。
(三)構思要新。動腦寫作,匠心獨運,在平凡的事物中,能發(fā)現閃光點、美點。開頭結尾,起承轉合,要自然天成,還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語言要新。語言清新,生動形象,說小孩說,“樹給我們扇風了”,感覺這樣說“有意思”,準確運用動詞,可把東西寫活,為文章增添色彩。
當然,知道“創(chuàng)新”對寫作能起輔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多實踐,多體驗,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習,讓寫作成為一種興趣愛好,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寫作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