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平乃能和,本人認為,中日和平,有三個條件,第一,日本無條件撤出華北,第二,中國民國保持領土和主權完整,第三,日本應以民國政府為全面議和交涉對手!”。
這是1939年11月底,在日本人越俎代庖,為吳佩孚在北平的什錦花園召開記者招待會時,吳佩孚的講話。
因為在場有很多日本人,吳佩孚害怕他們聽不懂,還措辭嚴厲的命令秘書“斷乎不容更改”,要將自己的講話內容,逐字逐句,原原本本的翻譯給日本人聽!
在眾多記者面前,發(fā)布自己的“政治宣言”后,吳佩孚心情大好,此時的他,已經無所畏懼了,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晚節(jié),讓世人知道,他絕不是汪精衛(wèi)、周佛海之流!
招待會過去沒幾天,便是小年,一身輕松的吳佩孚,跟家人們聚在一起吃餃子,可誰料廚子做飯不細心,羊肉餃子里面,竟摻進去一塊骨頭茬子,好巧不巧,這個餃子被吳佩孚吃到了。
被骨頭茬子這一硌,吳佩孚的牙齦發(fā)炎了,幾天之后,兩腮便腫的老高,這可急壞了他的老部下,在華北偽政權擔任軍事首領的齊燮元。
為“盡孝”,齊燮元立馬跟吳佩孚的另一位老部下,將日本軍醫(yī)處長、護士叫來,給吳佩孚治療。
當時的齊燮元一定沒想到,此舉,竟會要了吳佩孚的命,就在吳佩孚治療10來天之后,他便離奇死在了日本醫(yī)院,年僅65歲。
消息傳開,舉國悲痛,蔣介石親送挽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共產黨人董必武,也給了吳佩孚極高評價,說他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做官數十年,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較他同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真實的吳佩孚,究竟是個怎么樣的人?一個舊軍閥,為何會如此受人敬重呢?原因很簡單,他讀過書,是個秀才,而且崇拜的,是關羽、岳飛、戚繼光這樣的精忠報國之士!
吳佩孚,祖籍江蘇常州,出身山東蓬萊縣,其父吳可成,是個小商販,吳家雖不富裕,但維持溫飽還是沒有問題。
在吳佩孚6歲那年,望子成龍的父親,將他送進了私塾,可惜好景不長,吳佩孚14歲時,吳可成害病死了,吳家陷入窘境,日子越來越艱難。
無奈,吳佩孚棄筆投戎,參加了李鴻章組建的淮軍,在軍中閑暇之余,好學的吳佩孚又重新拿起了書本,甚至還去登州府宿儒李丕森哪里學過一段時間,但卻成績平平。
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1896年吳佩孚在參加登州府的科舉考試時,竟拿了個秀才回來,而且還是第三名!
考了秀才,吳佩孚首選,當然是繼續(xù)讀書,以求更高的功名,可惜這個秀才還未焐熱,便被革去了,原因是他掀翻鴉片臺,指責男女同臺演戲。
因為這事,吳佩孚只能逃離家鄉(xiāng)避禍,困苦的時候,還以寫春聯、卜卦為生,1987春,吳佩孚再次棄筆投戎,在天津衛(wèi)參加了聶士誠部。
在當時的軍中,有文化的人不多,秀才更是屈指可數,吳佩孚這個“異類”,憑借超人的學識,迅速崛起。
1906年,吳佩孚投奔了曹錕,并得到曹錕的賞識和重用,等到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之時,他已是曹錕手下炮兵團團長。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軍閥混戰(zhàn)了,1915年,吳佩孚因軍功,被擢升為少將旅長,1918年,又升任中將師長,而且統轄的,還是直系最精銳的陸軍第三師,此時的吳佩孚,已經成了直系軍閥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1918年,段祺瑞上臺,決定一統天下,于是大軍揮師南下,吳佩孚所在的三師作為絕對主力,一路上是勢如破竹,他先破襄陽,又拿下了長沙,攻占湖南,蕩平粵、桂兩省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這時候,吳佩孚卻止步不前了,即便是段祺瑞封他為“孚威將軍”,吳佩孚也不買賬,這又是為何呢?
吳佩孚給出的官方解釋,可謂無懈可擊,他說段祺瑞發(fā)動的這場戰(zhàn)爭,是鬩墻煮豆,南方的軍隊,既非仇寇,也非外患,何必大動干戈?不如罷兵言和。
這話,把段祺瑞給氣的不輕,直言秀才造反了!
當然,吳佩孚罷兵,也不止是因為“鬩墻煮豆”,更直接的原因是,在曹錕、吳佩孚率兵打下湖南后,段祺瑞竟然派了個張敬堯,當湖南督軍兼省長。
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盤,卻便宜了別人,擱誰誰也不愿意不是?
也虧得吳佩孚在攻下湖南后止步不前,若他真的橫掃粵、桂兩省,那民國史就得改寫了。
很快,時間來到1919年,我國爆發(fā)了著名的五四運動,為反對《巴黎和約》,北平的大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奔走呼號,甚至還燒了賣國官員的府邸。
在當時,統治集團害怕跟西方關系破裂,大都支持和約,拒簽的,大部分是愛國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
對于這些“不顧大局”的人,北洋政府當然不慣著,立即派出了軍警,逮捕了三十多個“暴徒”,此舉,也引發(fā)了全國范圍的抗議熱潮。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身在湖河南的吳佩孚站了出來,表示支持民眾,并且直接給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發(fā)了一封電報。
電報中,吳佩孚說,大好山河,任人宰割,誰不氣憤?莘莘學子激于愛國,奔走呼號,其心可憫,其志可嘉,情有可原。
不止于此,他還積極聯系軍屆的朋友,通電反對政府簽約,之所以這么做,首當其沖的,當然是愛國,當然,還有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山東是他的家鄉(xiāng),他不忍家鄉(xiāng)被列強鐵蹄蹂躪。
可以說,在五四運動中,以吳佩孚為首的軍人們,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若無他們支持,單憑知識分子、學生、普通民眾,根本無法促成那場全民族的思想解放運動。
對于段祺瑞、徐世昌之流,吳佩孚是打心底里看不起的,他嬉笑怒罵,還通電全國,搞得這些人很沒面子,當然,這也離不開他的老上司曹錕的支持。
因為太不給面子,于是在1920年,第一次直皖戰(zhàn)爭爆發(fā)了,這一次,吳佩孚大顯身手,打得皖系軍閥是丟盔卸甲,段祺瑞只能灰溜溜離開北平。
然而,進駐北平的吳佩孚,卻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沒有趁機留在北平獨攬大權,而是事了拂衣去,引兵回到了洛陽。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他主張舉行“國民大會”,這個國民大會的代表,從士農工商中選取,并且今后的國事,都由國民大會定奪。
這一主張,引起了許多人贊同,甚至連孫中山和當時的總統黎元洪都贊同,然而,反對的人,也是猶如過江之鯽,其中也包括直系的大小軍閥。
國民說了算?那他們這些手握兵權的大小軍閥,還不得一個個下課?于是,在一片反對聲中,吳佩孚拂袖而去。
吳佩孚走后,他的好大哥曹錕站出來,開始競選總統之位,甚至還鬧出了賄選丑聞,這讓吳佩孚是痛心疾首。
雖然吳佩孚退回了豫西,但當時的他,在中國,已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不僅國內的各方勢力看重他,就連國外的勢力,也想拉攏、依靠他,比如蘇聯!
蘇聯之所以看重吳佩孚,原因有很多。
一是因為吳佩孚實力強勁,想讓他做在中國的代理人。
二是想借吳佩孚之手,牽制跟日本人“親近”的奉系軍閥張作霖。
三是希望吳佩孚同意他們在中國領土上跟日本人談判,解決滿洲這個后顧之憂。
四是希望吳佩孚,能讓蘇聯紅軍進駐外蒙古成為現實。
至于五嘛,則是吳佩孚同情勞工,有利于紅色革命在中國的發(fā)展。
蘇聯人打得好算盤,但吳佩孚也并不是易于之輩,他知道俄國人究竟想干什么,因此對他們是不冷不熱,到后來,甚至發(fā)展成了仇視,再然后,他制造了震驚一時的“二七慘案”,對罷工工人進行血腥屠殺。
1924年,吳佩孚的權勢,達到人生頂峰,還成了亮相美國著名雜志《時代》的首位中國人,1926年,吳佩孚聯合張作霖,成立了北京政府,二人企圖南北齊下,共分天下。
為應對這種局面,蔣介石組建了北伐軍,并駛入破竹,打得吳佩孚是毫無招架之力,武昌城破后,吳佩孚先是逃到河南信陽,緊接著,又去了四川,托庇于楊森,直到后來到了北平,受到張學良優(yōu)待,才算是過上安穩(wěn)日子。
在北平,他也曾暗中聯系北洋直系勢力,企圖借抗日之名東山再起,但可惜,這時候,天下已經不是他們的天下了,沒人愿意再跟著他們玩了。
到后來,吳佩孚心灰意冷,整日深居簡出,過起了退休生活。
轉眼時間來到1935年,這時候,日本人企圖再次分裂中國,把華北也據為己有,還搞起了“華北五省自治”,想扶持吳佩孚當傀儡。
賣國的事情,吳佩孚當然不能干不是?他是嚴詞拒絕。
令他沒想到的是,1937年,日寇迅速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他還沒來得及撤離,北平便淪陷了,這時候,登他門,請他“出山”的日本人、漢奸如過江之鯽。
吳佩孚曾經的部下,當了漢奸的也大有人在,可無論他們怎么勸說,以關羽、岳飛、戚繼光為榜樣的吳佩孚,都始終不肯當漢奸,出賣國家的利益。
被逼的急了,他就一句話,只要日軍撤出中國領土,包括東北,他就答應為日本效力。
這個條件,日本人當然不可能答應,撤出去了,還要你吳佩孚干什么?于是,他們開始軟硬兼施,軟磨硬泡,逼著吳佩孚松口。
被逼的沒辦法了,吳佩孚也做了一些“違心”的事情,比如,他曾讓自己的舊部在河南、開封一帶集結,并且改編成了皇協軍,甚至他還去老家山東招過兵。
但事實證明,吳佩孚并沒有真的叛變,因為這支皇協軍,幾乎“全部潛逃”,回歸了抗日隊伍。
轉眼時間來到1939年,此時,汪精衛(wèi)已經答應跟日本人合作,為日本人效力,這時候,他們就迫切需要在北方也找一位代理人,找來找去,他們覺得,還是吳佩孚最合適。
在勸說無果后,他們就來硬的了,文章開頭的那場記者招待會,就是日寇和漢奸,硬逼著吳佩孚去的。
好在一點,已經65歲的吳佩孚豁出去了,在招待會上,絲毫不妥協,直接言明自己的觀點。
再然后,就有了吳佩孚吃餃子,被骨茬硌傷了牙齦,被日本醫(yī)生治死的事情。
關于吳佩孚之死,流傳著三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被日本人害死的,這種說法,大部分人都認同,畢竟,他不“配合”還暗中搞“小動作”,日本人怎么能不恨他?
第二種是被國民政府的特工投毒而死,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可能。
老話常說蓋棺定論,是,吳佩孚雖在記者招待會上義正言辭,但誰敢保證他不會改口?
曾經的汪精衛(wèi),也寫出過“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慷慨詩詞,還不是當了漢奸?
第三種說法,是吳佩孚患牙病,從而引發(fā)了敗血癥,這才不治身亡,這是日本人給出的說法……可信度不高。
不管怎么說,叱咤風云的一代豪杰,死于牙病,實在是可悲可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