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華為智駕,寶馬選擇了魔門塔!寶馬官宣了,下一代“新世代”車型將搭載魔門塔智駕。
而在寶馬之前呢,奔馳早在2017年,就戰(zhàn)略投資了魔門塔。雙方一致同意,基于魔門塔智駕,開發(fā)全新的智能汽車。其中,奔馳全新CLA將成為首款搭載魔門塔智駕的車型,它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首發(fā)。到2027年之前,奔馳將聯(lián)合魔門塔,共同打造至少4款智能電動汽車。
奧迪則選擇了兩條腿走路,一邊擁抱華為智駕,另一邊則聯(lián)手魔門塔。這種兩手抓的策略,主要是為了避免過度依賴于華為智駕。那為什么德國BBA會集體押注魔門塔呢?它究竟有著怎樣的技術(shù)優(yōu)勢?
在技術(shù)路線上,魔門塔與華為有著天然的不同。魔門塔只賣軟件算法,不賣硬件。像算力芯片,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電機、電控等,都不賣。嚴(yán)格來說,魔門塔只賣智駕系統(tǒng)。它是一個智駕系統(tǒng)供應(yīng)商。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呢?就是它永遠不會成為車企的競爭對手。它想要打造的是汽車界的“安卓”系統(tǒng)。不管是哪個品牌,都可以買魔門塔的智駕系統(tǒng),買回去以后呢?還能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深度定制。
你想配什么芯片,就配什么芯片,想配哪個激光雷達,你就配哪個激光雷達。壞處是什么呢?就是哪怕不同車企,都搭載了魔門塔智駕系統(tǒng),也會因為定制技術(shù),硬件匹配等問題,而造成巨大的技術(shù)差異。
不是說,你買了魔門塔智駕,你就能做到高階智駕了,核心還是要配置跟得上,技術(shù)跟得上。因此呢,魔門塔的合作客戶特別多,像豐田、比亞迪、本田、大眾、通用等,都搭載了魔門塔智駕,可各家技術(shù)水準(zhǔn)卻并不一致。
那為什么這些車企還要選擇魔門塔呢?核心就是,成本低,速度快!因為魔門塔已經(jīng)把“端到端”的智駕算法搞定了。這也是智駕技術(shù)中,最難的部分。
如果各大車企都要從零開始,重新研發(fā),就會面臨巨大的成本投入。但投錢也就算了,更大的風(fēng)險在于,時間等不起了。比如寶馬,它現(xiàn)在開始搞智駕系統(tǒng),等智駕上車,最快也要2028年以后去了,根本等不起。
那為什么不選華為智駕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華為汽車生態(tài)主打的就是,幫助國有大車企,撇開合資品牌,重造一個自主新品牌。
比如長安阿維塔、賽力斯問界、東風(fēng)嵐圖、上汽尚界、北汽享界、奇瑞智界以及江淮尊界等,都等于是國有大車廠的第二次合資。只是,合資對象從海外車企,變成中國華為了。賽力斯雖然不是純國企,但背后也有東風(fēng)汽車、重慶國資等持有相當(dāng)大的股份。
在這個生態(tài)位中,華為就是要擠占海外合資,重塑“新華系合資”。對BBA來說,華為不是正面對手,卻扶持了眾多品牌,圍攻BBA。
二是,華為智駕太強勢了。它賣的不只是一套智駕系統(tǒng),而是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除了智駕算法外,鴻蒙座艙,激光雷達,電機、電控以及智駕芯片等,全都打包在一起了。這也意味著,要是BBA全面擁抱華為,不但將失去靈魂,還將被華為拿走大量的利潤。
三是,不利于國際化。華為仍舊被美國所制裁,BBA作為全球化車企,不能只考慮中國市場,還得考慮全球市場。奧迪選擇一部分車型搭載華為智駕,也只是針對中國市場銷售,并沒有出口海外。BBA要想搭載中國智駕,返銷海外,選擇魔門塔就更穩(wěn)妥一些。這也是華為當(dāng)前所難以擺脫的困境。
但等國產(chǎn)光刻機突破以后,華為的這種困境也將被全面打破?刹还苁侨A為智駕,還是魔門塔智駕,都是中國智駕。它們代表了中國智駕系統(tǒng)的兩條商業(yè)路徑,華為根植于本土汽車產(chǎn)業(yè)鏈,魔門塔則更放眼于全球汽車市場。
無論BBA選華為,還是選魔門塔,都繞不過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