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畫家的學(xué)習(xí)階段,很多是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要練習(xí)基本功,要學(xué)很多技術(shù)。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興趣,也有和我們本性、習(xí)性相沖突的部分。這個相沖突的部分,是我們進入書畫之門的助力和墊腳石,我們跨過去了,那就是痛苦而美好的回憶,跨不過去,那就是書畫研習(xí)路上的攔路虎。
與我們本性相沖突的,我們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我們的習(xí)性相沖突的,我們恰恰要改變自己的習(xí)性。兩種沖突,在我們習(xí)藝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兩者也是有著精微的差別,也很容易弄混。一次次地轉(zhuǎn)化、克服沖突、困境、瓶頸,如此,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有順有逆,清晰而踏實。
那么,隨著書畫的入門,研習(xí)的深入,書畫家開始有了自己的東西,開始從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轉(zhuǎn)為為生活、生命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靈感、素材,往往來源于生活里的觀察、體悟,這就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階段,這就是以藝修身,以藝明道,道藝相生,最后是臻于化境,藝術(shù)與生活、生命、天地萬物相即相融。而書畫家,也于此時,有了自己的道。
成名也罷,無名也罷,藝術(shù)家此時圓融自在。這本《隨興冊頁》就是沈周興意而作,以畫明心,以畫修身,以畫見道的作品,十二幅小圖,給我們呈現(xiàn)了人文精神之境遇。
《隨興冊頁》計十二開,其中山水九開,有秋江望云、獨坐、望崖、過橋、獨釣(三幅)、觀瀑、雪旅;花鳥三開,有杏花、枯木雙鴉、芙蓉。
此《隨興冊》是沈周偏晚年時期的作品,筆墨蒼勁、渾厚而不失溫潤。藝術(shù)的修習(xí),往往經(jīng)過三個階段。
在《五燈會元》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第一階段,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就是畫家初時的臨摹與寫生。臨古也好,寫生也好,以臨其形,感悟其神為主,感悟多少,看學(xué)者的造化。
第二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學(xué)者開始從臨古和寫生里有所變法,有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但是,自己的風(fēng)格,感悟,與自然造化,天地至道比起來,還是顯得渺小。所以,還是得求變,上出。
第三階段,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到了這個階段,破自己的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一個開放的狀態(tài),沒有執(zhí)著,不離本心,視野所及,是自然造化,是整個書畫史。這是一個無住、無我的狀態(tài),故能生生不已。不再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而是立足生命的真實體驗,“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如其所是,隨物賦形,隨興自在,故能氣韻生動。
一
過橋
沈周有一首《題畫》詩( ):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陽猶在小橋西。
微吟不道驚溪鳥,飛入亂云深處啼。
畫面很寧靜,也充滿了生機。這個傍晚,拄著拐杖的老人在緩緩地行走著,很放松,在觀察,感受,內(nèi)心在醞釀著什么。
詩與遠方不在別處,就在日常生活里。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道在此心之當(dāng)下,而一輩子卻求索不得。
二
望崖
沈周寫過一首詩,是關(guān)于此的。
留題拂水崖真公房
我家去烏目,北鶩僅一餉。嘗游但東麓,拂水渺在望。
眾口詫奇勝,翹首作西悵。茲來不忌雨,晴意晚始放。
力奮興亦超,履淖nào老追壯。一登還一頓,往往手卻杖。
轉(zhuǎn)陟歷亂石,嵌突踏云浪?;硌轮型ㄈ?,欲墮風(fēng)倒抗。
颯颯成萬沫,仰噴下而上。著面毛骨寒,遠立未敢傍。
直訝功德水,泌沸金剛藏。老僧瞰泉住,相地風(fēng)水當(dāng)。
天設(shè)冠茲山,邑人不我誑。抱衾雖一宿,言拙莫能狀。
乃知南山詩,包括自有量。重來何歲月,此亦還可訪。
我家離烏目山很近,北鶩山也只是一小段距離。以前只游過東麓,拂水崖遠遠地在視野之外,一直心心念念。聽說拂水崖勝景非凡,心里一直向西遙望,感到遺憾。這次冒雨前來,直到傍晚天氣才放晴。我奮力攀登,興致高昂,雖然年老,但勁頭不減當(dāng)年。每登一段就要停頓休息,常常需要拄著手杖。經(jīng)過亂石區(qū)時,走得更加小心,感覺像踩在云朵上,搖搖晃晃。崖中間有泉水涌出,風(fēng)一吹,泉水仿佛要倒流。泉水颯颯作響,形成萬點飛沫,時而上噴,時而下濺。泉水濺到臉上,感覺毛骨悚然,我站在遠處,不敢靠近。我懷疑這是功德水,像金剛藏中沸騰的泉水一樣神奇。老僧就住在泉水邊,這里風(fēng)水真是好。這泉水像是上天賜予這座山的冠冕,當(dāng)?shù)厝藳]有騙我。雖然只在這里住了一晚,但這里的美景我卻拙于用言語描述。我現(xiàn)在才知道,以前讀過的描寫南山的詩,包含的內(nèi)容真是豐富。以后不知何時能再來,但這里的美景,我一定會再來探訪。
懸崖雖險絕,亦有大美!
三
獨釣
水之津渡橋梁以足人事,水之漁艇釣竿以足人意。人有何意?隱逸之意也。此或和嚴子陵漁隱之意。三幅獨釣圖,合漁樵之意。
李白有一首寫嚴子陵的詩歌:
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十二
李白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
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
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
清風(fēng)灑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長嘆息,冥棲巖石間。
松柏生性正直,難以像桃李花一樣討好人。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嚴子陵,便隱居垂釣在滄海之間。他像客星一樣隱居不仕,其心與浮云一樣閑遠。他向萬乘之君長揖而去,辭官不做,回到富春山過隱居的生活。此舉如清風(fēng)明月,光照人寰,遙遠高不可攀。我嘆息不已,要像他那樣到裸山關(guān)隱居。
你看這何嘗不是沈周一生的寫照呢! ()
四
獨釣
沈周的獨釣圖,此心此意誰人知?歷代詠嚴子陵多矣!詠人實為為自己而詠。沈周此畫,亦是畫自心也。
五
獨釣
宋人范成大有詞云:
酹 lèi 江月·嚴子陵釣臺
范成大
浮生有幾,嘆歡娛常少,憂愁相屬。
富貴功名皆由命,何必區(qū)區(qū)仆仆。
燕蝠塵中,雞蟲影里,見了還追逐。
山間林下,幾人真?zhèn)€幽獨。
誰似當(dāng)日嚴君,故人龍袞,獨抱羊裘宿。
試把漁竿都掉了,百種千般拘束。
兩岸煙林,半溪山影,此處無榮辱。
荒臺遺像,至今嗟詠不足。
人生短暫,歡愉的時光總是太少,憂愁卻常常相伴。富貴功名都是命中注定,我們又何必為此忙碌奔波。人們就像燕子和蝙蝠在塵土中飛舞,又像雞和蟲在影子里爭斗,總是追逐著表面的繁華。然而,在山林之間,真正能享受孤獨和寧靜的人又有幾個呢?
誰能像當(dāng)年的嚴光那樣,拋棄世俗的束縛,與故友相聚,獨自在山間披著羊皮裘衣安睡。他試著放下了手中的魚竿,擺脫了所有的拘束和限制。在這里,兩岸是煙霧繚繞的樹林,半溪是山影倒映,這里沒有榮辱之分,只有自然的寧靜和美好。嚴光留下的遺像至今仍在荒臺上,人們對此嗟嘆不已,他的故事和風(fēng)采永遠值得人們詠嘆和懷念。
六
秋江望云
秋水開江色,扁舟度散人。
仰看云物臥,仙子許風(fēng)神。
秋水蕩漾,江面景色開闊明亮,一葉扁舟載著悠閑的散人緩緩前行。我仰臥在舟中,抬頭仰望天空中漂浮的云朵和周圍的景致,仿佛看到了仙子在向我許下美好的愿望,與風(fēng)神共舞。
這便是為日常生活而藝術(shù),而他的藝術(shù)作品,帶給后世,帶給我們的則是人文精神之境遇,是我們躁動的心靈得以安居的精神園地。
七
雪旅
踏雪遠行,
天地間,
一人,一爐而已!
笑我雪鴻跡,天地塹為寓!
在一個冬天,沈周曾陪同天全翁在雪湖賞梅,還寫了好多首詩歌。這一次賞雪,在南國難得遇到雪景的人生經(jīng)歷里,沈周的記憶是深刻的,故能隨興畫之。
次天全翁雪湖賞梅
重巒疊疊水灣灣,雪舫尋春醉未還。
因省玉堂為客夜,如今不似夢中山。
黃帽孤舟且莫催,雪山留客好銜杯。
梅花況是堪題詠,今夜春城判不回。
重重疊疊的山巒,曲曲折折的水灣,我乘著雪船去尋春,醉意還未消退。我想起曾經(jīng)在玉堂做客的夜晚,如今的感覺已經(jīng)不像夢中那般的山景了。
戴著黃色帽子的孤舟啊,請不要催促我離開,雪山挽留客人,正好舉杯暢飲。更何況梅花正是值得題詠的時候,今晚我在春城決定不回去了。
情景不想應(yīng),心意實同。
八
獨坐
沈周畫 過《夜坐圖》并寫《夜坐記》( )。還有一詩:
題畫
獨坐樹根無一事,清風(fēng)滿袖作微吟。
夕陽好在秋水外,日閣遠山還未沉。
獨自坐在樹根旁,心中無事,只有清風(fēng)輕輕拂過衣袖,伴著我低聲吟詠。夕陽如此美好,映照在秋水之外,遠處的樓閣和山峰還未完全沉入暮色之中。
獨坐,
見自己,見自心,
澄明透徹,圓融自在!
九
觀瀑
天地喧鬧
此心澄明
無人無我
同于大化
十
枯木雙鴉
瑟縮朝怕起,高日照海岸。
枯林尚砉砉,喧噪鴉鵲亂。
早晨,瑟縮著不愿起床,因為害怕那初升的太陽會照到海岸上,帶來刺眼的光芒。我望向窗外,只見枯萎的樹林依然發(fā)出砉砉的聲響,仿佛是樹木在寒冷的空氣中顫抖。同時,一群鴉鵲在樹林中喧鬧著,它們的叫聲混亂而刺耳,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烏鴉,枯木,往往象征的生命力的蕭索,象征的死亡的臨近。而人之一生,生老病死,誰也不能超越這個道。
杏花
杏花,春之生機。
成化十五年(1479)二月,沈周寓居慶云庵,“ 杏花初開紅滿城,我眠僧房聞雨聲?!彼吕锉娚郎蛑苌谱鳟?,常常向他索畫,沈周也很樂意以此作為報答,便作《月下杏花圖》送給庵中老僧。
《慶云庵月下觀杏花》
沈周〔明代〕
杏花初開紅滿城,我眠僧房聞雨聲。
侵朝急起看晴艷,對房兩株令眼明。
還宜夜坐了馀興,靜免蜂蝶來紛爭。
嫣然紅粉本富貴,更借月馀添妍清。
青蘋流水未足擬,金蓮影度雙娉婷。
庭空月悄花不語,但覺風(fēng)過微香生。
老僧看慣不為意,卻愛小紙燕脂縈。
高齋素壁可長有,不由零落愁人情。
杏花剛剛綻放,滿城都被它的紅色所覆蓋。而我此時正在僧房里休息,耳邊傳來的是雨聲淅瀝。清晨我急切地起床,想要看看這晴朗天氣下的艷麗景象。對著房間,兩株杏花尤為引人注目,讓我眼前一亮。我還想在這寧靜的夜晚繼續(xù)欣賞它們的美麗,免受蜂蝶的紛擾。那嫣然的紅色,本就顯得富貴,再加上月光的映襯,更添幾分清麗。
青萍和流水都無法與它們相提并論,那美麗的影子就像是兩朵金蓮在翩翩起舞。庭院空曠,月光靜謐,花兒靜默無言,只感覺到微風(fēng)拂過,帶來淡淡的香氣。老僧早已看慣了這美麗的景象,并不覺得有什么特別。但我卻偏愛那些小巧的杏花,它們就像是用胭脂點綴的紙燕一樣迷人。我希望這高雅的齋堂和素凈的墻壁能夠長久保持這樣的美景,不要讓它們零落成泥,引發(fā)人們的憂愁。
化生機于畫中,便成了永恒。
芙蓉
沈周在一首詩里寫芙蓉:
芙蓉不敢巧,反樸鴻濛中。
老眚叵辨物,存亡詰兒童。
芙蓉并不追求華麗與精巧,反而回歸到了原始、質(zhì)樸的鴻濛之中。因為年老眼花的緣故,我無法辨識事物,甚至對于某些物品的在哪兒都需要向兒童詢問。
好,對隨興冊的探索也就到這里,我這個導(dǎo)游,帶著大家游覽沈周的心靈世界。
這本書推薦一下。
題跋
自題:此冊余時時戲筆,遣時日者,粗膩不倫。亦各隨興之所至,不欲棄去,乃集成一冊耳。觀者忽以工拙較也。沈周題。
哈哈,說得謙虛,其實是自己最得意之作,最珍視之作。只是降低對別人的期待,心自知、自得即可。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方亨咸題:白石翁閑神寄趣得意筆也。開卷一幅,展之即令人心目頓豁。翁自云時日。信乎,孫過庭云偶然乘興,非可意程。亨咸。
夏一駒題:渾古蒼深。
成沂題:
自書自畫自吟哦,
匣底收藏伴太阿。
無怪先生過矜重,
此中知己已無多。
河岳英靈翰墨精,
早知無分作公卿。
五侯七貴當(dāng)時重,
不受人間賣畫名。
辛未夏五月,楚水清道人止青成沂題。
你看,這是知音人!沈先生有知,可得會心一笑乎!
李伯雄題:
破帽青衫只醉哦,寤歌終古考盤阿。
閑來懶寫青山賣,筆墨流傳恨未多。
文公粗讓沈公精,高士風(fēng)流寄墨卿。
但向人間留片楮,畫名先已勝詩名。
庚寅秋日平梁希呂居士翻次韻題。
哎,沈先生何在乎畫名,詩名?無欲而自得矣。
沈周一生,淡然平和。孝于父母,友于兄弟,慈于教子,勤于功課,隨興、臥游,游心于詩書畫藝,自在自得,憂傷時盡其憂傷,放下時一種平懷。
平常心是道,行住坐臥,獨坐,獨釣,獨行,待人接物,處處見道。
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